中信水岸城附近新型的鹿江公园垃圾中转站按园林风格设计,空气中闻不到异味。 南都讯 惠州中信水岸城从1期到4期都没有垃圾中转站,所有垃圾都拖到地下车库处理,恶臭熏天(昨日南都惠州读本AⅡ03版报道)。昨日,中信水岸城物管就垃圾清运不及时问题公开致歉。惠州市住建局称该片区规划有垃圾转运站设施,即鹿江公园垃圾转运站,选址符合要求;市环卫局则吐槽垃圾站安家难,“邻避”现象、开发商隐瞒规划等因素严重影响建设。 物管:规划并未要求在小区内建垃圾中转站 “水岸城日常生活垃圾因客观原因只能在地下停车场进行集中转运,对业主的生活及出行造成一定影响。”昨日一早,中信水岸城管理处就垃圾清运不及时、管理工作不到位等问题向社区业主发出书面致歉信。 管理处在致歉信中还承诺,作为长久的解决方案,接下来将增加清运设备及保洁人员的投入,配备专用垃圾清运车、专职司机,对生活垃圾进行“不落地”处理。争取一周内完成车辆采购与改装、专职司机的招聘等事宜,达到“垃圾不落地,日产日清”的效果。 针对部分业主质疑“政府规划地面上有设垃圾站,但被挪作他用或当商铺卖了”,中信水岸城物业管理处相关负责人邵勇剑昨日向南都记者表示,根据水岸城1期到4期的图纸及规划,确实没有要求建垃圾中转站,“中信水岸城项目一直以来依法依规进行开发建设,中信水岸城项目1期到4期《规划设计条件告知书》并未要求建设垃圾中转站。” 住建局:小区垃圾收集点不在政府规划范围 此前曾有前政协委员认为问题可能出在规划部门,“150万平方米的大社区,住建局之前为何不规划建垃圾站?如果规划了,没建是如何通过验收的?” 对此,惠州市住建局城市规划科科长何小婷昨日表示,中信水岸城所在的桥东文头岒片区此前规划有垃圾转运站设施,即目前已投入使用的鹿江公园垃圾转运站,选址符合要求,建设前也曾经公示过。 据何小婷介绍,垃圾转运站主要为片区内的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服务,将小区垃圾收集点清运来的生活垃圾集中压缩处理后运至生活垃圾处理场,可配建环卫工人作息场所、再生资源回收点等。根据惠州市2016年12月批复的《惠州市惠城区垃圾转运站布点规划》,惠城区规划布置垃圾转运站156座,其中已建并投入使用的31座,鹿江公园垃圾转运站即属其一。如因发展需要确需对该规划作出调整,必须按规定程序审批。 何小婷称,中信水岸城小区内的垃圾站属于小区垃圾收集点,不在政府垃圾转运站布点规划范围之内,“这种小区垃圾收集点的选址,可通过业委会与开发商及物管讨论协商解决,确定选址后可报规划部门审批并备案。” 根据《惠州市惠城区垃圾转运站布点规划》要求,2015-2020年建设36座垃圾转运站,加上已建并投入使用的31座垃圾转运站,能满足惠城区生活垃圾日转运量近中期需求。而小区垃圾收集点,每个小区均应配建,主要为小区内部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服务,可因地制宜采用环保型密闭式垃圾桶、垃圾屋等多种形式建设。 市环卫局:近期将赴该社区调研并加强管理 针对中信水岸城地下车库成垃圾中转站恶臭扰民的问题,惠州市环卫局工程技术科科长李小军昨日表示,环卫部门近期将赴该社区做进一步的调研,并加强督促、管理,使垃圾收集转运时散发的异味影响达到最小。 随着城市版图扩张、人口增加,需要规划和布局建设垃圾站点以解决日常生活垃圾问题。南都记者经调查获悉,近几年,凡建垃圾中转站必遭附近居民反对。 “一方面是必不可少,另一方面却屡遭抵制, 邻避 现象、开发商隐瞒规划等因素严重影响建设。”据惠州市环卫局副局长林火明等人介绍,城市里每天有大量生活垃圾要处理,其中转运站是垃圾处理链条上关键一环,多年来却一直面临选址难、建设难、投入使用难的问题。 “建垃圾转运站可以,但不要建在我家附近。”在市民的反对声中,环卫人员听到最多的是这句话。“ 邻避 现象严重影响了环卫设施建设。”林火明称,这是导致在规划选址、建设程序合法合规条件下推进垃圾转运站的建设过程中,依然受到民众反对的根本原因。 “另外,部分开发商为了售楼不惜隐瞒垃圾转运站规划的做法,也让转运站的建成投用陷入困境。”林火明此前在惠民在线与网友互动交流时介绍,前几年市中心区按照规划建设60多座垃圾中转站,目前实际上投用了31座。一些小区规划本来有垃圾中转站,但常常是一期推到二期,二期推到三期,个别还把中转站放到幼儿园、小学旁边,结果居民不接受,引发投诉。 南都记者走访获悉,那些已由开发商建好、后因居民反对无法使用而闲置的垃圾转运站,目前环卫部门只好当环卫工具房使用。 走访 运用新技术后垃圾站形象大改观 市住建局城市规划科科长何小婷认为,垃圾站建设之所以会受到业主反对,最根本的原因并不是距离,而是来源于市民对垃圾站的刻板印象。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谈到垃圾站人们想到的就是这样一个场景,不管离小区8米(环卫标准的最小距离),还是100米(垃圾站距社区实际距离),在业主看来都是家门口,只求建得越远越好。 “目前运行的鹿江公园、新湖公园和望江公园垃圾站都没有什么气味,垃圾站运行中污水不再外漏,全部被管网收集排入污水处理厂;臭气问题则采取负压装置,实现生物除臭。”李小军称,新技术的运用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未来几年内,市环卫主管部门将逐年对低水平垃圾转运站进行升级改造,逐步淘汰不合时代要求的压缩和转运配套设备。目前惠州市区新建和改扩建垃圾转运站配套的垃圾压缩设备已基本更新换代,均采用国内同行认可的先进压缩技术。 位于中信水岸城附近的鹿江公园垃圾中转站,于去年底正式建成投入使用。昨日,南都记者走访看到,该垃圾转运站按园林风格设计,与周边环境非常协调,空气中闻不到异味。作为目前惠城区最大的垃圾中转站,鹿江公园垃圾中转站建筑面积256平方米,占地面积达到470平方米。 “这种新型的转运站,技术为国内最先进,很难再看到蚊蝇污水。我们管理人员每天工作完毕后吃住都在这里。”东平环卫所所长李谷良介绍,由于配备了环保负压除臭设备,将垃圾站内产生的臭气实现高效除臭处理;而污水单向倒排系统对垃圾压缩出来的污水及冲洗污水全部进行密闭倒排,解决了以往垃圾中转站臭气四溢及污水横流等现象;按干湿垃圾分类要求设置两个厢位,采用勾臂密封压缩厢进行垃圾运输,最大限度解决“跑冒滴漏”现象。此外,转运站每天只在早晚两次作业,全天作业时间一般不超过4小时,垃圾清运后,管理员将对站内外及时进行清扫、清洗、除臭,以确保周边环境干净整洁。 律师视点 信息不透明引起居民反感 4 y. o* j" I# m: y, y
: t9 n& O4 m# Y/ h3 g# t1 L
+ Q. g9 }7 q. c0 n“垃圾转运站是城市生活基础设施之一,建设垃圾转运站无可厚非,但信息不透明会引起居民反感。”广东卓凡(仲恺)律师事务所余安平律师认为,中信水岸城这样的大社区需要独立的垃圾中转站。规划建设部门一方面应该在中信水岸城大社区选址兴建垃圾中转站,另一方面应该责成开发商在住宅开发时完成符合国家标准的垃圾中转站建设,并及时在媒体上公布。垃圾中转站的建设,既要保证社区环境卫生,又要尊重业主知情选择权。开发商提前告知垃圾中转站的选址,使得业主可以选择支付较高价格远离垃圾中转站,或者支付较低价格忍受垃圾中转站在住宅附近。 余安平表示,惠州云山社区曾因为垃圾中转站选址问题引发居民抗议,后来采取在新湖公园兴建垃圾中转站且严格采取环保处理、无臭处理方式,逐渐取得附近居民的理解与尊重。中信水岸城可以借鉴云山社区的模式,在附近公园兴建垃圾中转站,并严格采取环保处理、无臭处理。中信水岸城在地下车库处理垃圾,不仅损害了业主利益,而且难以进行环保处理、无臭处理,引起居民不满也就在所难免。
) T0 x& S/ g$ }, ]5 @. N/ j1 X+ H- \+ r+ b% E" r) V& M% G0 o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黄海林,惠卫宣1 ?5 M/ Y' j" S8 n! T& Y" |7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