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9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坑溶洞垃圾堆得十层楼高,为何要等到曝光才处理?

[复制链接]

7万

主题

7万

稿子

2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368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
“至少有十层楼高,从上面下来,全是垃圾。”9月27日,网友“渔猎齐哥”发布爆料视频称,位于贵州毕节黔西市红林乡一个天坑溶洞内,大量垃圾堆积成山,其中不仅有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甚至还有一些药品包装瓶等有害垃圾。 当日,贵州毕节黔西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情况通报:经初步核查,该溶洞位于黔西市红林乡金林村三组,反映问题属实。目前,正从四个方面解决问题:

一是有关市领导组织环保、水务、农业农村、综合执法等部门赶赴现场调查处理;

二是制定垃圾清运方案,将于9月28日起对垃圾开始全面清运、规范处理;

三是将对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摸排,迅速查清污染源头,全力消除问题隐患;四是对全市其他区域同步开展排查整治。“渔猎齐哥”镜头中的溶洞,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各种垃圾高高堆起,混杂着建筑废料、生活废弃物甚至药品包装,周边还有几条排污管道,源源不断向天坑内排放污水,可以说是触目惊心。如此严重的污染状况,不仅破坏了溶洞的自然生态,更对地下水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视频曝光后几个小时内,当地就发布了情况通报,迅速组织多部门赶赴现场,并公布了详细的整改方案。这种态度是积极的,也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令人欣慰。但从另一角度来看,也让人不禁要问:难道一定要等到被曝光、被围观后,问题才能得到如此高效的解决?

恐怕,公众更期待看到的是,这种高效和决心能不能前置到日常工作中,成为常态而不是应急措施。

这个溶洞很显然不是一夜之间变成垃圾山的,如此庞大体量的污染,必然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排污管道往溶洞内排污,更不能视为简单的个人素质的问题,至少是有计划、有意图的集体行为。

在污染的漫长过程中,各级监管在哪里?日常环境巡查为何没能发现这个触目惊心的污染点?

非要等到网红“爆料”,网友高度关注,问题才被提上日程,暴露出的是某些地方在日常环境治理中的被动和懈怠。

被动治理的根源,在于责任意识的淡薄和监管机制的漏洞。部分部门习惯“等、靠、要”,把媒体曝光当作发现问题的唯一信号,而非主动履职尽责。环境保护不容丝毫懈怠和糊弄,环境治理不能总是依赖“网红效应”,打破“不曝光不处理”的怪圈,更不能总等着网友充当“编外监督员”。

喀斯特地貌有着独特的地下河系统,溶洞和地下水一旦污染,治理难度极大,可能造成不可逆的生态灾难。

当地政府在通报中感谢网友监督,并表示将认真采纳批评意见,释放了良性互动的信号。接下来,人们期待看到的不只是这个溶洞的清理,更是当地环境监管体系的系统整改和强化。

建立有力的、长效的环境保护机制,织密日常监管网络,对生态敏感区定期排查,对监管失职者严肃追责,让监管跑在问题前面,让群众监督成为常态,让责任落实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彻底清理掉溶洞里的垃圾,更要清除治理理念中的“弊病”,这才是对公共利益履责,对绿水青山负责,对子孙后代尽责。


- z$ v$ P# Q' g1 s
: Y9 m2 W" [1 F# k5 r4 Y5 y
5 E2 c+ K: U8 j' w0 c' [) i* n4 R3 c* c3 p5 E# V- _1 N

8 ?1 n8 }0 P3 @' X: c) N5 O, g
, Q) f5 t- X7 {$ Z8 s3 b: U
& Q) ?5 r5 a) K2 K# e. v; F: A. f
( V3 A$ ^: h, j+ b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5-10-2 02:33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