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开江县“法治+”模式破解赡养难题 法护最美“夕阳红”
, x+ F6 J! g' b& S
) i% E, Q6 {+ q/ A4 r4 T$ X2 i4 L ^0 |" \3 t, N0 V9 x
传播网讯 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老年人赡养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一个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高达24.32%的地区,正面临着这一难题。然而,开江县并未退缩,而是创新性地开展“法治+”赡养问题专项治理行动,以法治力量守护最美“夕阳红”,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筑牢了法治根基。- k# }# _0 P3 s. R
创新普法宣传,延伸教育引导触角 9 X& d% G7 T/ ]% O7 E+ N; e8 G
开江县深知,要解决赡养问题,首先要让群众知法懂法。为此,该县组建了162支普法志愿者队伍,深入乡村、社区,开设《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专题法律讲座58场次,为老年人及其子女提供“点对点”的精准法律服务。同时,结合当地传统文化和民俗典故,创编了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曲艺《三句半》和法治文艺小品《调解》等,通过院坝讲法、法治文艺演出、以案释法等多种形式,开展了210场次的院坝讲法、5场次的法治文艺演出,参与群众达6万余人。此外,通过构建媒体宣传、入户宣传、阵地宣传、活动宣传、典型宣传“五位一体”的宣传矩阵,开展各类普法宣传136场次,发放宣传资料7万余份,参与群众10万余人次,推动敬老尊长意识深入人心,形成普遍共识。+ F3 u5 U9 L7 t& ?& Z$ X! q
# j8 p @) C V' D0 U# H
明晰责任底线,强化协议约束力 ( i0 `7 ?3 k4 c5 \: ]
在普法宣传的基础上,开江县进一步强化了协议约束力。针对部分老人丧失劳动能力且无生活来源,子女拒绝履行赡养义务等问题,与子女面对面宣传赡养老人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劝导调解,全县签订赡养协议2158份。借鉴法院对赡养费纠纷案件判决的费用标准,结合当地消费水平,将有自理能力且单独居住的老人、无自理能力且单独居住的老人和由子女轮流供养的老人赡养费标准分别确定为每月400元、每月500元且承担护理费用和每年1000元。明确规定赡养人主要义务为支付赡养费、医疗费、丧葬费、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五大类,通过签订赡养协议,实现老人亲情供养的可量化、合约化。
* L' a- o% c+ i( r& J重塑乡风文明,形成敬老尊长共识
8 C9 j& B5 D8 }" X 乡风文明是解决赡养问题的重要支撑。开江县扎实开展乡贤“包户结对”行动,充分发挥乡贤德高望重、群众信赖的独特优势,让乡贤能人对脱贫户“一帮多”包户对接,及时处理涉及赡养义务问题,扭转错误思想和不孝行为。同时,开展“小手拉大手”行动,通过敬老爱亲校园普法讲座和实践活动,号召组织全县中小学生牵手父母定期看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让其在孩子的带动下形成正确的敬老观。此外,开展“村规民约修订”行动,由司法所和法律顾问指导村社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102件,开展“村规民约大家谈”电视访谈3期,将尊老孝老爱老内容融入其中,让村规民约融入群众心中,成为群众共同认可和遵守的行为规范。
7 m( D# M' T1 m凝聚多方合力,联动整治见实效 5 O6 t) l) J+ S& [5 ?9 G
解决赡养问题,需要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开江县对有赡养能力而不赡养父母的子女,出具依法履行赡养义务告知函;对已给付赡养费而不承认赡养收入的老人,出具法律函件进行告知。经提醒后仍拒不赡养的,由司法所组织现场调解,既教育不履行赡养义务当事人,又对参加案件剖析会的村民进行教育。对子女拒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由乡镇政府牵头,组织法庭、派出所、司法所依法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教育后仍无效果的,通过“村村通”广播公开曝光。对拒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反面典型,纳入道德失范名单,让不赡养老人者在银行贷款、惠民政策享受等方面受到法律法规应有限制。县法律援助中心开通老人法律服务“绿色通道”,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的“三优服务”,保障老人合法权益。$ F+ a! K/ d# c! N6 ~4 C
4 X0 ?/ n. O: _% _; o
成效显著,为社会治理提供新样本 q& g4 a- u/ y+ l9 T2 G
开江县“法治+”赡养问题专项治理行动成效显著。通过厘清法律依据、找准法律支撑,让赡养人与被赡养人签订赡养协议,依法明确赡养责任人义务,解决赡养责任不落实等顽疾,用法治手段倒逼当事人履行法定赡养义务,从根本解决了一批农村贫困老年群体收入来源问题,破解了不孝致贫、返贫的难题。通过乡镇党委政府引导、县司法局搭建服务平台、相关部门通力参与,形成了整治赡养问题、化解赡养纠纷齐抓共管的同心圆,找准了撬动工作的支撑点,推动形成敬老尊长普遍共识,将法治精神内化为行为规范,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赡养矛盾纠纷。用自治方式激发治理活力、用道德力量纠正失德行为、用法治手段维护公平正义,全面促进自治、法治与德治的深度融合。运用教育惩戒、诉讼维权等递进措施,形成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闭环机制,有效解决农村养老亲情约束偏弱、道德约束偏软等诸多弊病,增强了基层社会治理正能量。) |) D+ l. C0 T) u
开江县的这一创新举措,不仅得到了达州市依法治县工作现场会议的学习推广,还受到了省司法厅党委副书记、副厅长王彬,原达州市委副书记熊隆东等领导的高度评价,认为其为其他地区解决不孝致贫养老难题提供了有效参考。同时,该经验还被达州市委依法治市办以文件形式转发至全市学习推广,被法学专家搬上全省村居法律顾问提能培训示范班的课堂,作为典型案例让全省司法行政干部和村居法律顾问学习,被推荐为全省优秀法治建设典型案例,并被新华社评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创优典型案例”。开江县以实际行动证明,“法治+”模式是解决赡养问题的有效途径,为全国社会治理提供了新的样本和借鉴。(邓 鹏 李一峰)9 w- A3 f/ ?1 c7 [ N3 L
! s8 h" ~2 J& w# {9 `9 X3 i6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