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周早产宝宝在家里降生,低体温、全身失血性苍白,生命危在旦夕。通城县人民医院紧急联系武汉儿童医院转运中心,一路平安护送宝宝回汉接受治疗。 四个月时间,医护人员陪着宝宝一路闯关,更是当上了“临时爸妈”,陪着孩子袋鼠抱,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宝宝从930克长到了4.15公斤,成了一个虎头虎脑的小宝贝,平安地和爷爷一起回家。
护士主动当“临时妈妈”,抱着小福进行袋鼠抱(科室提供) 29周早产宝宝不到1公斤 通城、武汉两地接力营救 2025年3月13日23时许,在咸宁市通城县的一户农家,仅29周的宝宝突然在家里降生,还没有成年人巴掌大。见孩子呼吸微弱,70多岁的爷爷拨打120求助,将宝宝送到了通城县人民医院治疗。由于当时气温太低,宝宝出现了失温。更糟糕的是,因在家出生未能断脐,宝宝因血液倒流至胎盘出现了严重的贫血,亟须处理。 当地医院医护人员接诊后,断脐、建立静脉通道、阻断血液流失、补液等,并在温箱里给他包得严严实实,尽全力抢命。为了进一步治疗,通城县人民医院与武汉儿童医院取得联系,请求出动转运救护车前往营救。 次日上午11时许,武汉儿童医院危急重症转运救护车载着新生儿内科医生莫璐霞、新生儿专科护士许晶、转运中心护士姚雪萍抵达了通城县人民医院。 “低体重、低体温加之重度贫血,第一眼就感觉不乐观。”莫璐霞说,一路上对孩子的情况有了基本了解,可到现场一看,宝宝全身皮肤苍白,且出现了明显的呼吸窘迫,情况不容乐观。 转运医护立即行动,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呼吸支持。莫璐霞快速进行了气管插管,辅助宝宝通气。随后,将宝宝转移至早已预热好的移动温箱,为返回武汉做准备。莫璐霞介绍,宝宝一直处于低体温状态,如果不纠正过来,可能出现肺出血等危险情况。为此,返程路上,团队每半小时给宝宝测一次体温,再以0.5℃为单位一点点调整。抵达武汉时,宝宝的失温情况已基本纠正。 此外,血氧饱和度也是关键。医生说,宝宝路上的血氧饱和度不宜过高,若氧气过多可能会增加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一路上,许晶、姚雪萍轮番检测孩子的血氧饱和度和各类指标,实时调节氧气的浓度。 2个多小时后,救护车抵达武汉儿童医院,此时的宝宝呼吸平稳,体温也已恢复,很快被送至新生儿内科NICU。 取名“小福” 医护是他的“临时爸妈” 初到NICU,医护们为这个小家伙揪心,于是给他取名“小福”,希望他福泽绵长。 除了早产,小福的心脏还有动脉导管未闭,且有2.3毫米,这个异常通道会导致缺氧,并会加重心脏负担。医护人员选用药物进行干预治疗,期待宝宝的病情有所好转。经过医护人员和小福的努力,入院第14天时,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动脉导管闭合了。可就在一切都在向好发展的时候,波澜又起,医生检查出小福出现了视网膜进行性病变,血管在眼睛里肆意增生,随时有失明风险。新生儿内科、眼科、麻醉科等成立多学科协作组手术,术后才转危为安。 4月底,小福恢复得很顺利,接下来要开始进行“袋鼠抱”治疗。对于早产儿来说,袋鼠抱可以促进体温调节、稳定生命体征、降低感染风险、加速体重增长。护士长黄砚屏带着新生儿内科的医护人员当起了“临时爸妈”,有的下班前忍不住先抱抱小福再回家,每次他都抬起头、睁着大眼睛,嘴里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跟医护人员“聊”个没完。
护士长在忙完手头工作后也会来抱抱小福(科室提供)4个月成功 闯关 宝宝体重翻了四倍 7月底,经过四个多月的治疗,小福从930克的袖珍宝宝长到了4.15公斤,体重翻了4倍。看着小福一点一点长大的新生儿科医护,知道照顾他的不易,特意准备了不少物资,有小衣服、奶瓶和尿布等生活用品等等。出院前,小福穿上了新衣服,护士长黄砚屏抱着他亲了又亲,希望他能平安健康地长大。 住院期间,医护人员了解到小福一家的情况,奶奶、爸爸、妈妈因病无法照顾他,全靠70多岁的爷爷,可老人只会说方言,不会写字,也没有智能手机。 为了帮助小福一家,医护人员为他申请了“春苗基金”,申请全程都是进修医生吴俊当“翻译”。同时,吴俊还利用难得的休息时间,开车回通城老家帮老人准备材料,最终帮他申请了1.5万元基金。 如今,距离小福出院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医护人员仍密切关注着小福的情况。据通城县人民医院反馈,目前家人照顾小福得心应手,同时小福也定期来医院进行康复训练。 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主任医师 曾凌空 说:“小福的情况十分特殊,即使出院了,我们仍要密切关注,为他撑一把伞,陪他慢慢长大。” : v7 o# a- v3 e' S9 K3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