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对手术的恐惧和对民间偏方的盲目信任,一个盆腔包块在金女士的腹腔疯狂生长。仅一年时间,原本不大的包块就变成了一个重达16斤的庞然大物,几乎撑满了她的整个腹腔。 近日,在三六三医院妇科团队的救治下,这个巨大的肿瘤被成功摘除,但金女士也因此付出了切除全子宫及双侧附件的代价。
▲手术前后。医院供图 信偏方延误治疗 盆腔包块疯长一年,几乎撑满腹腔 金女士今年54岁。一年前,下腹部一个质地坚硬的凸起硬块,引起了她的注意。经三六三医院妇科彩超检查,她的盆腔内潜伏着一个尺寸达11.8×7.6cm的囊性包块,体积已相当于一个小西瓜。医生建议,应尽快进行手术切除,查明包块性质,避免其发生恶变或继续增长带来的风险。 但“手术”二字让金女士充满了抗拒与恐惧,同时她听闻有“民间偏方”号称无需开刀就能化解妇科包块。她最终拒绝了医生的专业建议,转而花重金购买了各种草药内服、药膏外敷。 但奇迹并未发生。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金女士的腹部如吹气球般日渐隆起。起初,她与家人都误以为这只是普通的“发福”,直到出现腹胀难忍、进食困难、甚至无法平躺睡觉的严重症状,才再次返回三六三医院求助。 这一次的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当初的包块在短短一年内已疯狂增长至24.1×13.4cm,从盆底一直顶到剑突下方,几乎占据了整个腹腔空间,已严重挤压到内部脏器。巨瘤重达16斤 为根除病灶,全子宫也被切除 面对如此危局,金女士追悔莫及,恳求医院尽快为她手术。 在随后的剖腹探查手术中,呈现在医生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一个巨大而紧绷的囊性肿瘤像一个“巨型水球”,牢牢植根于盆底,两侧则紧紧抵靠着盆腹壁,其巨大的张力让手术操作空间变得极其狭小。 剥离,止血……医护团队最终将这个“庞然大物”完整切除。经测量,取出的肿瘤竟重达16斤! 术后,金女士的病理报告显示,这个巨瘤为卵巢粘液性囊腺瘤伴局灶上皮增生,万幸的是排除了恶性肿瘤。然而,由于包块体积过大,生长时间过长,已引发了严重的并发症,为了根除病灶、保障患者远期安全,医疗团队不得不为金女士施行了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 虽然性命得以保全,但此次手术对其身体造成的创伤和机能的影响,已远远超过一年前本该做的微创手术。三六三医院武侯院区主刀医生、妇科主任张英在接受采访时痛惜地表示:“如果一年前她能够接受我们的初诊建议,那时包块体积小,手术创伤会非常小,很可能通过微创方式就能解决,完全无需切除子宫和附件。正是由于对偏方的轻信和对疾病的逃避,活生生将一个‘小问题’拖成了一场伤筋动骨、代价惨重的‘大手术’。” 专家提醒: 盆腔包块一旦发现,决不能等闲视之 盆腔包块是指女性盆腔区域(主要包括卵巢、子宫、输卵管等)出现的异常肿物。它种类繁多,有原发性和转移性之分;按其病理性质,又可分为良性、交界性(介于良恶性之间)和恶性三种。 医生介绍,在临床中,许多女性由于对盆腔包块缺乏基本认知,或心存侥幸,或恐惧治疗,最终延误了最佳诊疗时机。而任何被发现的盆腔包块都不应等闲视之,必须由专业医生进行明确诊断。 盆腔包块易被忽视主要源于其“隐蔽性”和症状的“非典型性”。盆腔位置较深,包块在早期体积较小时,往往没有任何症状。当它逐渐增大后,才可能出现下腹坠胀、隐痛、尿频、排尿困难、便秘等压迫症状。然而,这些“普通”的感觉极易被误解为“消化不良”“中年发福”或普通的妇科“老毛病”,从而被忽略。如何正确应对盆腔包块? 第一,坚决不信偏方。所谓的“民间秘方”毫无科学依据,不仅无法消除包块,还可能因其成分不明刺激包块加速生长,更会严重延误正规治疗,甚至引起药物中毒,损害肝肾功能。 第二,及时专业就医。一旦发现自己腹部有不明硬块、出现持续不退的腹胀、腹部莫名增大、月经异常或上述压迫症状,务必第一时间前往正规医院妇科就诊。通过妇科检查、B超、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晰地明确包块的位置、大小、质地和血流情况,为判断其性质提供关键依据。 第三,严格遵守医嘱。医生会根据包块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生理性囊肿或某些良性小包块可能只需定期随访观察;但绝大多数有症状或存在恶变风险的包块都需要手术干预。对于良性病变,目前多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若为恶性肿瘤,则需尽早手术并辅以规范的放化疗等综合治疗。 张英特别提醒,盆腔包块的可怕之处,往往不在于疾病本身,而在于患者的盲目迷信、讳疾忌医和无限期拖延。每年坚持进行一次妇科彩超检查,发现身体异常信号后及时就医,相信正规医院和专业医生的判断,这才是对自身健康最负责任的态度。 , N; J$ w+ b2 Q8 B+ A, b;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