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4日中午,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发布通报:近日,针对网络反映疑似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魏新河以“辽宁理工大学教授”等身份参加学术会议的相关信息,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高度重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进行调查核实。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9 x4 }( h2 v! g! S# ^; U
3 j0 _4 h: O ?5 |2 C P! t魏新河,男,1978年10月出生,系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自2022年以来,为提高知名度等个人目的,多次以“辽宁理工大学教授”等虚假身份参加线上线下学术交流活动。目前,经研究决定,我局已停止魏新河工作。因涉嫌招摇撞骗罪,魏新河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下一步,将依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魏新河是谁?打假伪教授,为学术保真, o0 ~* e [' G
$ u8 V( z7 h# B: x. _4 ~伪造“辽宁理工大学”、混迹于各学术会议的“魏新河教授”,近日成为打假对象。魏新河究竟是何许人?据大皖新闻报道,魏新河在报名参加学术活动时,曾留下辽宁锦州市林业和草原局某科室的办公电话,且该局确有一名叫“魏新河”的工作人员。锦州市委宣传部回应称,已关注此事,相关部门正在调查核实。5 ]% k' A5 \+ ]3 a1 Z3 `: e
$ }: |# ]9 N$ D6 Q! d- y" R0 ^“出门在外,身份是自己给的”,魏新河将这句话践行到了极致。据报道,他报名参加学术会议,除魏新河这个不知真假的名字外,还使用过魏鑫、魏新等化名;头衔更是假的,什么辽宁理工大学、辽宁省乡村振兴专委会,全是无中生有,连所谓的学科,也随着学术活动的主题变了又变;论文则是复制粘贴的,“提交的参会论文复制比高达95%以上,完全是抄袭”。虚构身份参加各类学术会议,无异于“会虫”。
% j) p8 t2 ^0 W+ B
- m! B2 S8 e0 y4 @4 V为何假冒教授身份可以报名甚至是被邀请参加学术会议?会议举办方只要查证一下与会者的工作单位、过往作品、既有成果等,就能看出个中端倪。即便教授头衔一下子无法核实,难道不知道“辽宁理工大学”根本不存在?令人难堪的是,魏新河顶着假头衔招摇过市,在2022至2023年底报名参加十余次学术活动;其论文还在某法治文化论坛征文评选活动中获得三等奖。一个冒牌的教授,似乎混成了“学术大拿”。讨论严肃话题的学术会议审核如此不严,竟让一个骗子自由出入,真是匪夷所思。- \8 C: i6 N& c- _% A, s
8 Q% @1 a4 ?1 \: }
据业内人士介绍,一般学术活动都是公益性的,参会者不会直接获得学术利益和经济利益,因此会务不会严格审核参会者身份,全靠参与者“学术道德自律”。但相对宽松的参会条件,不是不加审核的理由,更不是别有用心之辈利用的空子。再说,学术会议可能蕴含间接收益,同样需警惕有人窃取。比如,通过会议混脸熟、搞关系,打通学术晋升之路;拿会议名头为自己背书,捞讲课费、咨询费、顾问费,寻机骗人。多年前,就有人假冒“北大教授”四处参加会议并讲话;2023年,李全营冒充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项目专家,对外发送名片。这些已经被揪出的冒牌货,无非借教授专家之名牟取私利。+ c( {( F% i) q* t9 z% U9 X
. z6 {' l1 J# k; t) T0 f学术道德,学者要有,包括会议举办方在内的学术界人士都要有;学术纯洁,不光是学术成果不造假,学者身份也不能造假。即便不牵扯利益、伪教授只为混圈子求虚名,也足够污染学术环境。有人滥竽充数,就有人怀才不遇;有人东拼西凑、登坛开讲,就有人丧失信心、默默离开。有限的学术资源、珍贵的创新氛围,容得下几个魏新河糟蹋?实事求是、真实严肃的学术原则,又经得起几次舆论质疑?4 N! W1 @% r, s. a. c6 j
0 A% \4 t" Q) ^7 T) Z0 u3 }
魏新河到底是谁?相关部门要查清,被骗的学术会议组织方、学术界人士也要追问。一次次经验证明,对付学术骗子、伪专家,就应该加强审核、将其拦在学术圈外。合力揭下骗子的马甲,倒逼其“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让魏新河等伪教授销声匿迹,才能为学术保真。
0 }" A, Y+ ^0 E
) l& W, C5 ?$ C8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