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86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访华中科技大学刘克明教授与旅泰访问学者泰国东方大学肖枭博士

[复制链接]

7921

主题

8461

稿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2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3-12 08:34: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从国学书法纪年题款到泰国普遍使用泰历为例
6 G7 J3 ^0 O- H- ^
谈世界各国使用的历法与纪年方式以及恢复中华历法的话语权和叙事权
- O* q% T8 T2 A+ n- }

——访清华大学书法教师、华中科技大学刘克明教授与旅泰访问学者泰国东方大学肖枭博士

编者按:由中华新阆传媒全媒体运营中心、阆中市恒日文化创意工作室策划的春节成功申遗后的国内首次天文历法专家公益性访谈。自2024年12月底启动以来,已经相继推出了“中国春节唯一真正的发源地到底是哪里?”、“从民俗学与天文历法双角度来研究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春节成功申遗带给华夏民族的反思和春节文化之乡阆中的启示”、“今起连续五年没有大年三十,究竟是不是月亮惹的祸?”、“中国春节成功申遗背后不得不说的阆中故事”等五期专题采访,国际新闻网、华界新闻网、天下名人网、中国都市报、四川文化网、华文新阆网、科学网等国内媒体进行了聚焦。引起了社会 各界的广泛好评和热议,特别是春节前夕,刊出的“中国春节成功申遗背后不得不说的阆中故事”一篇新闻稿的点击率一天就超过20万人次以上。

春节期间,全球华人国学春晚组委会、文化长征云南基地东方红乡村振兴艺术团、四川阆中伏羲文化研究学会等组织纷纷使用“中华春节纪元”开展了系列文化活动。如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恢复中华文化特别是中华天文历法的话语权和叙事权?为此,中国春节发源地四川阆中的文化界有识之士牵头,由中华新阆传媒全媒体运营中心、恒日文化创意工作室组织开展的国内系列访谈,今天邀请到的嘉宾是清华大学书法教师、华中科技大学刘克明教授与旅泰学者、泰国东方大学肖枭博士。以下为详细访谈内容。

记者:刘克明教授,肖枭博士,二位老师好。很高兴邀请到你们二位参加我们组织的天文历法系列专家公益性访谈活动。刘克明教授是清华大学聘请的专任书法教授,肖枭博士正在泰国东方大学留学攻读博士学位。今年的春节是成功申遗之后的首个非遗版春节。春节前,我们组织的专家访谈,特别是华东师范大学田兆元教授还专门谈到了春节申遗之后带给华夏民族的反思。二位老师愿意从书法纪年题款以及泰国普遍使用泰历为例探讨恢复中华历法话语权和叙事权吗?

刘克明:朋友们,大家好,我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兼聘的书法教师。我退休前在华中科技大学工作。退休后,我于2016年秋赴清华大学,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基地的支持下,开设了《中国技术思想史》,《中国书法文化及实践》,《书法与篆刻创作》等课程,虽然在清华大学的info上有我的账号:2018611035。但我与清华的关系不是聘任关系,我与清华大学的关系,属兼课教师的性质,初到清华,合同是一年一签,现在合同是每学期一签。因此在简介上要避免“特聘”书法专任教师的字样,称一直在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讲授中国书法课程即可。中国书法与中国历法一样,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你们提出的公益性访谈,我是非常愉快地接受了访谈的邀请,愿意从书法题款的角度谈一谈纪年与书法题款的问题。

肖枭:我目前在泰国东方大学视觉艺术设计与文化管理方向读博士四年级,并不是研究历史和历法的专家。当我阅读陈恒老师的著作《中华纪年法与落下闳春节文化二十四节气历》时,看到多位专家、教授、研究员对《太初历》、中华纪年、二十四节气历、平气法、定气法的深入研究,为我们中国传统历法的博大精深所震撼,内心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陈恒老师不嫌弃我才疏学浅,让我分享一些留学期间所接触到的泰国佛历的使用情况,作为一名学术菜鸟,我斗胆就自己粗浅的见识和文笔谈谈“泰历使用情况对中西双历推行的启示”,愚见如此,不妥之处,恳请各位专家老师不吝指正。

记者:二位老师过谦了。刘克明教授是国内著名的书法家,先后在华中科技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所重点高校讲授书法课程。那么,首先请刘克明教授谈一谈书法题款与纪年的问题吧,好吗?

刘克明:中国书法的历史,代表了一代人又一代中国人的使命和担当。即令当代,中国书法的题款,多用中国自己历法的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所谓款,就是款识,来源于古代工匠的“物勒其名”,即在器具上刻上制造者的名字,用于质量监督,《广雅》说云:款,诚也。识,标识。款识就是可以辨认的标识。书法中在作品上签名,叫题款或落款,落款一般在最后一行下面。如果作品要送给朋友,那就需要两个题款了。

按照中国尊卑礼仪,一般受赠人要题在上面,叫上款,自己的信息写在下面,叫下款。这里的上下,可以以作品的中线划分。可分为:1.单款。作者信息,可包括签名、时间、地点等。2.穷款。只落姓名,其他信息都没有。3.双款。即作品有上下两个款。上款写接受者的姓名字号、尊称、敬词、事由等。

下款写作者的姓名字号、时间、地点等。4.三款。即甲委托乙写一幅作品送给丙,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比如患者送给医生等。5.重款。在一件作品上题款后,后由于某些原因再题一次款,比如看到自己多年前的作品有感而发,便再题一次款。6.隐款。比较特殊,主要出现在五代两宋的绘画作品上,作者为了不破坏画面整体效果,将签名写在隐蔽的地方,比较有名的就是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直到1985年才被发现隐藏在树叶中的“范宽”二字。当然,书法题款涉及到一个重要问题,这就是纪年的问题。

民国之前,我国主要使用的纪年方式主要是:帝王年号纪年,干支纪年。比如民国之前的重大事件,什么“神龙政变”、“靖康之耻”、“壬寅宫变”、“戊戌变法”、“辛酉政变”、“甲午中日战争”,都是采用帝王年号和干支历来称呼。天干地支组合成如下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名称,叫“干支纪年法”。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会用到天干地支来标记特定的时间点,比如婚丧嫁娶的日子等。而民国之后,特别是格里高利历成为我国主流历法以后,导致我国天文历法及其所承载的诸多中华传统节日逐渐被淡化,甚或被扭曲、被遗忘,什么“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包括现阶段,我们称呼的:十一国庆节、八一建军节,七一建党节等等,因为公历成为了主流历法了,都变成了用西方历法的日期作为重要标记了。又如王羲之《兰亭序》,又称《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永和九年,指晋穆帝永和九年,西元353年。岁在癸亥暮春之初,指农历癸亥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的题款开帝号纪年与干支纪年之先河。

《兰亭序》写的是书法,但讲的是科学与哲学,三者的统一,是其成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根本原因。国学大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以及我所任教的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的书法题款均使用干支纪年。清华大学化学馆奠基石碑文:国立清华大学化学馆建于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十月,成于二十一年十二月。梅贻琦识。可见梅贻琦校长的书法、刻石还采用了民国纪年。

民国建立之初,西元1912年1月2日,孙中山发布《临时大总统改历改元通电》,声明“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4609年11月13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规定除公元纪年和民国纪年外,还采用黄帝纪年为中国的“中华纪年”,这其实是近代“中华纪年”的开始,即以西元1912年1月1日对应黄帝纪元4609年11月13日,民国政府参议院、内政部以及各省军政府以及相关报纸均使用过“黄帝纪元”,便因仍属于“帝王纪年”与民主共和的革命精神不符,且黄帝的诞辰无任何科学文献资料和考古学证据支撑,特别是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后逃往海外而不了了之。

听陈恒先生说在四川阆中的文成镇、石滩镇、飞凤镇等三个乡镇,还发现了四处民国初的黄帝纪元4609、4610年的石刻,这是十分宝贵的实物啊!可千万要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物。这充分证明,黄帝纪元这一纪年方式从中央到地方,曾被广泛推广过。

记者:肖枭博士作为旅泰学者,泰国主流社会也使用公历吗?今年也是2025年吗?如果不是,今年究竟是哪一年?可以谈谈泰历及在泰国使用的有关情况吗?

肖枭:所谓公历,也即格里高利历,其实是基督耶稣历,使用的是耶稣生诞为纪。而泰国是一个信仰佛教的国家,不信仰基督教,所以主流社会并不使用基督耶稣历(公历)纪元。在泰国学习生活时我们时常会遇到使用泰历日期的情况,如签证办理时填写日期时,我们就需要在公元年份上加上543年,如果因疏忽写成公元年份,就很大可能被移民局的工作人员打回重填;在购买的食品、药品、或日化品上,也能看到使用了泰历来标注生产日期和使用期限。在泰国,今年并不是2025年,而是2568年。严谨地说,今年是泰历2568年,当然,也是基督耶稣历2025年。

泰国历,简称泰历,共有两个体系:一为泰国阳历,以格里历为基础,年份采用佛历纪元,主要用于官方及日常生活用途;二为泰国阴历,主要用于传统节日及佛教用途。公元1888年,朱拉隆功改革历法,采用格里历,以公元1782年曼谷建城为纪元,1912 年,国王拉玛六世将纪元改为佛祖涅槃,确立了佛历纪元在泰国的重要地位,使得泰国在使用类似格里历的阳历同时,年份计数上采用佛历纪元(佛历以佛祖释迦牟尼涅槃的公元前 543 年或公元前 544 年为元年)。1941 年,泰国正式采纳格里历,以公元 1 月 1 日为开始,但依旧延续佛祖涅槃纪元,形成了如今泰国阳历与佛历纪元相结合的历法体系

这种独特的历法体系使得泰国在现代社会中既能与国际通用的格里历接轨,便于国际交往和现代事务的管理,又能在文化和宗教领域保留佛历的传统,使泰国的佛教文化和传统节日得以在特定的佛历时间里传承和延续,如万佛节、佛诞节、三宝佛节、守夏节、解夏节等重大节日都是依据泰国阴历确定的,而这些节日又与佛历紧密相连。比如泰国日历和

泰国现总理介绍中使用佛历纪元。

7 v9 _9 l. c' T

泰国2568年日历,图片来源:泰国政府官网https://www.thaigov.go.th

! G' v* ^- D1 V

% }4 v* E3 b  z) g* F4 O
0 E6 @4 e% V+ R9 B! C5 V) d6 }
6 p: f# e, n5 w' ^/ |

% K+ |9 g. [. g# }, W% p/ `! h

/ D! v! n- y) R

! y+ @$ r1 ]) c3 ?* ?& ?

泰国其他年份日历,图片来源:微软必应Bing

在官方与日常生活领域,泰国政府文件普遍使用佛历纪元,在正式公文、官方事务处理中是不可或缺的纪年方式,彰显了泰国对其宗教文化传统的尊崇。而在日常计时方面,泰国阳历以格里历为基础,广泛应用于民众的工作日程安排、商务活动以及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等,为现代社会生活提供了清晰、统一的时间框架。同时,公元纪年在私人生活的某些场景,如个人生日庆祝、私人聚会等活动中也较为常见,且人们常常会同时使用佛历和公元纪年,实现了传统与现代计时方式的有机结合。

在传统节日与宗教活动方面,泰历发挥着核心作用。泰国阴历精准地确定了众多佛教节日和传统庆典的时间节点。例如,万佛节在泰历三月十五日举行,逢闰年则改为泰历四月十五日,这一天是佛教徒纪念佛祖首次宣传教义的重要时刻;佛诞节定在泰阴历六月十五日,用以庆祝佛祖释迦牟尼的诞生;泰国的传统新年宋干节,即泼水节,在每年 4 月 13 日至 15 日举行,这一盛大节日依据泰历而成为泰国人民辞旧迎新、祈福欢庆的重要时刻,其丰富的庆祝活动和独特的仪式传承着泰国的民族文化和价值观。


0 Z3 i3 S% r' `/ j* \+ B* E; ^

4 P4 G1 v8 J  a. H' @( j# P

! b3 r8 m5 M7 q* I$ ~( E( |
+ j. A6 I7 r" I6 |; V
7 b( l8 ]. }. g' `: Q

: w/ U+ Z, T% ]2 Q2 b4 M
( X1 p0 U3 u6 k1 V, _

泰历在泰国的多元使用场景

从文化教育与传承角度来看,泰国教育部高度重视泰历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要求学校在教授国家设立的课程时使用泰文数字和泰历。这一举措旨在让年轻一代深入了解本国独特的文化遗产,使泰历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价值在教育体系中得以传承和弘扬,培养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在媒体与社会服务层面,泰国的多数日报都会贴心地提供阴历日期,以方便民众及时知晓传统节日和宗教活动的具体时间,确保民众能够准确参与到这些重要的文化活动中。在新闻报道中,尤其是涉及传统文化活动、宗教仪式以及与历史相关的事件时,泰历时间的使用屡见不鲜,进一步强化了泰历在社会文化传播中的重要地位。

泰历在泰国社会的持久存续与广泛应用,宛如一面镜子,折射出本土历法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深刻价值,泰历中的佛历部分承载着泰国深厚的宗教文化内涵,成为泰国民族精神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

记者:由于受到信息流量的限制,我们绝大多数人一直以为当前世界各国均在使用以耶稣基督生诞为纪元之始的“公历”,二位老师可以谈谈世界其他国家使用的历法与纪元吗?

刘克明:当今世界,除了格里高利历之外,主要有以下历法。一是印度历,由印度政府在1957年颁布,作为官方统一历法。该历法一年分为六个季节,每季节包含两个月,并以公元78年为印度历的起始年。今年为印度历1948年。使用人数14亿人。二是伊斯兰历,为伊斯兰教国家所采用,以公元622年7月16日为历法起点,即伊斯兰教历元年1月1日,为一个不包含季节的纯阴历。今年为伊斯兰历1403年。

截止2024年,全世界穆斯林人口为20.1亿。三是佛历,在信仰佛教的国家中用以纪元,以释迦牟尼圆寂之年作为基准。斯里兰卡和泰国主要采用该历法。仅仅这两个国家人口近1亿人,今年为佛历纪元2568年。四是日本历。日本历,日本所用的历法,与公历的主要区别在于使用天皇年号纪年。新天皇登基时会更改年号。日本现任德仁天皇使用的年号为“令和”,今年为令和6年。日本人的身份证等证件均使用这一纪年方式,使用人口约1.25亿人。五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历,亦称羡念宏历,为伊朗和阿富汗的官方历法。

每年始于春分,以公元622年作为伊朗历的元年。两个国家使用人口约1.3亿,今年是该历的1403年。六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直以西历纪元。1997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平壤通过了使用本国纪年的决定,纪年方式由公元纪年改为主体(주체)纪年,即以朝鲜国父金日成诞生的1912年为主体元年,今年是主体113年。七是希伯来历,是以色列目前使用的古老历法,属阴阳合历体系。其独特之处在于将一天定义为从日落开始至下一次日落结束。

此外,中国台湾地区也一直使用所谓的“民国纪年”。这三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约0.5亿。以上所列保守估计,全世界使用本土纪元或者本土历法的人口约为39亿人左右。此外,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使用本土纪元与历法,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也就是说,全球80亿人口中,粗略统计,至少有近半数的全球人口使用的是本土历法与纪元。这些国家一般在外交事务和对外联系上,才使用耶稣生诞为纪的格里高利历和纪元。

现行的公历,也即格里高利历,被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多数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采纳。在国际交往和金融交易中普遍使用。今年是2025年,也就是距离耶稣降生2025年。这是一种典型具有宗教神话色彩的“神学纪年”。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圣诞祝福值得深思:感谢2000多年前上帝把他唯一的儿子派到人间,如今,全世界基督耶稣的信徒们一起见证这个伟大的奇迹,感谢耶稣这个人类救世主……因为基督徒们用基督历法和耶稣生诞纪元统治了全世界!

肖枭:刚才刘克明教授所言,让我这个年青人大开眼界。在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下,时间维度的文化标识与社会功能日益成为审视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键视角。泰国所采用的泰历,于今岁步入 2568 年的纪年轨道,其在泰国社会的持久存续与广泛应用,宛如一面镜子,折射出本土历法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深刻价值,进而为我们深入探讨 “中西双历” 并行的必要性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参照系。

记者:2019年5月,在亚洲文明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把中国天文历法与四大发明并列,并高度赞扬中国天文历法“有力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之后,又特别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对此,二位老师可否谈一下目前学术界广泛讨论的“中西双历” 并行,恢复中华历法的话语权和叙事权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刘克明: 民国之初,孙中山先生将西方阳历引入中国时曾说过:“光复之初,议改阳历,乃应付环境一时权宜之办法,并非永久固定不能改变之事。以后我国仍应精研历法,另行改良,以求适宜于国计民情,使世界各国一律改用我国之历,达于大同之域,庶为我国之光荣”。我们在现实领域,如国庆节、建军节、党的生日等等重大国家节日,以及孔子纪念日和24节气交接日等重大民族节日,以及广大公民身份证之日期,均无法使用中国传统历法来表述或登记(因日期不恒定),同时国际上的一些重大事件或节日,也无法使用中国传统历法来表述或直译,导致我国年轻一代与我国传统历法越来越疏远甚至产生隔膜。

建国七十多年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成为我国新时代的主旋律,中西会通(包括文化之争)也面临新的转折点。因此,适时推出中华本土积累纪年新方式,复兴中华历法,重矗华夏正朔,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大计,关系到中国共产党在执政的“长征”路上是否能够真正矗立起“双历并行”里程碑,已成为我们新时代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时下“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对于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华夏民族而言,长期采用耶稣生诞这种“神学纪年”于民族情感、文化传承毫无实际意义,更不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播和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甚至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肖枭:观察泰国对泰历的尊崇与传承实践,不难发现本土历法在民族文化传承脉络里的中流砥柱价值,以及其对民族精神凝聚所发挥的向心力作用。中国自近代以来,公历作为一种全球通用的计时体系,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尤其在行政管理、经济运行以及国际交往等领域展现出高效、精准的优势,成为中国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时间桥梁。它使得国家的各项事务能够在统一、规范的时间框架下有序推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广泛交流以及国际合作的深化拓展,为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和国际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文化的纵深领域,便会发现传统历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犹如一座深邃的宝库,熠熠生辉且不可估量。

中华传统历法所孕育的二十四节气,精准反映季节更替、物候变化,也是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体现。从立春的万物萌动到冬至的阴极阳生,每一个节气都蕴含着古人对天文、气象、物候的深刻洞察和顺应自然规律的生存哲学。而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依傍传统历法而生,这些节日不仅是阖家团圆、共享天伦之乐的温馨时刻,更是民俗文化的盛大展演舞台。春节期间,贴春联、守岁、拜年等习俗传递着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相亲的传统美德;中秋之夜,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寄寓着对团圆美满、幸福安康的祈愿;端午时分,赛龙舟、包粽子等活动则承载着对爱国诗人屈原的追思和对民族精神的传承。

这些节日习俗历经岁月的洗礼,早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基石和文化认同的鲜明标识。倘若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因公历的普及而使传统历法及其背后的文化渐趋式微,那么这些承载着民族灵魂的文化符号将会逐渐模糊、消散,民族文化传承的脉络将会被无情切断,进而导致民族凝聚力的松散和文化软实力的削弱,使我们在全球化的文化浪潮中失去独特的文化根基和精神依归。

记者:非常感谢二位老师接受我们的专访,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二位老师可否展望一下未来?

刘克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该开展好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研究。我非常赞成著名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田兆元先生的观点,只有将农历中的24个节气名恢复成一套阳历日历表,这套日历表与西历“年长”完全相等,并可双历并行甚至取而代之,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恢复中华传统历法的叙事权和话语权。也只有真正恢复了中华历法的话语权和叙事权,才能真正讲好中国故事,中华民族才能真正挺直脊梁。

目前,四川阆中天文历法研究者陈恒先生,国家天文台网络空间系统“有趣天文奇观”网站负责人高良超先生等学者共同编制了定气法“中华24节气恒日阳历”;知名学者、历法专家张启斌先生也编制了可与西历逐日恒对的“中华平气法24节气恒日万年历”,国内的学者特别是以上这些民间的学者已经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不管未来的路如何漫长,至少目前来说,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终于可以用中华本土历法与西历同步标注出生证、身份证、结婚证等重要证件和表述国庆节、建党节、建军节等重要节假日了。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是哪一天?除了格里高利历10月1日之外,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的国庆节是中华阳历8月28日(张启斌先生平气法恒日历为8月27日)。

至于历法纪元问题,我完全赞同知名学者张启斌、陈恒二位先生所倡导的春节纪年法,因为我国首部有完整实物数据的国家级传世历法是《太初历》,它不仅是我国夏正春节的源头,而且还是我国目前唯一能够破解中西历法之争、熔铸古今、源头可溯、不加粉饰、优劣自判,以及中华阳历与西方阳历可以逐日恒对,并可一较高下,甚或在不久的将来还可与西方基督阳历角逐世界公历,是北宋科学家兼思想家沈括十二气历理论所构建的中国现代化本土历法话语体系与叙事体系在新时代的重要实践。

而且,科学纪年就是要与颁布历法紧密相关,不要去搞名人崇拜等其他与历法不相关的东西。加之春节已经成为了联合国节日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春节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度绝对是其他文化不可比拟的,只要全世界有华人存在,中国春节注定要长期永久过下去,采用《太初历》颁行之年为纪,迄今2129年的春节纪元,作为中国新的积累纪年新方式,更有利于将这一新纪元推广到全世界,让中华民族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肖枭:个人也非常赞同把夏正第一个“春节”作为中国阳历的历元纪年的起点,“春节纪年法”有《汉书》文字可考和历法实物数据,属于科学纪年法。同时,我深信,“中西双历” 并行绝非简单拼凑,而是站在时代发展关键节点的智慧抉择。它既尊重全球化语境下国际交流的刚需,又敬畏传统文化血脉,为民族文化繁荣注入动力。在文化自信构建上,人们日常既能依据公历接轨世界,又能在传统节日依传统历法感受文化底蕴,让古老东方历法智慧与现代西方计时体系相得益彰,携手为人类文明进步谱写中国特色的华丽篇章,助力构建人类文明多元共生的和谐格局。 中西双历并行的最终结果,将会是中华纪元与中华历法和中华文化走向全世界,成为新时代、新阶段引领人类文明的时间法则。

中华春节纪元2129年1月30日

(2025年3月4日)

( 特别声明:中华新阆传媒社营运中心、恒日文化创意工作室所策划的国内系列专家访谈,是切实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举措,旨在恢复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华历法的话语权和叙事权。访谈内容仅代表参加访谈的嘉宾个人的观点,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有关访谈内容,并提出宝贵的建议意见。)

嘉宾简介:

- D( z/ e( z8 R4 p. [! a0 z

刘克明:著名学者,书法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硕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博士,科技史专家,现任清华大学书法教师。曾任中国机械史学会理事、中国科技史学会技术史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图学学会理论图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九届世界数学教育大会第20学组组委会委员,国际数学教育与数学文化史国际会议科学委员会顾问,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等职务。美国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弗吉尼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名校访问学者。

出版有《中国工程图学史》、《中国技术思想研究古代机械设计与方法》、《中国建筑图学文化源流》、《中国图学思想史》、《楚国技术思想研究》等学术专著。参与编著《屈原学集成》、《秦文化论丛》、《李约瑟研究》《中国近现代技术史》、《中国科学技术史》等学术著作20余部。出席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并提交各类会议学术论文20余篇。荣获“中国图学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奖”、“中国图学学会2014年度论文奖”、“第二届湖北图书奖提名奖”等荣誉称号。其著作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香港、台湾等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收藏。

  c1 g+ U1 [& r4 h

肖 枭:青年访问学者,泰国东方大学视觉艺术设计与文化管理学博士。(加拿大)Global Parasitologist Coalition视觉设计负责人,联盟创始人之一、陕西省公安厅司法鉴定中心漫画项目主笔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印象西农文创设计工作室创始人。


( ^; y1 j; E9 b' z, S* a# k' t# c' Q" s5 X' K) T9 S6 G

6 H# p, V7 i4 \# J  I7 ^; W8 ^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5-4-2 10:57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