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多位山西大同阳高县的基层干部通过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热线4008000088反映,当地在落实“市场主体倍增”计划过程中,存在严重造假现象。
5 q% B- ^/ e s% j( r3 Z* j) e
P- O, Q" U3 M5 j; z这两年,阳高县几乎每个月都有新增市场主体数量的考核,乡镇领任务再分到村里,村支书只能找亲朋好友完成登记注册,甚至把多个经营主体都注册在自己名下。多位基层干部表示,这样的层层摊派实在吃不消。
/ ?2 R( M1 _) O# y0 ?: [
% j5 g+ G/ g9 P0 b% m4 c为完成上级“市场主体倍增”要求7 _3 d5 i/ K! \& R
8 y! B8 j% ]* V8 q: e H村支书四处“拉人头”
" w+ Q0 N' I+ Z, {6 k3 c8 \1 L% X. h4 j, h5 E. U* O; d4 ?
大同市阳高县基层干部反映,从2022年4月起,阳高县有了“市场主体倍增”任务,县里派给乡镇,乡镇再派给村支书。
* W* Y% X% [) S( |3 ^( s4 x6 ~6 d
. C$ ?7 n- L8 \, ~. L他告诉记者,最近一次任务2024年2月26日下发,要求2天之内,镇里要新注册9家企业,最终他们镇超额完成任务,注册全都是“个人独资企业”。这样的要求,每个月都有。从去年8月到今年2月,全镇共注册企业200多家,有人半年时间开了6家公司。3 {( B* G' ~+ V9 R5 l- @
1 V1 ]8 w8 i b( @基层干部:本来注册是自然人的自愿行为,但注册量少,要完成“市场主体倍增”的数量任务,县里给乡镇、街道摊派,合作社办理多少个,公司办理多少个,每个月都有任务。乡镇没法只能给村里摊派,村支书只好找人注册没有实际营运的执照,这个月刚办完,下个月任务又来了。每个月都要通报,完不成挨批评。
△层层加码摊派任务 (受访者提供)0 L, ?4 o1 i0 b0 D4 G( J
* _" ~- N. F0 B: O& J$ G( {& J大同市政府官网显示,当地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采取很多具体措施。比如,持续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为新设立市场主体提供免费帮办、免费复印、免费邮寄、免费刻制公章“四免服务”;推行简易注销,提供免费帮办代办等服务。 ~! S- G( e8 }+ g9 L
. b, W: o6 c9 G( X
这位基层干部告诉记者,一开始,这些政策的确为希望注册经营主体的村民提供了便利,但每个月都分配任务,还指定具体数字,压力都在基层工作人员身上。9 A) H2 W8 g( B% A
5 N4 W4 S. x4 W
起初几个月,村支书们会动员自己的亲朋好友,车接车送去县城办注册手续,后来县里派工作人员下到镇上,方便大家办手续。
△层层加码摊派任务 (受访者提供)
# V0 L0 i4 t% m( Z( w9 \
$ N" P0 `7 I( R) \ f6 V; M最初的要求是每个人只能注册三个经营主体,但随着任务压力增大,上级放宽注册限制,村干部自己也注册多个营业执照。“后来不好找人,就可着一个人一直注册。”& j* Q( J2 W& z0 s" l, [& l
$ j7 x9 h8 U% o9 z0 p. m2023年年中,新任务又来了。市场主体不仅要“数量”,还要“质量”。县里不再考核个体工商户的数量,而是要提升市场主体中企业的占比,任务考核要求是新注册企业才算。
同时因为2023年上半年任务压力大,个体工商户数量大增,导致企业占比过低,县里又要求之前注册的个体工商户办理注销,升级为公司。“可以是合资公司或者个人独资公司,规格提升了。”
△集中办理注销派任务、算考核、层层摊派
/ r4 E- Z* C/ P9 j/ Z, ]8 E" v P& y/ L: E- `7 r
新增市场主体数量弄虚作假
, N. q2 b& L* j0 W0 i+ U# H3 l2 `0 z+ L
一份阳高县2022年4—8月市场主体倍增任务分解表显示,参与考核的有阳高县11个乡镇以及社区办、市场监督管理局、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工业园区、招商服务中心。0 P2 h2 X# L# O- t% ~7 f: ?
. L8 j3 ?% {, O( [% k
4月份,全县任务量为新增市场主体1100个,实际完成720个;
* Y4 w# W& ^3 T9 g: ]; a/ ]
! Q- o7 {$ ~( @9 ]9 Q4 N. k5月份任务数750个,实际完成685个;5 v; Y, [$ H3 i! Z5 w; {! O
; m) b! q, f* m6月份任务数709个,实际完成751个;7 a4 Y: J; `2 b: u' Z
) A. u8 u' K$ C) m* g2 Z9 p4 r7月任务量970个,实际完成829个;
! p# R1 A6 x9 P5 r7 o& z3 u7 { @3 P3 B0 v. Y$ f+ B
8月任务量中包含了7月未完成的,一共是1100个。4—7月四个月的时间里,阳高县新增2985个市场主体。
,阳高县全县常住人口18.66万人,户籍人口26.29万人。一位村支书告诉记者,他把能找的关系都找遍了,放开注册要求后,干脆把注册的企业都放在自己名下。“都是为了完成任务,我们没法找群众了,就只能一个人做。”# S' f+ [! c( y. f% ]. P
3 y, D. v- h1 ?8 E7 Q- I4 e) g记者查询到,一位村支书名下注册了23家市场主体,只有3家是2022年前实际运营的合作社,其余20家有个体工商户、合作社及公司,涉及鞋店、服装店、水果店、货运队、养殖厂、水产店、鲜花店、建材厂,两家便利店及一家美甲店。
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在村干部多次请求下,他名下办理3张营业执照,目前已注销2家。“就是给村里完成任务,假的,啥也没开。”
* l" I/ B" T( v/ U
* b" r2 X7 C* i! `2 i' @△一位村民7天开三家豆腐店
0 v/ p1 ^3 H+ o* ?& q# I6 p& i' P4 S, s# [
记者向阳高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咨询,工作人员说,所有的注册都需要实名认证,都是经过本人同意的。
; a: `: @4 |$ Z: [! [) ]7 d, Q9 I: `
9 j% x$ b4 N) P9 J6 a阳高县2023年、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2年深入开展“市场主体建设年”活动,新增市场主体6792户,总量达22615户,2023年新增市场主体4956户,其中企业和涉税主体占比分别达到49.61%和67.55%。/ @5 _2 i7 x" b T; i H
2 @9 \7 X* x- G, R8 a1 L大同市阳高县某基层干部:市场主体增长很多,数据上比较好看,但实际上对经济发展一点用也没有,也解决不了农民的实际困难。不这样做,县里交不了上级的差,每个月还要排名。
△2023年10月的全县排名
: i2 D: v7 e& X: Y3 I; L+ l& V0 Z( F- H
市场主体倍增靠的是向好的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靠的是充分调动经营主体积极性,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如果增加的市场主体多在纸面上,数字再大,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形式上的倍增又反映了地方怎样的政绩观?要想高质量发展,这些表面文章首先要不得。( F5 x3 [8 L- ~4 \
) y$ H( @" B8 E5 g" r7 X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