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克利 绘 儿子刚入小学不久,我兴冲冲跑到他班主任那里,问儿子的各方面情况。班主任第一句话就是:“你的儿子简直是‘原生态’!字不认识,算术只会做10以内的,还超会玩。昨天评估测试,你儿子全班倒数第二,幸亏我们班有个弱智的,不然你儿子就是最后一个。你们两口子都是教师,自己的儿子怎么不多教教?” 听听一年级孩子的理由 老师接着又说了很多儿子的问题,如:老师上课在黑板上写板书,儿子拿着水壶不是贴着老师后背就是看老师写,偶尔还会大声说话或大笑;下课了,老师说课堂作业做好的可以到外面玩,儿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听到下课铃声第一个飞出去,很多时候是没有完成课堂作业的;下课玩得也有点另类,不是在花坛边缘跳上跳下,就是在楼梯的扶手处滑溜或是在楼梯处走上去滚下来;上课铃响了,儿子才从最远的操场往教室跑…… 带着老师的这个评价,我回到家先看了儿子的评估测试,“61”!让我不可思议的是后面基本上空着,我问儿子:后面怎么没有做?儿子说:累了,准备回家做。可见他根本没有考试这个概念。同时,以前幼儿园是没有作业的,我们又没有早早教他一年级的知识,一下子考试他当然接受不了。 我又问:为什么上课了还在外面?儿子说:我听到上课铃响就跑回来了。的确,操场到教室比较远,跑回去需要一些时间。如果要确保上课铃响后每个学生都能回到教室里,学校设计铃响时间时就要估计一下,在学校任何一个角落玩的学生跑到教室大概需要多少时间,要确保铃声停了每个学生都能入室,这样学生会放心大胆地进行课间活动,不用担心上课迟到。接着我又问:下课怎么在楼梯上滚?好玩!儿子说得很干脆……原来,这些被老师认为有问题的行为,一年级的孩子都有他自己的理由。 好动并不是多动症 我和他爸爸都比较忙,很多时候是爷爷奶奶去接他放学,班主任多次跟爷爷奶奶提议: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有没有多动症……爷爷奶奶回来就急切地告诉我。我一口否决,并用事实证明:儿子在家尽管也很会玩,但在规定的时间让他完成一项作业,他完成得又快又好,智商应该没问题。遇到特殊情况,他还能沉稳应对,给大人意想不到的意见和建议。 记得我第一次开车,突然在上桥的半中间熄火了,重复好几次也上不去,反而往下滑,急得我脸上都是汗,呼吸的节奏也明显变了。这时,坐在副驾驶座位上的儿子,身体靠近我,说:“妈妈,别急!慢慢来,好好想想再来!”儿子的话让我的紧张舒展开来,按照他说的做,车子就上去了,那时儿子才是幼儿园中班的孩子。 为了让他爷爷奶奶完全放心,暑假我带儿子去上海儿童医院看了专家,检查结果:高智商,没有多动症。这下,爷爷奶奶放心了,还自信、自豪地对别人,尤其对儿子的老师说:我们没有多动症,智商检测是高智商。从此,班主任不再向我们建议查多动症,也开始认可我儿子智商确实很高。 尊重差异找到发展方向 但班主任向我们反馈或诉苦较多的仍然是——太会玩,管不住!当书法老师挑选我儿子参加校书法兴趣班时,班主任斩钉截铁地说:他去?不把墨汁打翻、涂得满地都是才怪呢!书法老师听了,也有点担忧地说:要不二年级让他参加吧? 没想到儿子对书法特别感兴趣,回到家对他爸说:我要学书法。我们都惊讶地盯着他看。说实在的,我们也感觉他太会玩,担心他静不下来。出于相信“兴趣贵在喜欢”,我们还是给他报了书法班。一年后他代表学校参加了“兰亭杯书法大赛”,是唯一一个获奖的低年级学生。得知这个消息,儿子的书法老师马上让他参加了校书法兴趣班,他的班主任不好意思地对他爸爸说:“真没想到,这么会玩的一个人,写起毛笔会这么静。” 我想唯一能解释的就是孩子喜欢。只要是他喜欢的,学得都又快又好,无论是游泳、跆拳道还是乒乓球。看到我在众多杂志、报刊发表文章,儿子三年级的时候主动问我:“妈妈,我写得怎样?”我对他竖起大拇指,他说:“既然好,那我也要发表。”为了支持他的想法,进一步提升他写作的自信,我就帮他投了稿,到目前他也有很多篇小作文发表在绍兴晚报。于是,他有了下一个目标——和妈妈合作写本书! 最终我想对每一位家长、教师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请多理解和尊重孩子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您若做到了,孩子发展的春天便来到了。 (郑国娟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孙端镇中心幼儿园)
# e2 I9 i: A9 g1 K+ p$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