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43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怀疑自己有病,小伙1个月竟挂39个号,这种“病”很多人都有!

[复制链接]

7万

主题

7万

稿子

2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3403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5 16:30:3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
小杨是苏州的一名大学生,最近一个月,他在学校附近的卫生院挂了39个号,平均每天1.3个。第一次去医院时,小杨没有任何症状,只是突然想到患白血病去世的父亲,打算求个心安。结果,血常规的某个指标稍稍偏离了正常范围,从此,他就停不下来了。5 K1 n! {4 ?2 r1 {! \9 y) t4 U
  他开始反复求证一个事实——自己没有血液病。
9 _; x: _0 B. {! v
* P$ U. m# R! l* y: Y+ h  那段时间他正在实习,原本只挂周末的号,后来演变成工作日请假去看,最后假也不请了,午休时直接打个车到医院,两三个小时后再回来。* @( K, O. N# p# X: p8 y

4 U! O; S5 i& z  Y) N8 G) g  血常规查了四五次,又做了不止一次的全身B超,检视各个部位的淋巴结。他把报告拿给不同的专家看,都说没什么问题。走出诊室,焦虑似乎平息了,但不消几日又卷土重来。 从高三起就是医院的常客3 J3 [( x0 C9 d" u4 S
1 T) d3 r9 g: @0 {2 K
  做遍了各种检查) b2 ~* z* J* F7 O+ q
. u( q% v1 e; v! ~8 g$ H% P( c# Y
  小杨不是第一次这样了,他从高三那年的秋天起,就对自己的身体变得格外关注。最初的焦点在消化系统,后来对颈部的淋巴组织也起了疑心,每周有那么一两回,他要摸一摸男同学的颈部,对比一下是否不同。甚至有三四次,老师正讲着课,他径直跑出教室,到学校附近的医院检查去了。
* @3 k' U3 m: N6 D6 T
; a7 w2 ~# L! d2 L8 D  当时检查结果都没有异常,但小杨患上胃癌的恐惧依然没有消解。母亲听够了他的念叨,答应带他去做胃镜。结果一切正常,连浅表性胃炎都没有。医生埋怨道:“这么小的孩子,刚17岁,为什么要带他做全麻的胃镜?”小杨后来自我剖析时提到,当时学业压力比较大,情绪管理也不太成功。“这可能算一种逃避吧。”好像有个声音对自己说,“我现在不舒服,所以我可以不去直面这些事情。”
$ a% f$ t# Y& _% E$ P- `$ h) D/ a9 e5 q% T
  小杨不信任一般常规的检验结果,只有“金标准的检查”才能让他打消疑惑,比如切掉一部分组织做活检,但这种要求在一个没有病症表现的患者身上,是不会被答应的。自认从小体弱
: ?5 z9 s5 s. l4 x# t: z# _1 ]$ R, |. K
  身边亲人频频离世让他更加害怕* \/ \9 }( q. b9 k; k

% n+ h. B# T) Y3 B9 E, M; \' d  小杨试图探寻这种思考方式的源头,童年时的他,生病的次数并不多,大病更是从未有过。但他总是认为自己“是体弱的”,小时候很矮很瘦,都念到初二了,还被人问是小学几年级。
2 D1 h8 u8 y* A) l9 A
4 e& @9 j, s7 v( i  小杨为什么会有“体弱”的这种想法?原来,他是早产儿,七个半月就出生了,当时体重还不到4斤。家里人偶尔提及这段往事,也是无心之说,没曾想竟对当时听到了的小杨埋下了多多少少的隐忧。大一那年,小杨的爷爷因淋巴瘤过世,此后几年间,又有数位亲人和朋友病逝。包括后来小杨的爸爸因为白血病去世,身边的亲人在这段时间内密集地离开,让小杨非常害怕,就怕疾病下一个找上的就是自己。+ y, G* l2 l/ Z1 P& h- C
& R; J, u7 l6 i" G) V
  当时,小杨出现了咽喉部的隐隐不适,加上他其实一直都有轻微手抖,只不过之前没注意到,现在突然被放大了。从肺癌、鼻咽癌到帕金森等疾病,小杨都怀疑过。他开始去医院挂胸外科、呼吸科、耳鼻喉科、精神内科等,看久了之后,医院的医生和抽血的护士都认识他了。“你或许该去精神科看看”
: |: n8 t+ s+ F: [8 l' v% t+ @% [' h3 V5 I% W' i' g0 ?0 w4 f
  被确诊为疑病症1 A$ _, d% P+ k+ x' h) f

5 |' _! ^2 R( p; Y% L  疑病的第4年,第一次有医生明确提示小杨:“你或许该去精神科看看。”' p( L! f7 X( R3 l
' [! t5 v1 F# z' c9 X' d
  大四开学前,他的疑病到达了极点。当时怀疑的是渐冻症,先是感觉小腿变细了,后来又察觉到肉跳。联想到渐冻症的症状之一是肌束震颤,恐惧瞬间袭来。& n& g' ?+ g/ O0 s' l+ c7 Q
8 Q; `" O- L- S5 K
  小杨数次陷入相似的境地,只是担忧的病种不尽相同,后来去精神卫生科看诊后,他被确诊为疑病症。) l" h6 T' N9 O. R
7 D/ |. p( n  \, Q* \. X
  开始服药前,他是抱着一些怀疑的。他愿意相信医生所说,是心理层面的问题,但总还犯嘀咕,真的不是没查出来吗?1 e( a, Y! e7 e0 a% `3 L
) Q+ D- O4 k1 n* h0 a/ |/ r' ?8 ~
  服药第一周,他发现好像肉跳的频率降低了,第二周,一些症状消失了。他愈发认可医生的诊断:“精神类药物是有效的,就验证了确实是这方面的问题。” 什么是疑病症?
/ I# o8 u0 x( c* B3 ?
" G9 c5 d! Q: y7 b/ u' Y3 C9 f! M# A  怀疑自己患癌花了17万美元
. v- v- n; K) Z  W: h# Q
5 r) u/ u' d7 i  据浙江医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吴万振副主任医师介绍,疑病症(疑病),又称疑病性神经症,是指患者担心或相信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病人诉躯体症状,反复就医,尽管医学检查显示阴性及医生诊断没有相应疾病,也不能打消患者的顾虑,常伴有焦虑和抑郁。
4 x$ @# d1 u! \% w# W7 V( p- e2 s! K/ B8 w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遇到健康问题时,倾向于在网络上搜索疾病相关信息。这也催生了“网络疑病症”:8 k8 r1 F. J  m9 t  ~

2 M( _% B( q1 [5 G& K3 T# m3 m  一项来自12个国家(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含12262人的研究发现,中国互联网使用者中有60%的人会利用网络搜索健康、医疗、疾病相关信息,56%的人会利用网络健康信息做自我诊断,约40%的人在线搜索健康信息后焦虑程度会增加。
. e" ^7 C) P" R* S+ t- J: k' N+ M! e; `+ d
  人们倾向于关注严重的、罕见的疾病信息,把普通的症状扩大化,或者进行消极的非合理的解释,它使人在网上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使人遭受焦虑等负性情绪的困扰。
( N% Q: t+ k+ e7 D7 Y
8 G/ s9 y4 x( Y. r; u8 ?: A. t  沙特的研究者报告过一个极端案例,充分展现了疾病焦虑障碍的患者对医疗机构造成的负担:这位男性患者从48岁开始怀疑自己患癌,持续了25年。其间,他每周求医数次,累计做了18次腹部CT、11次胸部CT、7次头颅CT、6次腰椎核磁和4次胸部核磁,甚至说服多位医生为其进行了肾脏、前列腺和胃部的活检。他家境平平,却为此花费了17.8万美元。疑病症的表现:
$ T& s/ t5 K. v( W
  `* ?- G. l, E! ?/ p& q  1.患者过分关心自身健康和身体的任何轻微变化,并做出与实际健康状况不相符的疑病性解释。
3 H& t3 `  x: j1 v# b+ V: Z2 I# E9 g# H2 C& I" T9 ?, {" o
  2.患者常常觉得自己全身不适,或某一部位的疼痛或功能障碍,如头痛、胸痛、恶心、腹泻、心悸、呼吸困难等。
; d- n, ]- B* k+ q# n! B& q* _2 |6 U% }. E! I( N' a# P1 F9 [# n
  3.有的患者会怀疑五官不正,特别是鼻子、耳朵,还有主诉出汗、体臭等。( |4 e, j( t0 K. V
: o! j  }* x& U3 j: \
  4.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恐惧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7 C2 j- G8 k0 i( j# G' U8 s

/ h- s2 K- g' D$ a0 Z. ?( b( W( \  5.患者将注意力大部分或全部集中于健康问题,以至于影响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疑病症的病因:7 G' z5 D/ K7 t: ?

8 E" x) J6 q, l9 }2 C' a  1.性格因素:孤僻、内向、敏感、自我中心、固执、暗示性强的人格特征,可成为疑病症发病的人格特征。* W  V6 ?' f, u8 Q6 O) H

5 k# ?6 z  [4 {# _5 j+ q- D8 b' {  2.社会环境因素: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患者会不自觉地掩饰自己的心理情绪问题,转而觉得是躯体产生不适,如认识的亲友得了某种严重的疾病,就觉得自己也会得。同时过多的医学检查和不必要的治疗等都可能促使疑病观念的产生。4 h( o- I7 w: `  q

, _9 d' L, T4 Z: R( A  i6 _  3.躯体因素:处于青春期或更年期的人更容易情绪波动,从而导致出现躯体上的变化和自主神经不稳定症状,且由于患者的不合理认知会促成疑病观念的产生。疑病症该如何治疗?
% q; u3 _1 \# L7 u+ I! z+ }* ~) a# ^; j
  吴万振表示,在排除躯体疾病、诊断明确后,一般进行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Y1 B6 ~2 J- x( ^- A0 ?* i* O! g
, O$ _5 T. ?2 {3 B5 ^8 u+ J
  心理治疗:以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为主,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的本质,帮助患者改变对症状的看法;再通过环境转移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来转移患者注意力,帮助患者改善症状。
% [" N2 x- ^) O" r0 `  i
4 O3 j' G& _- t  t; j5 h6 a  药物治疗:疑病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根据患者病情,可使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抗精神药物等进行治疗。4 h; d0 k/ E) I$ L  Z
2 J: o6 l5 l) F9 v4 h# {! ^
  (为保护患者隐私,文中患者为化名)
. Z$ s8 f% k: g6 b. Z& e
% Y; V- ]( x/ O: ^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5-9-13 12:00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