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驴肉火烧里居然没有驴肉,这并非危言耸听。今年年初前往河北任丘、吉林长春和天津等地,揭开了一条以母猪肉、马肉为原料,通过添加驴肉增香膏、香精煮制成假驴肉的产业链。
; I; ]0 S& W3 N( D6 ?. @# ]9 p' G7 q事实上,市场上假驴肉泛滥早已不是什么行业秘密。2018年1月,新京报就曾发布调查报道《黑作坊用猪肉、马肉、骡子肉炮制大量假驴肉销往北京》,曝光河间假驴肉产业。之后,当地监管部门重拳出击,河间假驴肉产业经历了大洗牌。
0 U+ h$ w/ G, _. u( Q
6 J0 x$ w8 s6 ^0 |$ u/ b" y/ h( v. ]然而,时隔六年,假驴肉产业居然在距离河间几十公里外的任丘长丰镇死灰复燃,并且形成了以家族关系为纽带的更严密的产业链,囊括假驴肉产销等各环节。记者探访的假驴肉生产窝点的环境,还是一样的脏乱差,但造假窝点却更隐蔽了,墙外甚至装上了多个摄像头。这无疑为监管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 ~& G7 \: A5 d- w
, [5 Q1 p) c" ]- s1 J而这些造假窝点产量之大,更令人触目惊心——“每天能加工出1600斤假驴肉”,像这样的窝点,当地至少有数十家。为了让颜色更接近真驴肉,制假窝点就成倍增加亚硝酸钠,记者从当地采购的“驴肉”,经检测硝酸钠残留超标3倍以上,也证实了这一点。
4 A0 c o! f5 S0 h9 o* E# c9 L. G, c. c5 F4 o" i1 L
食品安全存疑的假驴肉大行其道,端到食客面前的驴肉火烧,大概率只是“驴肉风味”火烧。这无疑涉嫌消费欺诈,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仅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更对产业发展乃至公众健康产生难以估量的恶劣影响。这样的制假售假行径,必须依法得到严惩。
2 n* C' g. {, k0 g2 s
$ N5 f# |* b9 T Z明知违法,这些人为何冒着巨大的风险造假驴肉?答案也不复杂——暴利驱动。
1 {; e- q$ U$ R$ {
, c7 T& P# @( X- h; o) A
真驴肉由于繁育周期长、养殖成本高,市场上量少价高,利润空间有限。而造假则更能“赚快钱”,市场上的鲜驴肉90元一斤,母猪肉制成的假驴肉却只要9元。低价从长春等地收购的年老的母猪肉,通过“科技”与狠活的加工,不仅身价倍增,而且“普通消费者也吃不出来”,还能赚取更多利润。/ Q, t2 ^; T6 e( U, r3 g: g
: D5 s8 |( C5 V$ ~2 G
可见,暴利当前,法律法规、食品安全、行业声誉、良心口碑通通可以让位。当市场上假驴肉卖得比真驴肉更好,在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之下,真驴肉恐怕就要“退位”了,真驴肉火烧也将难再寻觅。* W4 U- _3 o0 y7 L! |
- J6 x o9 b% F g6 R这些只顾眼前利益,无视食品安全的造假行为,毁掉的不只是驴肉火烧这一非遗小吃的美誉度,更会冲击公众的食品安全信心。
9 j* \3 ?6 i0 ^% n: S0 |; [/ @4 X; Q
而近年来,从掺假羊肉到造假驴肉,食品的真实性一再受到舆论拷问。网络中出现很多帖子也提醒消费者,如何鉴别真假羊肉、驴肉,这无疑是莫大的讽刺——当食品的真实性都无法保证时,人们又怎敢下嘴?/ s8 o# s: \- k0 n) q
% |% x+ m5 |+ w+ g
诚信经营,乃是企业立身之本,这一点无论何时都不会变。驴肉真假难辨,势必会让消费者望而却步。驴肉火烧行业若要挽回声誉、消除消费者疑虑,最有效的办法,唯有真材实料,彻底与制假售假割席。而防止市场上假驴肉沉渣泛起,也急需建立起行业规范,同时监管不能缺位。: U; Y8 A7 ~- A8 i1 c# j/ T
n: {! ]9 |1 M, m+ Y5 Q如此,驴肉火烧货真价实,才不会是奢求。
& W4 M/ [! A9 G; S9 E6 V( B( O0 ]) k& `& k5 |( i0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