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立秋之后,“秋老虎”持续发威。从8月13日起,四川盆地迎来新一轮高温热浪,大部地区最高气温将升至35℃-38℃,本轮高温将持续至20日以后。 进入“烤箱”模式,天气热得让人不想动弹,但执勤民警、环卫工人、快递人员等,却为了城市建设发展和正常运转,仍坚守在各自岗位上,他们为建设城市、创造美好生活,用汗水书写着平凡的责任。 劳动者们有多艰辛与不易,他们的高温补贴到位没有?昨日,记者上街头、下车间、访工地,来到他们身边,记录下他们挥汗如雨的工作瞬间。 执勤交警 不到10分钟衣服全打湿 本报记者 李丹 时间:8月16日15时40分 地点:成都市总府路北打金路口 人物:成都市交警三分局一大队民警 张文胜 8月16日15时40分,成都室外地面温度超过50℃。“衣服就没干过,帽子甩得出水来。”在成都市最繁忙路口之一的总府路北打金路口,成都市交警三分局一大队民警张文胜正在路中央指挥交通,他的衣服已全汗湿,脸上也满是汗水,但他仍一丝不苟地做着直行、转弯、停止等手势指挥交通。此时的北打金路口,烈日下,混合着汽车尾气的热浪从四面八方涌来,让人喘不过气来。 总府路车流量、人流量都很大,北打金路口是成都交警备勤的一级岗位。每天,从7时30分到19时,路口都有1名交警、4名协警、4名交通协管员执勤。 张文胜昨日中班执勤,从9时30分到12时、15时30分到19时,执勤时间达6个小时,包括交通晚高峰。在岗期间,张文胜除了负责疏导交通,还要处理机动车、“电马儿”交通违法,“执勤6小时,来回走动超过1万步。”张文胜说,太阳下执勤,不到10分钟衣服就全部打湿了,为了避免中暑,他的警摩上随时带有藿香正气水。“天气这么热,又不敢喝太多水!”张文胜说,这么热的天,5瓶矿泉水是最低水平,至少去2次厕所,有时为了抢时间还要小跑几步。 每天在温度最高、太阳最毒的时段执勤,张文胜笑言已经习惯了,从警26年,夏天执勤下班回家,每次换下的警服上都布满了白色颗粒,“是汗水蒸发后积累留下的,一天中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汗湿。” 【防暑措施】 针对高温季节的补助,不论是正式民警还是协警,成都市交管局都定期足额发放。交警各大队备有藿香正气水,在执勤点放了矿泉水,供执勤人员按需取用。 钢筋工 一下午要喝光4升水 张梓菡 本报记者 郝勇 时间:8月16日15时30分 地点:成都市二环路东三段与新鸿路交汇处的一处工地 人物:龙维等钢筋工 8月16日14时许,成都市气温已飙升至37℃,地面的热浪扑在脸上,一阵火辣。15时30分,位于二环路东三段与新鸿路交汇处一工地的65名工人陆续进入工地,他们每个人都戴着一顶安全帽。 今年27岁、来自遂宁的龙维,手里拎着一壶2升的板蓝根水来到工地。经过一中午烈日的炙烤,钢筋外表温度达到40℃左右。在一个竖立的架子上,龙维戴上防护手套,左手把住钢筋,右手用扎钩把钢筋绑扎扣死。记者看到,龙维才干了10多分钟,一颗颗汗珠就顺着他的脸颊淌了下来。“这么热的天,一下午要喝光4升水。”龙维边说边打开水壶盖,一口气喝了小半壶。 这几天中午的太阳实在毒辣,工地专门调整了作业时间:6时30分开工,11时下班,15时30分再开工,19时30分收工。龙维和工友们中午可以休息4个半小时,“这种‘歇中间、做两头’的工作模式,缓解了高温带来的不适。” 钢筋配料制作场地有一个大棚子遮阳,稍微比安装工地凉快一些。今年57岁的邱庆彬是这里的配料工,他正与工友袁兴普配合做工。记者注意到,在他们工作台旁边的桌子下面,摆着两盒藿香正气水和三壶2升的水壶,其中有两壶已经快喝完了。 距工地现场10米左右,项目方设置了一个茶水亭,里面摆放着两个水桶,一个桶里面泡着茶叶,一个桶里是板蓝根水。据工地技术负责人蔡俊介绍,工地还给工人们发放了风油精、清凉油等消暑药品。 【防暑措施】 针对成都市重点项目建设工地的高温作业职工,成都市成华区总工会启动了夏季送清凉活动,配备经费95万余元,发放送清凉慰问包,内含降暑药品、饮料和茶叶。消防官兵 防蜂服一抖汗珠四溅 本报记者 陈松 时间:8月16日6时20分 地点:成都市华兴街 人物:市公安消防支队锦江大队华兴街中队消防官兵 8月16日6时20分,天刚蒙蒙亮,成都市公安消防支队锦江大队华兴街中队的消防官兵们就在一阵嘹亮的号声中起床。 洗漱之后,中队2班班长黄俊岚迅速召集班上战士出早操。虽已立秋,但“秋老虎”威力十足,一小时多的早操完毕,战士们已汗流浃背。 吃过早饭,中队的大部分官兵开始技能训练。“平日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只要没有出警,训练都不能落下。”该中队指导员罗焕林说。一个上午,2班战士们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汗水湿透了作训服。训练场边,放着一箱矿泉水,供战士们中途休息时饮用。 13时,中队抢险班接到出勤任务:梓潼西街民居雨篷上有马蜂窝需要摘取。抢险班开车迅速出动。此时,气温高达35℃。战士龚红飞穿上厚实的一体防蜂服,戴上头套和面罩快速出警。他顺着消防梯慢慢靠近蜂巢……10多分钟后完成任务,他脱下防蜂服用手一抖,衣服内的汗珠四处飞溅。龚红飞走到消防车边,从车上拿出一瓶藿香正气水喝下。 下午,中队一些战士在营房内或开展政治学习,或学习消防技术。而黄俊岚与一些战士冒着烈日酷暑到辖区内一些单位摸情况,了解单位的消防设施是否完备等。 吃过晚饭,中队官兵们又投入到体能训练中。“天气太热,中队把下午的训练改到晚上进行。”罗焕林介绍,“夏练三伏”是锻炼战士意志力的重要手段,但对其关爱,也能保障部队的战斗力。 【防暑措施】 成都市公安消防支队锦江大队华兴街中队每到夏季,都要为出警车辆配备小型医药箱,预备防暑药品,还为官兵们准备绿豆南瓜汤和银耳羹。 电力抢险工 刚从电线杆上下来又接到工单 本报记者 陈松 时间:8月16日14时 地点:成都市武侯区永盛东街 人物:成都市电力公司配电运检工区抢修工 王成尧 王成尧在10多米高的电线杆上作业已近一个小时了。此时是8月16日14时,明晃晃的太阳照在成都市武侯区永盛东街的街面上,没有一丝遮挡,也没有一丝风。 王成尧是成都市电力公司配电运检工区抢修一班的工人。由于用电过载,永盛东街的架空线被烧断造成区域停电。接到任务后,王师傅与工友们迅速抢修,他在电线杆上忙活着,下面的工友不时用绳索把工具和瓶装水吊上去。不到一个小时,电杆下就被王师傅丢弃了5个空瓶子,汗水浸透的工装就像刚刚从水里捞出来。 每年夏季,是抢修一班最忙的时候。当日,成都市电压峰值达到964.3万千瓦,这是今年入夏以来电网负荷创下的历史新高。重负荷考验着成都市供电水平,也考验着抢修一班工人们的超负荷工作能力。“三班倒、连轴转。”一班班长晋松柏介绍,一班19个工人,每班24小时上班,一天要接100多张工单。 “我们还不算啥,检修班的兄弟们更辛苦。”晋松柏说,特别是高压带电作业,必须穿上隔绝电流的绝缘服,10多公斤重,从头包到脚,一丝风不透,“穿上两三个小时,绝缘服里能倒出水。” 下午三点过,王成尧修复接通了电线,刚从电杆上下来,又接到另外一张工单,“这段时间每天都是这样,从早上到第二天凌晨,就没有休息的时间。”王成尧说。 【防暑措施】 成都电力公司工会按规定,气温超过35℃时,向一线工人发放高温补贴。在每个作业现场,标准化配置医药箱,其中有外伤、降温防暑药品。该公司还开展“迎峰度夏送清凉”活动,把清凉饮料等送到一线。 # X# y& z2 N4 e(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