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馒头能引出多热闹的讨论场面? 最近吧,一位粉丝不过五千人的视频博主“小天才呢”在西贝探店时说了一句:“3块9的馒头不算贵,要是觉得贵,那就努力挣钱呗”,结果一下子就把自己推到了风头浪尖。 截止到10月9日,经过争议发酵,这位博主的粉丝数涨到6000多,整整多了1000人呢。 挺有趣的是,他主页上那条引争议的视频还没删除,最新动态里还敢硬气地回了一句:“原价买单的人好像还挺多的,3.9元的馒头也不是没人要。” 为什么一场看似平常的逛店,竟然能引发这么一阵轰动呢?
先聊聊这个博主的身份,第三方数据显示,小天才呢的变现能力其实挺一般的,1到20秒的广告预估出价是100元,21到60秒的广告大概120元,超过60秒的广告也就160元上下。 在探店博主圈里,这样的报价算不得多高,好多人都在琢磨一个问题:一个小博主到底凭啥能帮西贝站台?是真觉得这个价格不贵,还是拿了钱帮人背书?
要追溯这事儿,还得从去年9月罗永浩抨击西贝开始说起,到了2024年11月,罗永浩在微博上发了一条声明,他写道:“我不反对预制菜,但如果餐厅卖预制菜却不标明,本质上就是在欺骗消费者。” 那会儿他还特意指出西贝有一款售价21元的“古法戗面馒头”,觉得价格挺夸张的。这个微博一发出去,西贝一下子就卷进了预制菜的风波中。
到了今年9月13日晚上,西贝公布了一系列菜品调整措施,内容包括把儿童餐的牛肉饼改成门店当天现做,烤羊肉串由原来预制变成门店现场切割、串制和烤制,手撕椒麻鸡也改成用生鸡在店里当场煮等共九项改动。 罗永浩转发了这条消息,配上“太棒了,大家都盼了很久”,还说道“西贝的事情基本搞定了”。 预制菜的争议其实不只是西贝一家遇到的问题,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等六个部门联合发的通知里强调,要积极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的标识,确保消费者能够清楚知道、自由选择。
实际上,大部分餐厅使用预制菜的时候并不会主动告诉顾客,吃完后还会误以为是现炒的。罗永浩这次一发声,正好直击了这个难题的核心。 老乡鸡在微博首页把“预制菜标识声明”顶在了最显眼的位置,而大米先生则直接开直播,把后厨的场景全都放到了观众面前,同行们的举动,多少也反映出这个行业确实得做点调整了。 说到那馒头的价格,店员一开口就说,21元的馒头,比脸盆还大,跟3.9元普通尺寸的不一样。确实有点道理,可是消费者听了可不买账。
为什么会这样呢?一个馒头,不管多大,在老百姓的心里就是个主食,最多也就两三块钱的东西。这次标价3块9,已经是普通馒头的两三倍,再涨价就有点碰到大家的心里底线了。 现代快报的记者到店里一看,那3.9元的馒头已经没得买了,目前都卖光了。每个进店的客人还能拿到一张价值100元的堂食代金券。这一系列的举措,都是在试图挽回走失的顾客。 这次“小天才呢”这句话,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都碰触到了普通人心里的敏感点。
你说的这句话,“嫌贵就该努力赚钱”,听着挺有意思的,感觉像在暗示,买不起东西是自己不够拼搏的原因,跟店家的价钱没啥关系。 说实话,现实中大部分人的收入涨得比不上物价飞涨的程度,一个馒头要3块9,一顿饭下来,人均得上百块,对于不少家庭来说,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西贝的状况也挺尴尬的,据天眼查显示,内蒙古西贝餐饮集团有限公司是西贝餐饮集团的关联企业,成立于2017年10月,法定代表人叫贾国龙,注册资本大概是8990万人民币。
作为一家连锁餐厅,西贝这几年一直在试水中央厨房的方式,目的就是想压缩成本,同时也想提升一次性出餐的速度。 不过,顾客们可不买账,他们要的还是新鲜现炒的菜肴,绝对不是工厂流水线上出来的半成品。 这次风波对博主来说也许算意外挺火,但对餐饮圈来说,这是真正的敲响了警钟。
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预制菜市场的规模预计会达到617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3%。 预制菜这个行业发展得挺快,但要是搞不定透明度和信任的问题,再大再火的市场也难长久走远。 消费者追求的不是菜的完美无瑕,更在意的是心里踏实,清楚自己吃的到底是什么,花的钱到底合不合算。
6 n) }2 G8 P- e+ b8 a/ e4 J# q/ {
$ w/ c( Z# F' U1 i4 s$ J' e& @# g& \! n8 ~& X3 H$ r.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