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张国栋认为“楼市离婚潮”这一人间悲喜剧一而再地出现,抛开调控“成效”,凸显的正是政策缺陷。政策不够人性化,缺乏长期性、稳定性、连续性,让公众无所适从,无法做出理性的预期,不得不采取一些极端手段。 3 ^ k) w, h' \! y
( e8 }$ I; U/ B+ Y0 F% f
3 |/ o8 o' v' x" |+ f& u
* r8 r% M; M- N! W' w: }: Y' X! }+ j, g. A2 v' V/ g: t
) A3 b: c2 R! g% Y
资料图片 近日,上海楼市“假离婚”和“假结婚”的现象有所抬头,上海多个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协议离婚人数大增,部分区县民政局对办理离婚手续进行每日限号。另外,记者从天津和河北廊坊等环京县市了解到,楼市火爆情形下,出现“假离婚”高潮。除避开限购之外,也为了能够买房避税、享受首套房低首付政策。(4月12日《北京青年报》) 在房地产“限购”的城市,民众通过“假结婚”、“假离婚”来买房早已不是新鲜事。2013年楼市调控政策“国五条”细则出台当月,上海、北京等多个城市即出现民众结婚离婚人数激增、民政局异常忙碌,甚至有人连夜拿号排队等待离婚的奇葩现象。而今这一现象又有所抬头,并不是民众“疯了”, 而是为了能够享受买房避税、首套房低首付政策的“利好”。 “假离婚”存在道德和法律层面的风险,不仅可能弄假成真,让一些家庭破裂,一些夫妻人财两空,而且容易引发新的社会矛盾,不容忽视。也许正因如此,有些地方将调控政策进一步细化,并上升到诚信层面进行管控。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刚需”,为了利益,许多家庭仍旧铤而走险。 笔者以为,这不能归咎于公众风险意识太差,也不能指责他们对待婚姻家庭太儿戏。很多时候,这只是无奈之下的现实选择,也反证出政策本身存在问题。不难看出,“楼市离婚潮”之所以大行其道,一是缘于政策“倒逼”,二是因为公众也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要想获得够房资格,要想省点钱,除了“假离婚”,他们还能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吗? 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曾表示,以离婚规避限购,证明很多人把经济利益暂时置于家庭亲情之上,这是经济人在缺乏外部约束下的理性选择。财政部长楼继伟更是直言,“如果一个政策出来,造成一些人间的悲喜剧,这个政策肯定是有缺陷的。” 毫无疑问,“楼市离婚潮”这一人间悲喜剧一而再地出现,抛开调控“成效”,凸显的正是政策缺陷。政策不够人性化,缺乏长期性、稳定性、连续性,让公众无所适从,无法做出理性的预期,不得不采取一些极端手段。 “不谋万世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不足谋一域”。从长远来看,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繁荣,首先有赖于长期、稳定的市场调控政策,其次政策要人性化,具有公平性和可操作性。否则就可能病急乱投医,既难为公众,也达不到预期效果。 然而,现实往往令人难以乐观。一说到去库存是当务之急,就马上放宽信贷,甚至撒手不管;一看到房价暴涨,便急忙去杠杆,只求“初见成效”。其特点就是不顾实际,不管后果,只图眼前,能应付一时是一时。政策反复,使房地产市场乱象丛生。 国人对婚姻向来抱有美好的期待,憧憬幸福美满、白头偕老,如果不是为了钻政策缺陷的空子,谁会闲得没事去赶“离婚潮”!所以说,“楼市离婚潮”是面镜子,值得一些地方政府来照一照,照了之后还要反思、纠正,尽力避免拍脑袋、有缺陷的政策出台。(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张国栋) + i) e# o7 E; c; [+ I9 n5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