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北京邮电大学15位研究生联名举报导师事件引起了热议,学生们控诉导师郑某长期压迫学生,存在师德师风问题。据北京邮电大学发布的情况通报,郑某已被取消导师资格,停止教学,降低岗位等级。值得注意的是,针对该导师的一项举报内容,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3 b0 t O1 ^9 ~# ?& S3 B* x+ s& ^0 V8 i/ `
网友晒出的举报内容显示,导师郑某曾要求学生们帮助其女儿参加创新比赛,称该比赛能够对其女儿的升学提供特殊贡献,“但最后以失败告终。”
网友的举报内容显示,郑某要求学生帮助其女儿参加创新比赛( I* o( u0 j4 E
; h0 x; x4 h- y5 D4 b0 l5 X) x/ o
中小学科创比赛真实性引质疑6 v. b$ ~7 y# n. z- H
; D/ N2 I: E5 b. |+ n1 o. u0 p R5 X
网友称获奖项目名称过于专业5 D3 Y/ g5 a& z; U& ]9 C5 Q
* ]3 G- U3 L, F+ y9 m0 b5 F
有人贴出了该项创新赛事的往届获奖项目名单,网友们发现,这些出自中小学生之手的科创项目并不简单,“专业性很强,难度很大。”同时,有更多网友贴出了其他中小学科创比赛的获奖项目,名称表现出的科研难度和专业性更是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不看组别,还以为是大学生毕业论文”“中小学学生真的能完成这些项目研究吗?”“这是拼学生能力,还是拼背后的资源?”
网友热议
9 N$ K0 n$ o! M9 o/ H7 Z# a
3 G( q; `6 g$ T- \! U6 {% Y* v! _从网友对“北邮导师”的举报内容中,可以看到其女儿参加的赛事为“第二十四届北京市中小学生金鹏科技论坛活动”。记者查询发现,从该赛事去年的获奖名单来看,共分为发明创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三类,其中,部分项目的名称确实包含了各种专业词汇,涉及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生物学、化学等领域的专业知识。记者就此询问了成都某中学专门负责学生科创项目的老师聂旭,他表示,从获奖项目的名称来看,所涉及的知识水平确实很专业,“难度很高,正常情况下,中小学的学科教学任务,肯定是无法达到这个水平的,如果内容真的能够达到名称所表现的程度,那真的很了不起。”
网友晒出的中小学科创项目名单
网友晒出的中小学科创项目名单* h! V* a5 R4 ]# ]
1 ?: J) ?- G% S4 T* h4 A+ c
聂旭告诉记者,不同科创比赛的参与方式不一样,除学校统一组织外,不少比赛也可以通过家长、学生自行报名,“有的中小学科创比赛竞争很强,难度很大,学生们很难独立完成,需要学校或家长提供指导,很多学校就配有专门的科创项目老师,但无论如何,也不允许直接请人代做。”
3 F& D( A& t9 |" ~0 ^! p2 u) w5 x' t: Y! }
聂旭谈到,近年来,中小学科创类比赛不断升温,在他看来,全面提高素质教育背景下,国家对下一代科技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家长对孩子的科创教育培养更为关心,越来越多热爱科创的孩子能有机会投身于兴趣学习之中,这些都是科创类竞赛活动不断升温的主要原因。
教育部官网截图
- r8 R2 f7 _% w+ x. G. h) Y' B. {( d% N2 P4 X" |; k# m3 b b
2022年,教育部曾发布《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其中公布了现阶段的青少年白名单赛事,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共计44项赛事,“自然科学素养类”占了23项,科技创新创造类赛事更是基本引领了主流。全国各地的科创竞赛活动更是层出不穷。
2 j% d# d- ^+ ?) _/ K" ]
8 C P; \3 l$ i# y3 j定制项目、代做作品
* ^, j* V+ h! {5 x& V1 r0 Z; i) R% r1 m4 c$ F: t
机构称可提供“一条龙服务”
' |$ F( I+ m9 _
. ~ S) I4 x8 Y- _. _* t记者在网络平台搜索“中小学科创比赛”,发现有大量相关比赛的通知动态,也有很多教育机构发布的赛事科普视频或文章。不难看出,这些机构都有指导培训中小学生参加科创比赛的业务,有的表示可以对中小学生进行授课,培养其对科创的兴趣,帮助创建和完成课题。有的则表示可以提供资源,带领学生参赛,例如“能组织大学导师带领的本科、专业团队与学生一起进行课题研究,孵化科技创新项目”。有的机构甚至宣传可以直接向学生提供参赛的选题,以及需要的所有材料。
在电商平台搜索“中小学科创比赛”可以看到不少商家打着“作品定制”等广告语。
& W" U# }+ H% ?; `
3 _ V0 e0 m2 W' v在电商平台搜索“中小学科创比赛”,也可以看到不少商家打着“作品定制”“创意文字一条龙”“原创作品”等广告语,有的商家还上架了中小学生的发明创造实物。记者添加了多个不同平台的商家的联系方式,发现他们提供的服务内容大体相同,就是直接向家长学生出售现成的科创选题或作品,以及具体赛事所需的所有文字材料,包括申报书、调研方案、研究日志、学术论文,还有查新报告、查重报告等,价格在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与机构的聊天截图
) c2 x7 O: Q# v0 G% c% N) K7 L
5 R7 W! L1 r- P. D0 D当记者询问是否能保证原创、会不会被查出来时,这些商家纷纷回答没有问题,“我们都是原创的”“保证全省唯一”“没人查,我们干了这么多年了”。还有商家向记者表示,现在中小学科创比赛“代做”现象普遍,“大家现在都是从网上买的”“最近都是,小学一年级的就好几个……”当记者询问其中一个商家“专业水平如何”时,对方表示,都是专业团队,“本科生、研究生都有,我们专门做中小学科创比赛的,获奖很多。”
与机构的聊天截图, D ^) x1 O5 n1 [
6 g% y( _, w" X
对于上述情况,曾就职于某科创教育机构的张维告诉记者,机构的“定制”“代做”服务,表面上说是指导培训,但学生基本不用参与实际过程,甚至不必知情,“写手可能是机构的人,也可能是机构请到的一些大学生,基本材料完成后,再让学生摆拍点视频照片,熟悉下作品重点,最后排练一下答辩的内容就完成了。”9 q7 Y' \; @/ b H% F
: K/ |- F9 G# s张维谈到,各类赛事的审查方式主要是查新和查重,而这些证明材料机构也能够提供,“答辩环节只要让学生准备充分,很难被查出来。”张维向记者透露,家长请教育机构进行“定制”“代做”的情况在中小学科创赛事中很普遍,“现在的科创比赛竞争性很强,对项目的要求比较高,从大多数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和能力来看,是很难获奖的,很多家长或学校又没有自身的资源支持,花钱找机构的情况自然也就多了起来。”
% V u6 B' t' F5 p; ] F: Y2 ? `5 i$ m! j" w5 ~0 K N% y
家长莫被“升学焦虑”挟持
, K8 S* e8 P8 G# Z1 }
7 h3 f- h9 H( o' A, h" x% y别盲目让孩子参加科创比赛. {0 m$ n; f: C( z
" m7 E" e9 y4 q1 n: d. `5 j
记者发现,这些机构的广告宣传或软文推荐中,很多都提到“中小学生的科创能力将成为学校越来越看重的素养能力”,强调科创能力会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相挂钩,有的则抛出了高中阶段的“科创实验班”以及部分高校的“强基计划”“自主招生”等招生录取方式,借此说明中小学科创比赛的重要性,还有的直接宣传部分科创奖项可作为“敲门砖”,成为某些地区报考重点中学、优质高校的条件。
7 k2 {1 {9 Y6 I6 [6 A5 z, l, ^$ u4 {, [4 U8 c
实际上,早在2018年,教育部印发《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就明确指出,竞赛以及竞赛产生的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在《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的通知》中,也再次强调竞赛产生的结果不得作为中小学入学依据和高考加分项目。近年来,国家相关部委先后多次下发要求,要进一步健全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活动管理制度,坚持素质教育导向,更好地发挥竞赛活动的育人功能。9 P' k6 E% D! G8 Q; j, m
5 Q- V7 S9 h! b成都某公立K12学校的校长也向记者表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招生都严格按照主管部门的政策执行,坚持就近入学、划片招生、公民同招、免试入学,严禁考试选拔招生,所以无论是什么科创奖项,都不会对升学有任何帮助。而高中阶段的一些科创特长班,确实会对学生进行一定考核,但也绝不会以某一科创竞赛的奖项作为必要条件,“他们更看重的是学生自身具备的科创意识和能力,考核方式全面,绝不以某个科创奖项为条件的。”此外,他介绍,高校录取环节的“强基计划”“自主招生”等政策,绝大多数科创奖项也不是条件和依据。“目前在科创竞赛领域,有机会凭借奖项直接获得高校保送资格,或者拿到其他‘录取优惠’的,有奥林匹克五大学科竞赛,但该竞赛仅对高中阶段开放,需要参加学校系统的训练、选拔才行。”
% t! U3 H' p' J, G% E* M& \) J" q+ j' S" f$ a% v. d/ L
这位校长提醒家长,不要对孩子的升学规划过于焦虑,更不要轻信部分科创教育机构的升学宣传,盲目让孩子参加各类中小学科创比赛活动,“培养孩子的科创能力和兴趣是好事,但也要充分考虑孩子的特长和爱好,对于本身具有科创实力的孩子来说,奖项只是‘锦上添花’,而对于盲目参加比赛,不具备科研能力的孩子来说,奖项不仅没有作用,还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较大的学业压力。”
& _3 Z6 ?" \ e4 b. T1 T
; z0 e- b% p! A# @5 P! W* V( H少儿科创教育领域专家、全国青少年科创大赛评委包坤表示,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应该正确看待中小学科创活动,目的是培养孩子的科创意识和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兴趣,而不是升学的捷径,“现在还有不少家长们为了升学,不惜代价让孩子去造假,这不仅没有任何作用,反而还有可能会对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8 m' G5 D4 a) A, W* B: X3 I- a; b2 o# D3 h: i6 P- {. p/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