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10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成都画家画出徐志摩朋友圈 阵容豪华(图)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6万

稿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274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9 10:39: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8 I  M8 e; ?" E" ]( c  {+ a  近日,成都商报记者在艺术家高小华位于西南民大的工作室里,见到了一幅特殊的作品:三联作的油画草稿上,泰戈尔、胡适、梁启超、徐悲鸿、沈从文、鲁迅、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这些人物栩栩如生,不动声色而又惊心动魄地揭示着徐志摩的豪华朋友圈。
3 A: {$ v) C. R+ s# {  据透露,这张画是徐志摩唯一的嫡孙徐善曾委托成都画家高小华画的。这幅画作或将被剑桥大学徐志摩纪念馆永久收藏。$ \, h: J5 K3 B, i+ n. e
  按照之前的约定,今年70岁的徐善曾本月将来成都,带走这件作品。
- X. H$ X" J/ {4 w  P( `  成都商报记者从徐善曾与高小华多达百封的电子邮件中完整地了解到徐志摩家人如何看待徐志摩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的情感纠葛和评价。身为耶鲁大学工程学博士的徐善曾诚恳地说:“徐志摩在上世纪30年代时就与当时众多文化名人有过交道,这些名人都很欣赏他。”
7 ?& j. n$ ~1 g  徐志摩生活中曾出现的人
+ z$ F- f1 ]& V0 t7 r  都出现在了这幅作品里
7 ^( [- I. F! ?0 @6 ^; x' Z  徐善曾邀请高小华创作缘起前几年,徐善曾在美国看到关于一部高小华的专题片,其中就有他创作《周恩来和他的朋友》这幅历史人物群像作品的介绍。那时徐高二人还不认识。2010年,徐善曾就带着他的夫人和女儿来到成都。“我们学院的老师前一晚还在排一个关于徐志摩的戏,还在朗诵《再别康桥》,第二天,徐志摩的孙儿就来了,简直像梦一样。”高小华的学生说。, S/ O# ^3 O* r! l. ?
  就这样,创作一件纪念徐志摩肖像的想法就有了。2013年夏天,双方在美国再次面对面,一起商量画面应该呈现的内容。高小华介绍,“我们列了一个表,十多个人。”5 B9 V2 @( d/ W2 \# ]% w$ }5 ~) M
  为了更好地创作,徐善曾给高小华提供了相当多的独家照片和资料。徐志摩和张幼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徐积锴,次子徐德生,小名彼得,三岁多就夭折了。徐志摩的后人徐积锴后来生有徐稘、徐放、徐行、徐善曾四个孩子,徐善曾是独孙。“最先,他是想把这些资料送到海宁徐志摩博物馆。后来我们正在研究,哪些人应该被列出来。我考虑还是要把林徽因、陆小曼放进去。他也同意,说‘这也是历史。’”这个可爱的理科博士老头给高小华发了近百封邮件,详细提供徐志摩“朋友圈”人物的生卒年月、各个年代的照片,与徐志摩的关系远近等。“这幅作品真正打动我的是,在我祖父生活中出现的人,都出现在了这张作品里,让我感觉我们是在重建他的历史。”' q9 n  i3 @% ~( x4 [# ^
  画面上每个人的形象和位置7 T: V, w5 d9 e, d
  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得出来的/ R/ w+ M% I2 \2 }% Q" \' [) X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徐志摩的这26个字刻在剑桥大学的一块石碑上。徐善曾对高小华说,“放心,高。我会把这26个字放到它该去的地方。”关于这幅画的构思和尺幅,两人讨论了很久。后来,人越加越多。徐善曾先是加了很多不是徐志摩亲人的形象上去,后来又有一些是高小华提议加的。“我把他的父亲、叔叔还有他的曾祖放到了画上。一是对内容和画面的考虑。我觉得如果全是死板的成年人在画面上,不好看,有些小孩,会让画面好一点。然后,我和他商量,把画作变为三联作,好拿,叠起来正好是一个方块,方便国际托运。第二层考虑是三联画很像中国的屏风。很中国,就像中国的文人一样。”
4 L- ^# g! p1 w2 }% I( }0 h  “画面上每个人的形象和位置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得出来的。他建议,把泰戈尔放到画前面。沈从文在徐悲鸿的旁边。刘海粟是跟徐志摩家很熟,和陆小曼的母亲也很熟。正是他劝徐陆合了又分。徐悲鸿与徐志摩还是有交往的。”徐志摩的豪华朋友圈里还有哈代、法国哲学家卢素。高小华被徐善曾滔滔不绝的介绍震惊了。 : n! q7 ]" f# v& `7 x% O
凌淑华- ]! A4 j% q. s8 d/ f
  徐志摩非常崇拜的女性,性情也非常好。徐志摩所有的书信几乎都放在凌淑华手里,徐志摩非常信任这个人。徐志摩罹难后,胡适带着陆小曼去拿东西,凌淑华不给。她说,她不会把东西交给陆小曼。所以,徐善曾有好多东西是从凌淑华那儿得来的。6 H6 E. ^) k! @7 ~9 z
  胡适
# N3 T' C, V# z" o# x5 ]$ [9 w  高小华特别选了一张胡适的朋克头的照片作为参考入画,徐志摩帅气逼人,当时的胡适其实更是帅气。徐善曾说那个时代的这些才子们都很有意思,家庭情况也很好。
( n: {4 R* m2 x# t- l* e9 l7 {5 H  陆小曼# u- B8 X5 D3 O' v. l( Q
  徐志摩女友,徐善曾说祖母张幼仪认为陆小曼是一个非常迷人的人,有着非常鲜明的性格特点和魅力,并且能够吸引所有人的关注。然而另一方面,在我祖母看来,陆小曼也是一个曾经吸毒并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徐志摩并不忠诚的女人。
/ m3 m, Z) Z6 @% I8 ?# F' U  徐悲鸿
' G9 e. h3 t1 G9 g  徐志摩和他是有交集的,他们一生经历颇多相似。徐志摩有一篇写猫的小文问世:“我的猫,她是美丽与健壮的化身……热在她的身上流布,如同一个诗人在静观一个秋林的晚照。”文中的“猫”,显然是在描摹和赞美他的恋人。1930年时徐悲鸿兴许想起老友往事,顺文题画赠了这幅《猫》,题跋开句“志摩多所恋爱,今乃及猫”,玩笑间意味深长。
6 S( i1 n$ @# C9 D0 y& W3 ?  张幼仪6 i$ ~6 K7 v% w
  徐志摩原配。徐善曾说:“我不认为有人能知道徐志摩到底爱哪个女人,我所知道的,只是我的祖母传达给我的部分。我祖母和祖父之间的关系是不幸,我记得那是在1921年,也是他们关系中最艰难的一段时间里,徐志摩和林徽因陷入了一段恋情。当我的祖母到达沙士顿(Sawston)的时候,她非常失望,因为徐志摩提出了离婚。我相信这对我的祖母来说是一段非常艰难的日子,我无法想像一个从中国来到外国的21岁女人,一个不会说英语、怀了孕,还得知自己的丈夫要提出离婚的女人,当时是何种心情。这对我的祖母来说是极具悲剧性的一幕,但是在离婚之后,我相信他们建立起了一种不同于以前的关系,无关乎浪漫,而是相互理解的一种默契。我认为徐志摩和我祖母的缘分是命中注定的,在他生命的后半段,他开始更加的去珍惜我的祖母张幼仪。”0 x4 ?+ F8 Q0 x/ t0 x- R
  曼苏菲尔德
* E% u1 Q) M! c4 G3 T- T  她是法国非常有才的女诗人,徐志摩见到时,她已快死了。活了30多岁。他们见面时,是在她家的昏暗的阁楼里,她躺着,交流大概只有20分钟。然后,给徐志摩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影响,也把她写进了自己的许多文章中。他简称其“曼苏”或是“苏菲”。$ ~( ]4 X' O/ m( m7 |( C
  哈代
! M: i3 J8 g! h! S2 f1 k% g' X; T  虽然哈代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但徐志摩非常崇拜哈代的诗。徐志摩见哈代,中间人是狄更生。0 d; Z2 ~( A8 l
  泰戈尔) e' {3 g; Q& c  L1 j
  泰戈尔访华,徐志摩全程翻译,就此成为忘年交。高小华希望泰戈尔穿着一身红色和金黄色交杂的袍服。但后来徐善曾回复说,当时的历史年代和实际情况是泰戈尔常穿灰色袍子的。$ G; o9 u5 F/ U
  沈从文3 D$ O9 C$ {* g7 t5 |3 k
  得到徐志摩的诸多帮助和提携。沈从文以一个小学学历资格,跻身《晨报副刊》这群“大家”其间,主编徐志摩的欣赏和宽容,当然有莫大成分。由此,沈从文的名字,也陆续在多家报刊出现了。1931年秋,经胡适、徐志摩的推荐,沈从文又应聘去青岛大学任教。在这里,他得到了徐志摩的死讯。由此大家也就不难理解,当时在青岛大学任教的闻一多、梁实秋等,均为徐志摩的同仁,有几位堪称挚友,却只是沈从文一人搭夜车去了济南,就为送徐志摩最后一程。
8 v3 K1 Q0 A2 W# D  林徽因  C: q4 s0 h7 V! g6 o; r( Y  b6 d
  徐志摩疯狂追求的对象。徐善曾说:“在我的记忆中,我的祖母并没有经常提起她。林徽因是一个很优雅得体,并且受过良好教育的女人,在之后的生活中,她也找到了自己的爱情。人都是复杂的,很难一概而论。我认为她只是一个徐志摩没有实现的梦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每一个女人的出现都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灵感,我无法说出哪一首诗是写给谁的,但是我相信有文献记载。在我大概2岁的时候,林徽因曾请求我的祖母带我们去医院看她,也许我真的见过她,但现在已完全不记得了。这件事,让我觉得很好奇,为什么一个病重的女人会要见徐志摩的子孙,在我看来,这或许是她对徐志摩还有着一种感情,她认为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希望看到传承了徐志摩血脉的后代。”
7 I1 e* A9 W  V) R+ ]  成都商报记者 谢礼恒 实习生 犹黎 付丹阳
5 e& T- Y  O# G; n7 x6 U- O' o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5-7-22 22:41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