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6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要求学生砸毁手机手表,过度惩戒仍是“情有可原”?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稿子

2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1124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
3月22日,四川省射洪市一名高中生在平台反映称,其所在学校的年级主任何某多次要求学生砸毁手机、手表等个人物品,其中包括这名学生的父母送给他的生日礼物。3月27日,射洪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受理中心回复称:经核实,上述学生反映的情况属实,经与学生及家长协商处理,涉事教师作了相应赔付针对这名学生反映的情况,涉事教师作了相应赔付,算是给这桩投诉画上了一个句号。在回复中,有关部门不仅通报了这起事件处理结果,还进一步解释其来龙去脉,这也引发了公众的进一步讨论。

  一方面,有关部门在回复中表示“市教育体育局已责成学校充分认识此类问题的严重性,后续在处理类似事件时重视方式方法,既维护好班级秩序与规则的严肃性,也充分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以坚决的态度否定了这名教师的所作所为。但另一方面,该通报又专门提出“涉事同学无视(禁止携带电子产品的)规定,不仅携带,还在上课期间公然玩耍,对自身及其他同学的学习状态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该教师未能控制好自身情绪”,似乎显得涉事教师的做法“情有可原”。

  在相关新闻下方,网络舆论也呈现出了相当分裂的态度。针对这起事件,既有众多网友旗帜鲜明地反对这名教师的教育方式,认为其行为蛮横无理,严重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和人格权,也有不少网友认可这名教师的做法,认为对学生违规带电子产品进课堂的行为,就该用这种“雷霆手段”狠狠管束。其中,持有前一种观点的,大多是对校园生活还有清晰记忆的年轻人;持有后一种观点的,则以年纪较大、为人父母者居多。

  ]* v$ k" B' P' j* |' r
  这两种观点的对峙和拉扯,反映出的是社会对教育理念的认知分歧。回到射洪市这起事件中,涉事教师要求学生砸毁自己的手机、手表,无疑超出了其职权范围,不会得到任何规章制度的支持。但是,在白纸黑字的“明规则”之外,不乏家长支持教师以这样的方式对学生展开教育,以至于形成了某种事实上的“默许”。据举报此事的学生反映,涉事教师此前已经多次做出类似举动,但直到他到平台反映,校方才做出了相应处理。而且,这名教师的行为也并非孤例,此前,全国多地都曝出过教师因学生违纪毁坏学生个人物品,甚至由校方大张旗鼓“集中销毁”的案例。

  面对这类事件,许多年轻人会将愤怒的矛头指向学校和教师。但平心而论,这些学校和教师之所以会这样做,大抵不是为了给学生添堵,恐怕也不完全是因为“控制不住情绪”,而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确实将这种做法视为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正如有家长在新闻评论区所写:“上学就是上学,我孩子要是偷摸带手表,手机去学校玩,砸就对了。”只要有家长认同这样的教育观念,自然会有教师敢于使出突破规则的“雷霆手段”。

  从这个角度上看,还需在社会层面上唤起更深入的讨论与思考,想方设法弥合“代沟”、凝聚共识,找出一条既能保障教学质量,又充分尊重未成年人权益的教育路径。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各方还需严守底线,教师毁坏了属于学生和家长的财物,该赔偿就得赔偿,学生也要通过正当途径维护自身权益,避免干扰正常教学秩序。总而言之,无论有多少理由,都不能视法纪如无物。

$ G: ~- T& {9 y8 j* W% g( ]' t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5-4-9 03:01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