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剑阁县“农旅+”推动农业产业高质发展“加速度”
图/剑门关土鸡现代农业园区 【题 记】在川北剑门山区的崇山峻岭间,四川省剑阁县正以一场“资源革命”打破传统农业的桎梏。从闲置校舍变身网红民宿,到智慧农田里的“数字管家”;从林间“立体种养”的生态密码,到“土鸡经济”的百亿产业链……这座拥有古蜀道上农耕文明历史悠久的山区县,正以创新为犁铧,深耕农业现代化试验田。数据显示,2024年全县农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农旅融合收入同比增长45%,6.8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万元,剑阁实践为西部山区农业转型提供了鲜活样本。 5月20日,多家主流媒体走进四川剑阁县,探访这座剑门山区农业大县以“农旅融合+科技赋能”破题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从闲置农房变身网红民宿,到低效林地蝶变省级现代园区,剑阁正通过盘活资源、培育新业态、延伸产业链的“三带三促”模式,走出一条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民宿经济唤醒沉睡村庄 初夏的双旗村,“阡陌里·剑山居”民宿群掩映在剑门关苍翠群峰间。62岁的村民李春英轻扫庭院的背影,成为这幅水墨山居图最生动的注脚。 “耕地每亩670元,每年还要递增50元”。村民李春英介绍,从2020年起,她将自家的土地流转,平均每亩收入450元,如今又在园区作保洁工作,过去看天吃饭,现在月入2000元还能照顾家。李春英的经历印证着村庄的蜕变——这个曾不被外界关注沉寂的村落,2023年由剑门关景区公司整体运营后,11间精品民宿“五一”假期爆满,二期66间民宿建设将新增10个就业岗位。 图/主流媒体走进剑门山区双旗村 据该村支部书记、主任卫建介绍,2019年整村脱贫,现有村集体资产4550.9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1009.5万元、非经营性资产3541.4万元。 2019年,华侨城集团投资建设双旗村旅游项目,后因新冠疫情影响长期停业,资产闲置。2023年,剑门关景区公司承接双旗村旅游项目资产,并对其整体改造提升,新增民宿、研学等业态,今年“五一”节重新开张营业,生意十分火爆,民宿爆满。 同时,该村将闲置房屋和1座小水电站打包租赁给剑门关景区公司经营,村集体每年收取租金28.3万元。阡陌里民宿,二期民宿改造即将完工迎客。 剑门关景区公司先后流转11户进城居住村民闲置农房改建为乡村民宿,村民每年收取租金17.6万元,另外还带动当地村民发展农家乐4家。 近年来,该村通过有效盘活各类资产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带动农民就近就业、持续增收。据统计,2024年全县通过民宿产业盘活138处闲置资产,带动1500余名农户就业,其中300余户脱贫户实现稳定增收。 科技重构传统农业基因 在汉阳镇云丰村农业观光园,智能温控大棚内的阳光玫瑰葡萄每斤售价超20元仍供不应求。剑阁县三分田农业有限公司基地负责人高飞介绍,通过“企业+村集体”合作模式,460亩低效帮扶园升级为年产值300万元的现代化种植基地,日常用工50人,农忙时达200人。而在普安镇新华村猕猴桃园,1600亩老园区借助滴灌系统、地力培肥等技术焕发新生,吸引8家业主竞相合作。 在云丰村,一座废弃村小校舍的蝶变更具戏剧性。2018年以6万元出让10年经营权后,人人乐公司将此校舍改造成“剑山未见山”民宿。2024年民宿营收超410万元,带动村民发展庭院经济72户,村集体增收22.7万元。 图/剑山未见山民宿 “四旁经济”的探索则开辟出碎片化资源利用新路径。“我们汉阳镇云丰村大力发展宅旁、田旁、路旁、水旁‘四旁经济’,在宅旁发展庭院种养72户,在田坎、塘堰四周种植果树、中药材等经济作物215亩,利用村道路两旁栽种元宝枫、黄花等林下经济作物420亩。”汉阳镇副镇长鲁良文向记者介绍。“每寸土地都是金矿,这些‘边角料’去年带来12万元集体收入。” 图/立体种养激活林下经济 姚家镇元宝村土鸡产业园,四川蜀道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权结构彰显共建理念,企业占股70%、合作社20%、村集体10%。2024年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分红等户均增收2.2万元。“我们不是简单的租地关系,而是发展共同体。”董事长万国东介绍说,村集体年收入27.6万元中,15%用于公益事业,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个村民。 林下经济:“林药”“林鸡”立体种养 在园区的松林深处,200万羽剑门关土鸡奏响山林牧歌。四川蜀道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万国东算起生态账,“林下养殖+圈舍育雏”模式不仅让600余名村民年均增收3200元,更打造出每只售价158元的特色品牌。 在下寺镇二龙村的核桃园区里,“海归”硕士陈智天打造的“林药鸡”系统充满智慧。林间摄像头监测土鸡活动轨迹,智能饲喂机根据生长阶段配比饲料,冻库管理系统自动调节鲜花储存温度。芍药鲜切花通过冷链直供昆明市场,单价提升5倍;剑门关土鸡佩戴溯源脚环,扫码可知养殖全流程。“林药”“林鸡”立体种养体系,让3880亩低效林变身年收入630万元的省级现代园区,11万支巴次拉鲜花单季创收80万元。 据剑阁县绿邦林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智天介绍,就是在林下套种芍药、金丝皇菊、忘忧草等适生药材,放养剑门关土鸡,借助“广供杭州”“广供成都”等市场渠道,提升产业效益。目前,园区的金丝皇菊约50亩;芍药本地品种种植400亩、进口品种种植50亩、元宝枫380亩、月季200亩。 同时,车间还配套建设-18℃低温冻库、-5℃保鲜库。其中,低温冻库主要用于土鸡等生鲜农产品急冻储藏,保鲜库主要用于核桃、鲜花、中药材等林产品储存。冷冻保鲜设施建成投用,极大延长了农产品储存周期,有效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2024年芍药鲜花销售总额达85万元。出栏剑门关土鸡2.3万羽,真正实现立体种养林药鸡,生态富民产业兴。 粮油园区跨界文旅赛道 剑北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的丰收图景中,三台联合收割机正以每亩节省200元成本的效率收割油菜。 据壮岭村支部书记赵强介绍,壮岭村是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暨系统各单位定点帮扶和广安市人民政府帮扶村。剑北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为探索智慧化农业而打造的试点项目。本项目共建设1套覆盖壮岭村前40块耕地的智能灌溉工程、1批用于农作的无人农机及附属设施、1套辅助农场主进行远程监管的智慧农场平台,结合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化。 稻渔立体生态循环种养示范场 壮岭村稻渔立体生态循环种养示范场也是剑阁县首个稻渔新模式示范场,其建设运营将在全县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近年来,壮岭村在县委、县政府和关心支持与帮扶单位的帮扶下,加大与科研机构合作力度,引进和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智能化管理、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今年村民收割油菜和小麦都是用村里的收割机收的。 实践证明,传统农业也能玩转文旅,2000人次的赏花客流催生了6月开业的农家乐项目。该园区核心区通过机械化收割、秸秆还田等技术,实现粮油产量与土壤改良双提升。目前,1300亩小麦即将迎来丰收。 “近年来,剑阁县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省委“天府粮仓·千园建设”行动方案,以创建国家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引领,按照“一园三核”规划布局,推动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县粮油播种面积193.95万亩、产量59.81万吨。剑北粮油园区覆盖3镇7村、5062户、15429人,建设面积3.03万亩。我们正构建‘以农兴旅、以旅强农’的闭环生态。”剑阁县委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县已形成41家精品民宿集群、22个特色种养基地和5大科技示范园区。下一步,将通过深化“三带三促”模式,推动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向农民倾斜,为秦巴山区乡村振兴提供“剑阁样本”。 【记者手记】从靠天吃饭到“三产”融合,剑阁的实践揭示: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激活“人、地、钱”要素。当民宿成为资源盘活的支点,科技成为提质增效的引擎,传统农业便能在跨界融合中开辟出无限可能。这片土地上,每粒种子都孕育着希望,每个村庄都在书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刘永生 李全明) ) {& n+ J) N* P& P4 g)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