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_/ ?. Z) v) u! U3 J5 d w. Z
" S* v7 r+ Z% V+ h$ h5 F* ]/ @3 t | 余隋怀教授介绍义渠戎“豪车”复原的故事。记者 尚洪涛 摄 [url=][保存到相册][/url] |
+ J4 I( U" h0 C+ ~1 }3 c3 V4 N* a3 i, O( @& {/ f
本报讯 (记者 任娜) 1月7日,被考古专家推测或为西戎义渠“豪车”的战国车辆亮相西安。可你知道吗?出土于甘肃省马家塬遗址时,这辆“豪车”已朽烂在泥土中,它是如何重见天日的呢?昨日,记者为您探访揭秘,这辆“豪车”的复原背后,是西北工业大学工业艺术专业的团队杰作,是工业设计和考古领域的一次跨界合作。 “豪车”被发现时已化为泥土 “这辆车被发现时,‘车’已经不存在,留下的只是部分配饰和车身腐朽后留在泥土中的痕迹。你看,这是车轮,这部分是车的后面。”余隋怀教授结合影像资料向记者讲解“豪车”的复原工作。 这一戎人所用礼仪车2006年在甘肃马家塬遗址(古义渠地)被发现,车体表面以金、银、铜、锡、玛瑙等料珠装饰,被发现时大多已经化为泥土。 据悉,西北工业大学2012年开始参与该考古项目的修复、分析和论证阶段的工作。余隋怀教授带领西工大的两个团队分别承担了车辆数字化复原和结构力学分析。 西北工业大学科研人员利用工业设计和机械制造和自动化学科技术,结合考古技术知识,借鉴东周至秦汉时期的类似车辆,历经数年终将其完整进行了数字化复原修复,才使人们一睹义渠戎“豪车”真面目。 寻找遗失的数据精准建模 “当时觉得这简直是不太可能完成的工作。以往都是别人提供给图纸,我们将物体做出来,这次不一样,我们要参与到考古工作‘更前面的一步’。”余隋怀教授向记者介绍说,在考古人员配合下,团队成员在已发现的诸多古车的遗址上花费了大量精力,来寻找关于这辆车的各个部位的数据,为精准复原这辆“豪车”做着前期准备。 复原工作的初期一直无法确定该车辆是否为实用车辆,工业设计团队经过结构力学分析与运动仿真后发现,它是专门用于墓葬的礼仪车辆。(主要是用于陪葬)。 工业设计首次参与考古工作 “在复原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被古代工业智慧所折服。例如,这辆车上使用的‘牛皮绳’等细节,我们也看到其中的文化传播,也惊叹于古人的精湛水平。”余隋怀教授表示。 此次复原义渠戎“豪车”的过程,完全是“拿数据说话”。从遗址的数据采集分析、与同时期车辆的比对,到数字化复原、结构力学分析与测试,以及装配及运动仿真,无不体现出科学的严谨性与设计的艺术性,这也是用工程的方法来做古代车辆的力学和结构分析的一次成功尝试。 “正是科学与美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才使这件本已朽烂在历史泥土中的国宝得以重见天日。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原副院长张仲立研究员感慨。 “这是工业设计和考古领域的一次跨界合作,”余隋怀教授说,“此次修复是工业设计领域的团队首次参与到考古工作中,也是陕西人对考古的创新和贡献。” , H0 [5 ~7 |1 H" W) j-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