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4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峰回路转话“逆接” 安徽 牛锐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稿子

1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643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29 09:48: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13696683871
    传说明代著名书画家唐伯虎参加一位阔老太太的寿宴,席间应邀题祝寿诗,他辟头一句是“这个婆娘不是人”,老太太恼羞成怒,刚要发作,唐伯虎笔锋陡转,题出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让大家转怒为喜。接下去又是一句“儿孙个个都上贼”,又另主人怒不可遏,而唐伯虎接着第四句“偷来蟠桃奉至亲”,则博得满堂喝彩。
    无独有偶,有一次唐伯虎见几位游客登山作诗,也凑上去看热闹。游客见他一幅寒酸像,笑问:“你也会作诗吗?”唐伯虎笑答:“请出题”。众游客说:“就以登山为题。”伯虎要了纸笔,先写了“一上一上”四个字,众客笑道“何不再写下去?”伯虎又写了“又一上”三个字。众客鄙笑道:“这也算诗?”唐伯虎也不回答,随即续写成诗:
    “一上一上又一上,一直上到高山上;
    举头红日白云低,四海五湖皆在望。”
    游客大惊,一攀谈,才知道眼前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唐伯虎。
上述两则故事,实际上都运用了一种修辞,这种修辞我们把它叫做“逆接”。又称“逆转”、“逆挽”等。它是指诗、文上下句的语意有极大的跳跃性。这种近乎弄险的表现手法,运用得当,不但可以帮助自己摆脱窘境,而且还能给人以一种峰回路转、险象环生的欣赏价值与美的享受。
相传周信芳先生早年登台演出,由于一时疏忽,把“姑娘飘飘走出房”唱成“姑娘飘飘走出窗”,观众哗然,但周先生必竟舞台经验丰富,他又唱出:“去到阳台晒衣裳”。观众一喝采,他一高兴,又把“八扇窗子开六扇”唱成“六扇窗子开八扇”,观众又一阵倒喝采,周先生沉着唱出:“尚有两扇不曾装”。可见是跳跃性思维帮了他的忙。
    “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在一次宴会中吟出一句“柳絮飞来片片红”,众友都笑他荒唐,金农吟出下句:“夕阳方照桃花坞”。从而给自己解了围,不但使貌似荒唐的第一句合乎情理,  而且也留给人们无限的想象,诗味盎然。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偶于途中见到一支南飞的白鹤,便立刻要随行文人赋诗。冯诚修最先吟出:“远望天空一鹤飞,朱砂为顶雪为衣。”但乾隆故意刁难要吟的是黑鹤,而非白鹤,冯诚修略一思索,不紧不慢的吟道:“只因觅食归来晚,误入羲之洗墨池。”
   当然,这种跳跃性极强的思维模式,需要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倘若运用得法,能取得绝妙的艺术效果,使人耳目一新。

1 X& o' l  C! m8 F) I- }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5-2-12 04:15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