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30日上午,自然资源部南海发展研究院联合自然资源部南海生态中心、自然资源部南海调查中心等单位及海南南沙珊瑚礁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自然资源部南海遥感测绘协同应用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力量,共同编制的《仙宾礁珊瑚礁生态系统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 X; }0 O* @; \; \; p
5 s1 T- G' K9 M* p4 {" }! t# j
《报告》基于卫星遥感和现场调查数据,首次全面系统评估了仙宾礁珊瑚礁生态系统状况,科学准确分析了仙宾礁沙洲的发育形成过程及其影响。
: Q1 T# [2 u& s1 {6 ^( I" [+ `
' g9 E( W/ O& v( G' X2 ~仙宾礁是中国南沙群岛的一部分,渔民习称为鱼鳞,位于仁爱礁东侧,隶属于中国海南省三沙市。
8 r/ L& b$ ~: r2 X4 D5 v0 V6 R
1 V/ z+ a4 Y! p《报告》显示,仙宾礁珊瑚礁生态系统处于总体健康、局部受损的状态。具体体现在:一是礁盘造礁石珊瑚覆盖面积总体稳定;二是造礁石珊瑚种类较丰富、覆盖率较高,个别珊瑚存在季节性升温带来的零星热白化,珊瑚礁鱼类和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种类丰富,发现长吻原海豚、绿海龟、玳瑁等珍稀生物,礁区生境质量总体良好;三是仙宾礁局部区域的珊瑚生长面临敌害生物、肉质大型藻类的威胁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个别站位发现珊瑚敌害生物长棘海星分布,部分站位发现一定数量的肉质大型藻类,周边区域船舶活动较多,特别是在潟湖内有相当数量未经许可进入的菲律宾船舶聚集活动。
- v) p( l5 ~2 J5 Q/ q0 `, l$ p5 K8 a8 a7 O) G' @; r& Z1 N
《报告》指出,仙宾礁礁坪6个沙洲均属于自然形成,其中3个在高潮时出露海面,分别高出当地平均大潮高潮面约0.4米、1.0米、1.3米。沙洲及附近海域沉积物高度同源,未发现陆源物质输入。数量占比较大、生长速度快、易受波浪等外力影响折断的分枝状珊瑚为沙洲的发育和形成提供了充足物质来源。沙洲的形成位置和发育进程符合自然规律,具有典型的珊瑚礁砾洲地貌分带特征。沙洲随气象和水文条件的改变而运动,沙洲的自然运动对仙宾礁珊瑚礁生态系统有一定影响,但其影响范围较为有限。) h, r" y% k& a* x7 n/ l
& U: T7 h) g Z5 [8 y4 G( r《报告》表明,菲律宾炮制的所谓中国在仙宾礁人工堆积珊瑚碎屑导致该区域珊瑚大量白化死亡等言论,毫无科学和事实依据。
& d. I3 h7 |3 U/ H; W/ k
* n) G1 b4 {' ?$ M《报告》提出,本次调查过程中虽未发现有大规模珊瑚白化现象,亦未发现有敌害生物暴发情况,但个别珊瑚白化和少量长棘海星的存在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应予以重视。同时,仙宾礁及附近海域存在的频繁人类活动对该区域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也有较大胁迫性影响。后续,将进一步加强对仙宾礁及附近海域的调查研究、评估和保护,努力减少高强度人类活动等外部因子带来的不利影响,以维持仙宾礁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4 ^' v1 S3 m( F( J0 d& X# r
$ U- k# s' j*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