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孩子做一件从没做过的事情时,孩子有畏难情绪,这是正常的情绪。如同我们大人在工作中遇到挑战时,心里也会紧张、担心,都是相通的。但很多情况下,大人并没有理解孩子的心,相反说出了打击孩子信心的话。 “就这么一道简单的数学题,我讲了好几遍了,你怎么就不明白呢?连猪都会了,你都不会,笨死了……”
) y5 z1 C- g; r( j) V, P “这个事儿很简单,对我来说没几下就搞定了,你怎么就不会呢……”
! [4 L. \: Z3 \5 N: }6 N* M! ^: U5 J 在大人眼里,事情确实简单,是因为我们有这样能力和阅历,但并不等同于孩子就有,大人教了几遍,可能孩子还是不会,大人着急连带生气,往往说出的话就要伤人了。% j8 ~) b5 w5 L) t+ q6 g
那么,孩子听到如上的话会怎么想呢?
7 K; A1 w+ G$ S7 D) N, J S ——这事对你简单,那你就做啊,为什么让我做?谁认为简单谁做,反正我不做。
$ H% u: ?* c0 j7 H ——哎呦,这事很简单,家长认定我应该做下来,我要是做下来,也没什么自豪的,毕竟这事简单。. F% P3 Z$ _- d) u9 @9 F
——大人说了,这事简单,如果我做不下来,那就证明我真的很笨,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做。
L* | Q9 G6 U2 p) Z; Q/ b 通过这个例子,家长就会明白孩子为么不愿意、不敢去做从没做过的事情,就会明白孩子为什么畏难迎接挑战,家长不经意的话把孩子的信心打没了。6 T$ P# v. Y) _3 A0 @; x$ }* O
孩子的信心一方面来自家长的鼓励,一方面来自自己的体验,孩子经历过了,有征服感了,信心就涌现出来了。当然这种征服,是在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 ~' P7 Q! K9 b7 ^
这让我想起了周弘说过的话:跳一跳够得着。你给孩子定的目标,孩子通过努力能够做到,那么你就让孩子多做一些这样的事情;如果你给孩子定的目标太高,孩子尽全力了还是达不到,这就打击信心了,所以,家长要谨慎地选择让孩子面对的挑战程度。
% w+ p) j/ [2 y0 [* [- l8 k 那么,面对刚才的例子,家长如何说出鼓励孩子的话呢?/ I3 h& q3 g0 G, v) M4 k9 ]6 \
建议家长这样说:“这件事儿不简单,你想试试,有勇气!”这时家长不要说:“这事很难。”否则这个“难”真的会拦住了你孩子想尝试的心。还可以说:“这道题不容易,学了几遍了,你还不会,你是不是有点沮丧?你看即使这样你还在坚持要把它弄明白,这种精神了不起,我们换种方法试试。”6 T+ }) q. E1 t% b J/ [
当孩子做出数学题了、完成任务了,家长要及时鼓励,鼓励孩子为此付出的努力。孩子的内心挣扎过了,经历过化蛹成蝶的过程了,信心就会增强。我们家长要谨记:我们要给孩子鼓劲,而不是泄劲。本文来自父爱本色博客,点击查看原文' p' B3 u7 i% F* {& b# x
3 ]/ L0 @) z" A i+ L$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