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索1:船的桅杆高于桥洞 线索2:桥上剑拔弩张 《清明上河图密码》 % X% \9 W: H# J/ D) M
《清明上河图密码》大胆推理 近日,作家冶文彪指出,《清明上河图》隐藏着宋徽宗布下的旷世奇局,这个奇局不但暗藏着宋徽宗的雄图霸略,更关涉到辽、金、西夏、高丽以及方腊,这是一场五国六方的政治角逐和命运暗战。这一发现引发轩然大波。冶文彪的小说《清明上河图密码》根据这一核心发现,设计一系列推理迷局。 宋徽宗赵佶是《清明上河图》的第一个收藏者,关于他和《清明上河图》关系的猜测一直延续至今。 文\图 :吴波 3大疑点 除了画中线索,冶文彪还列举了3个疑点。 首先,它的创作者张择端是一个谜,虽然创作出了这样一幅旷世杰作,他的生平却只留下寥寥数字的记载,简略至极,生卒年、经历甚至所处年代都无从考证。 其次,宋徽宗酷爱艺术、书画双绝,创建翰林画院和书院,萃集天下书画名家,张择端就是翰林画师之一。更下旨编纂《宣和画谱》,系统记载古今名画名录,但《清明上河图》这样超一流神作,官方文献竟然没有收录。是《宣和画谱》传本缺漏了,还是有意秘而不宣? 第三,后世所知的宋徽宗,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亡国之君。其实,宋徽宗也在不断探寻强国之道,他推出过不少政治革新的举措,仅以财政收入来说,富国策略十分成功,远超前代,达到北宋经济最高点。他更想击败西夏,收复幽云十六州,彻底解决西北边境危机和岁币负担。繁荣和危机并存,社会现实和《清明上河图》如此相似,应该不是偶然。 破解画中隐藏的密码 11年前,冶文彪去开封游玩,偶然在一个小摊上见到《清明上河图》1:1临摹画,被它深深吸引。买回家后就每日呆坐看画,一看就是五六个小时,时常废寝忘食,甚至在梦里,都能感觉到画中人物走动、车船穿梭。 出于对《清明上河图》的痴迷,冶文彪遍读宋史资料,一些重要的书籍,则反复细读。“一开始我的关注点和古往今来的研究者一样,是《清明上河图》里宋朝的市井风俗,细到一碗茶、一张饼、一件衫、一双鞋的价格,我都要找资料落实。”之后随着研究慢慢深入,冶文彪发现画中的人物并不是没有缘由地存在,这824个人物看似平常,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他们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好似在商讨着重要事件。再加上画眼处明显的粗疏,让他觉得这背后似乎隐藏着另一层深意。 冶文彪转而研究《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以及当时北宋的政治局势。此时的北宋早已阴云密布,金国、辽国虎视眈眈,方腊又在南方造反,臣服多年的高丽国蠢蠢欲动,各方势力剑拔弩张,大军在各地集结,细作、密探、杀手早已埋伏在汴京城内各处。结合北宋政治局势,冶文彪再看画中这八百多人,他发现,这824个人物看似平常,其实都各怀使命、各有暗喻。 冶文彪当即决定,即使皓首穷经,也要把画中人物一一考证,破解画中隐藏的密码。 线索隐藏在“画眼”中 冶文彪接受采访表示,宋徽宗布下的这个旷世奇局,得从《清明上河图》的画眼处说起。“《清明上河图》中最热闹的当属画中央的虹桥,而此时一艘要穿过虹桥的船正急急忙忙放下桅杆,船上、桥上、汴河两侧的行人都神色紧张。虹桥是整幅画的画眼,要解开这个奇局,就要从这里入手。” 他分析道:“船要穿过虹桥桥洞,但桅杆高过桥梁,眼看要撞到,船上和桥头、两岸的人这才发觉,船工们也才慌忙放倒桅杆。初看只是一时疏忽,但细想一下,就会觉得不太合常理。河上视野很好,船上船工们显然是常年航运的熟手,桅杆明显高过桥梁,桥梁又没有被遮挡,两岸又有上百人看着。按理说,不应该临到桥洞前才发现要撞到。而整幅《清明上河图》处处写实,生动逼真,没有一个人物、一个物件或一个线条的粗疏,但在画眼处,偏偏有这么一个不太合常理的意外事件,这是我考证的起点。画中还有一处事故,也在画中央。 虹桥上,一个坐轿人和一个骑马者似乎为了争路正在对峙,仆役们捋袖挥拳,剑拔弩张。《清明上河图》是作为翰林画师的张择端献给天子宋徽宗的盛世图卷,整幅图都一片繁荣,唯独画中央安排这样两场危急事故,显然是有意设计。” 但宋徽宗作为《清明上河图》第一个收藏人,并亲自在卷首题五签,加盖双龙小印,显然《清明上河图》的寓意契合了他的心意,莫非是他授意的? “复活”824个人物 《清明上河图》里824个人物,一一考证是一件浩大的工程。这些人姓甚名谁?为什么出现在这幅画中?他们都有什么出身来历?当时在做什么?在画外又有什么样的命运?冶文彪研究了整整10年。 化名魏迁的大辽间谍已经在茶馆里埋伏了两年,扮作商人的西夏间谍李胜正在另一只客船上焦急等候消息,而高丽密使则混在人群中谋划一场阴谋。此时此刻,所有的人都已经明白,一旦虹桥下方的大事发生,北宋政治局势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发现,让冶文彪震惊不已! 画中也有被当做“炮灰”的百姓。岸桥根有一个茶棚,茶棚的主人是严老儿,他看着这河上桥头过往的各色人等、各种事端。他没有想到的是,这船背后尽会隐藏着倾动江山的重大隐秘,而这虹桥两岸,有这么多人会牵涉其中;茶棚右岸边,泊着一只船,船上有个人正在振臂高呼,他叫鲁膀子,和妻子操持着一只小篷船,挣点辛苦钱。他绝没有想到,前不久,由于贪财替人干了件昧心事,而那事件关联到一桩重大的阴谋;虹桥上靠北边,一个中年男子也趴在栏杆边,他是北案房家客栈的店主,上个月,他替汴京炭行的一桩生意作保,却没想到卷进一场欺诈,几乎导致全城断火……冶文彪将自己的研究发现,创作成小说—《清明上河图密码》。 对话冶文彪: 人物数量相当于《红楼梦》 广州日报:是什么契机让您决定写《清明上河图密码》的? 冶文彪:主要有两点:一是职业兴趣,二是历史兴趣。多年前,偶然经过开封,第一次近距离看到北宋汴梁的城市缩微景观和《清明上河图》绢制复本,今昔对照,涌起很多感慨。又想起曾经想过的那个问题,这么繁盛的王朝,为什么会迅即败亡?并且从此呈现文明颓势,直到近代?这个疑问和《清明上河图》同时触动了我的创作欲念,想激活这幅千古名画,寻找答案。 广州日报:在研究《清明上河图》的过程中,您有什么特别的发现? 冶文彪:自从多年前在开封买到原大绢本《清明上河图》,挂在家里,每天都在看,看了这么多年,不但没有厌倦,反倒常看常新,总会有些新的触动和联想。 广州日报:写这本书的难度在哪里? 冶文彪:难度主要有三个:一是复活历史,《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宽广的市井风俗画,要想“激活”这幅画,就得全面了解北宋社会的方方面面,消化巨量的史料阅读;二是人物数量巨多,仅图中人物就有824个,而且小说不能只限于图中。如何把这么多人有机地编织进故事,是个巨大的挑战;第三个难度是故事。这是一部推理小说,谜题的设计是关键,核心谜题是北宋的败亡原因。所有人的命运都将卷进一场天崩地裂的国家灾难中。小说不但要设计一道道谜题,更要让这些大大小小的迷局像连环套一样,嵌入国家命运的大迷局中。 6 h3 Y0 i$ t5 k( W N
. k I9 P1 K' M6 W8 _# U/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