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中关村法庭副庭长陈昶屹是一名“80后”法官。他很喜欢著名作家臧克家“休凭白发亦称翁”这句话。他时常勉励自己,要“内休才德、外体民情”才能“少年称翁”。近日全国百家网站“政法英模榜”展播活动中,陈昶屹入选成为法院系统的一名青年英模。 在“政法英模榜”中,人们看到不少像陈昶屹这样的“80后”英模身影。他们来自法院、检察院、公安系统、司法行政系统,或阳光朝气多才多艺、或能力卓越业绩突出、或舍生忘死冲锋在前,或不屈不挠挑战命运……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法制日报》记者采写了政法英模榜中多位“80后”英模的事迹,用笔记录下他们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业务尖兵独当一面 赵本山漫画肖像权案、“假日教授”蔡继明诉百度公司名誉权案、搜狐门事件案、财经名嘴(水皮)诉百度公司姓名权案…… 在不少人看来,这些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疑难复杂案件,一定会由德高望重的老法官担纲审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出现在这些案件审判长席位上的,竟然都是同一张年轻面孔——1980年出生的青年法官陈昶屹。 虽然年纪尚轻,但陈昶屹却“资历深厚”。他是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后,现任北京市海淀区法院中关村法庭副庭长,获得过北京法院第一届司法业务能力比赛“民事审判业务标兵”、北京市法院“双优”法官等众多荣誉称号。 从2005年到法院工作至今,陈昶屹用汗水和努力交上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办理2300多件疑难复杂案件,发表17篇学术论文,撰写1200余篇普法文章,完成3部150余万字法学著作,获各类奖项45项。 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区分局刑事侦查大队副大队长许奎,是一名公安系统的“80后”政法英模。11年的刑警生涯,他主办侦破侵财类案件2470余起,抓获违法犯罪人员870余名,被誉为“80后热血神探”。 1981年出生的许奎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新科技有着超强的学习能力。他将QQ聊天、视频侦查、网络搜索等信息工具运用于破案实践中,被誉为“网络达人”。先后创新提炼视频多点追踪、多区域模糊排查等10余个技战法,其中高危人群排查法、手机云备份侦查取证法入选武汉公安反扒教材,在全市推广。 在“政法英模榜”检察系统英模中,有一位1983年出生的江南女孩——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科长许航。2006年参加工作的许航,是检察系统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她曾被评为首届全国公诉人与律师电视论辩大赛“优秀选手”、浙江省第二届控辩对抗赛“十佳辩手”、第十届浙江省“优秀公诉人”,并一举荣膺首届全国“最美检察官”。 在法庭公诉席上,许航与犯罪嫌疑人斗智斗勇,与辩护人唇枪舌剑;在中小学校园里,许航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参加公益、志愿者活动;脱下制服,《我爱记歌词》节目、全国女检察官协会歌咏比赛、“我与检察事业”主题演讲比赛中都留下许航靓丽的身影。 重创不改阳光本色 面庞清秀,个子高挑,重庆市公安局北部新区分局的“80后”民警陈冰,看上去颇具韩剧明星范儿。然而,6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他变成一名只能用左手敬礼的警察。 2010年4月8日一大早,已经下班的陈冰看到下一班组民警实在太忙,便主动请缨接下一起盗窃案现场勘查工作。但不幸突如其来:陈冰被万伏高压电击中,整条右臂截肢,右腿动、静脉断裂致永久性功能障碍。 历经3次大手术、从死亡线上走回来的陈冰,并未被命运击垮。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重新学会站立、行走。2011年12月,他婉拒每月数千元看护费重返岗位。 在近两年时间里,陈冰谢绝领导和同事的照顾,每天5点半起床乘坐轻轨,最早到达单位打扫卫生。他用左手和嘴梳理了2500多份旧案卷逐一归档,从中分析研判获取线索,直接破获10余起大案要案,他主动请缨,先后参与破获18件大要案,协助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 江苏省南京市女子监狱二级警员朱菁菁,也是一位与残酷命运抗争的青年政法英模。 阳光、善良、温婉、美丽,1985年出生的朱菁菁,很难让人将她与癌症二字联系起来。然而,命运却无情地跟她开了一个玩笑:2008年上半年,朱菁菁被检查出患有癌症三期。 面对命运的不公,朱菁菁始终以乐观心态坚强面对。病痛没能让朱菁菁屈服,她一直坚信自己一定会走下病床,再穿上神圣的警服。 2009年2月,朱菁菁婉拒了让她去机关科室工作的善意安排,回到事务最繁杂、工作强度最大的四监区。这时,离她出院还不到一个月。 监管一线的工作辛苦而繁琐,但朱菁菁始终保持着不变的热情。听到对讲机里的呼叫,她总是第一个应答出监带车;夜里罪犯突发急病,为照顾发热的同事,她不顾自己已经连值了两个班,主动去医院陪护,不眠不休…… 舍生忘死冲锋在前 安徽省蚌埠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一大队二中队中队长张劼,是一名“警二代”。张劼刚从警校毕业那年,他的警察父亲勇斗歹徒英勇负伤,他被父亲的英雄壮举深深震撼。 1980年出生的张劼,从警已有15年。各种反恐突击艰险,早已把他锻造成为特警精兵。今年1月5日18时许,蚌埠市发生一起危害公共安全重点警情。现场指挥部决定成立特警突击攻坚小组,挑选张劼等5名特警精兵,承担突击攻坚任务。 犯罪嫌疑人吕某从屋内用钢板将正门封死。当晚20时许,张劼和其余4名战友秘密翻窗进入阳台。但阳台门窗也被钢板条封死,几次撞击破拆未见成效。 此时,吕某已发现特警队员,情绪异常激动,并打开两个液化气罐向外施放液化气,情况万分危急。多次撞击破拆,门板被撞出一个洞。张劼第一个冲入屋内,一个箭步将吕某扑倒。 穷凶极恶的吕某在张劼冲入的一刹那,点着1个汽油桶,火苗迅速燃烧,将张劼的衣服点燃,他浑身都是火,面部和四肢被严重烧伤。随后进入的战友火速将他送往医院救治。经医院专家会诊,张劼烧伤面积30%,达深二度烧伤,病情危重。 同样在危急关头冲锋在前、以血肉之躯保卫百姓安全的,还有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中队执勤中队长助理杨伦。 人们常用“上刀山、下火海”来形容不畏艰险。而对于“85后”消防兵杨伦来说,“下火海”就是他的工作常态。2003年入伍以来,杨伦先后参与灭火救援战斗1000多次,每一次战斗都冲锋在前。 2012年10月15日,集贤县某厂办公楼发生坍塌事故,8人被埋压。楼板随时可能发生坍塌。由于不能动用大型机械,杨伦用双手不停挖掘、搬运。这场战斗中,杨伦和战友们先后挖出6名遇难者遗体,抢救出两名生还者。 杨伦时常对战友说:“我只是做好了本职工作,但组织上给予我太多。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荣誉、牢记使命,随时准备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赴汤蹈火、奉献青春!” 本报北京5月3日讯 记者 李想 {5 Y' D! ~9 M-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