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13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赓续黄埔世家三代人的爱国传承 香港黄埔军校后代亲友联谊会会长林际平

[复制链接]

7936

主题

8476

稿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29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3 09:57: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赓续黄埔世家三代人的爱国传承
香港黄埔军校后代亲友联谊会会长林际平
        一百年前,黄埔军校在广州正式宣告成立,它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重要的军事教育机构,更是为中国培养了众多杰出的军事人才。近期,《中国晨报》的记者在香港专访了黄埔世家的后人、香港黄埔军校后代亲友联谊会会长林际平先生,通过他的叙述,我们得以聆听一家三代与黄埔军校紧密相连的爱国故事,感受他们对国家的深厚情感和对民族的忠诚。
% b5 s3 b  ^. U, S5 V5 Q   林际平的祖父林薰南先生,作为黄埔军校一期的教官,对军校的初创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西江陆海军讲武堂担任教育长期间,他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和训练经验。黄埔军校成立后,林薰南先生迅速成为军校的首批教官之一,并在之后的岁月里,升任为军校训练部的副主任。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中,林薰南先生更是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筹划并指挥了粤北会战、曲江保卫战等一系列重要战役,为中华民族的抗日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4 c0 j* Z" g; _" Z$ ]
   林际平的父亲林上元先生,出生于1924年,正是黄埔军校成立的那一年。受到祖父的深刻影响,林上元先生对军事领域怀有浓厚的兴趣和热情。1941年,正值抗日战争最为激烈的时期,他毅然决然地选择报考黄埔军校,而不是前往重庆继续他的大学学业。凭借出色的表现,林上元先生毕业后,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选择与祖父并肩作战,投身于粤北战场,勇敢地抗击日军。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林上元先生的英勇无畏,不仅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体现了黄埔军人的崇高精神。6 R5 i- ~) C1 c6 N: o4 _* ^
7 ?5 _3 P" P9 V+ S) L4 c
   如今,林际平先生已经步入古稀之年,但他依然活跃在推动国家统一大业的前线。2016年,他发起了成立黄埔军校后代亲友联谊会,并亲自担任会长。在过去的八年中,他组织了多场进大学、进中学的宣讲活动,带领了数批青少年交流团赴内地参访黄埔军校的历史遗迹,致力于传承和发扬黄埔精神。他的努力和付出,不仅是为了纪念历史,更是为了激励当代青年,让他们了解并继承这种为国尽忠、英勇无畏的精神。
0 x. Q' @6 m4 z0 I2 M   林际平先生表示:“作为黄埔军人的后代,我深感自己肩负着促进和推动国家统一大业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黄埔精神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代表着一种为国尽忠、英勇无畏的精神,这种精神必须代代相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这一代人不懈的努力和奋斗。”2 c; A% V0 Q! h" x" }3 z, j
   在2024年清明节前夕,林际平先生率领联谊会成员及青少年代表30余人,前往广州,纪念黄埔军校的成立,并参观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5月,联谊会在香港大学举办了“百年黄埔薪火相传”纪念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的图片联展。林际平先生强调,传承薪火精神,激发海内外青年的家国情怀,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和责任。( m6 D8 {6 A% |1 ?
   林际平一家三代与黄埔军校紧密相连的故事,不仅是对黄埔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更是对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为国尽忠、英勇无畏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这份精神,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炬,照亮了中华民族前进的道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钮则坚 周浩宇 来源:中国晨报4 ]" Q" e6 l" p- g! R. D

% D4 r, W! `1 F) i0 w# N4 {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5-5-3 06:52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