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自称中山大学法学院毕业生的网友在网络上发表了一篇长篇文章,揭露了一位姓杨的教授在该校法学院的丑闻。文章披露了这位教授在研究生期间因感情问题而导致学生自杀事件。据该网友称,杨教授以情感为幌子,与多位女性发生了不正当的关系,其中包括自己与其他女性、已婚女性等。
该网友还提供了一系列聊天记录和照片,以证明杨教授的言谈举止。该事件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热议,同时也再次激起了公众对于高校师德师风问题的高度关注。针对此事,中山大学已启动调查程序,暂停了杨教授的授课工作。 >>>>杨教授是谁?<<<< 作为中山大学法学院民商法系的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以及法律硕士导师,杨教授在法律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造诣。长期从事民事诉讼法学的教学和研究,在民法理论与实践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曾被授予“广州地区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双千计划”入选者、以及“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等一系列光荣称号。
他专注于研究和授课民商法、知识产权法、竞争法等领域,为这些法律领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曾积极参与多个国家级、省部级、市级科研项目,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数十篇高水平论文。 >>>>杨教授如何玩弄女性?<<<< 凭借其身为一名教师的光环,杨教授巧妙地引导自己陷入情感陷阱,最终在毕业后成功欺骗了自己的初夜。在2019年9月,当她进入中山大学法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时,她获得了杨教授的指导,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当时,她对杨教授怀有一定的好感和敬意,视其为一位具备卓越才华、迷人魅力和高度责任感的教育家。她不遗余力地履行了杨教授布置的多项任务,其中包括撰写学术论文、进行实地调研、参加各类会议等。 然而,她逐渐领悟到,杨教授对她的关注和关怀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师生关系。他频繁地通过微信向她发送信息,探询她的生活状态、学业进展、心理状态等方面,并提供各种有益的支持和建议。
他常常邀请她单独会面,或带她参加各种社交场合、聚会、旅游等活动。她也常常主动约他去吃饭,甚至主动提出要为他准备一份礼物。他向她透露,他已离婚近十载,目前处于单身状态,且透露出对她的情感倾向。 据该网友透露,她开始对杨教授心生爱慕之情,视其为一位值得信赖、值得钟爱的人。她深信不疑,杨教授对她的情感是真挚的,他渴望与她建立一段长久稳定的爱情关系。
然而,她事后方知,杨教授所言所行皆为PUA(Pick Up Artist,指那些善于运用心理学、社交技巧等手段吸引异性的人)的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玩弄她的情感,以满足他的欲望。 据该网友称,杨教授在2020年12月实施了一次欺骗行为,将她的初夜骗走了。她是一名大二女生,在一家医院做妇科手术后出院,因为身体原因没有继续治疗,而是选择去一所心理专科医院看病。
当时,她渴望与杨教授深入探讨两人之间的关系,但杨教授却强行要求她发生性关系,并发表了一些令她感到厌恶和羞辱的言论,例如“曾与处女有过亲密接触,人生圆满”、“处女真的会流血”等等,然而她并未意识到自己的出血量异常,也没有关心。
杨教授在女生的描述中,毫无一位教师的风范:常年沉浸于各种酒局之中,言谈举止粗俗不堪,言辞粗鄙,自视甚高,放荡不羁,对女性(学生)视若无睹。作为一名从事法律工作的人,我深知他的许多行为即使处于法律的边缘,也不会触犯任何法律。 作为一位法学博士,杨教授深谙法律之道,熟知如何在追求利益的同时避免潜在风险。那些精通法律的人,往往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尺度”,并在违法的边缘疯狂地进行“擦边球”行为,以至于他们的道德规范无法约束自己,他们都承认自己的私德行为十分卑劣。
罗翔先生曾言:法律是对人类最基本的道德准则,若一个人标榜自己恪守法纪,那么他很可能会被视为“社会败类。 只有那些具备道德约束能力的人才和人物,才能被视为真正的人,而那些只能依靠法律约束的人,则只能被视为道德败坏的人?在我们这个法治社会里,谁都不能保证自己的行为绝对没有过错,但道德却可以为人所遵守和维护。
在高校法学领域,杨教授是否只需遵守法律规定,而无需遵守道德规范,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道德与法律之间究竟有何区别和联系呢?毫无疑问,该问题的解答是否定的。0 i4 F' g/ _& i# l
>>>>反思<<<< 在伦理规范中,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被明确禁止,尽管并非所有的师生关系都缺乏美好,但其中的大多数并不能得到圆满的结局,反而可能会带来许多潜在的风险。 请注意,若有一位教师声称自己曾离婚并独身,与你有过多的接触,超越了师生之间的界限,务必保持警觉。
大多数成年人的行为都带有明显的动机,切勿被对方描绘的大饼所迷惑,否则会丧失自身的理性。不要被别人说的那些“不可能”所迷惑。除了使用学术、教育等滤镜去看人外,老师自带职业光环,但是学术和私德可以被区分开来,这是需要注意的。 在老师等身份下,他们不过是一个平凡之人,内心深处潜藏着人性的脆弱和欲望,这些弱点和欲望也同样存在于他们身上。尽管一个人在学术领域表现出色,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私下里与其交往的人就一定是毫无瑕疵的。 >>>>结语<<<< 一个人若是学术造诣很高,但他的品行却没有那么完美,这一点在教育中尤其容易发生。学历并不等同于人品,这一点是不争的。 如果教师的道德操守出现了问题,那么,即使他很努力地工作,甚至付出很多心血,但最终还是不能得到社会承认和尊重的话,他自己也要受到谴责。针对此事,中山大学已展开调查,若事实属实,杨教授就会因师德败坏而面临被解雇。 大家对此事有什么看法呢?
5 x7 z* N* M$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