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9 ]; i8 \+ O$ Q3 @% e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秦刚这次出访,是他就任中国外长以来首次专门出访欧洲,外媒高度关注。/ d- ]2 r: x* F
) N2 H8 c. O0 l* [9 j
一个月多来,多位欧洲国家领导人和政要密集访华,中国高层官员也于近期密集访问欧洲。去年11月以来,欧洲领导人和高层普遍强调不寻求与中国“脱钩”,但也持续提出对华“去风险”。对此,秦刚在访欧时指出,中国是欧洲应对风险的伙伴,中国向欧洲和世界输出的是保险而非风险。他呼吁中欧一致反对“脱钩断链”,共同坚持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他也敦促中欧共同反对“新冷战”,带头推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5月16日报道,欧盟须对中国采取一种“头脑清晰”但“非对抗性”的态度。这是欧盟20多国外长们12日在斯德哥尔摩就重构欧盟对华政策举行紧急会谈之前收到的建议。
《南华早报》称其记者获得了欧盟对外行动署一份意在引导会议讨论的立场文件。该文件建议对欧盟的对华战略作出美容式修改,而非全方位的彻底变革。新的侧重点将被放在乌克兰和台湾地区等热点问题上,与此同时,欧盟以经济现实主义取代以前对于北京可能愿意改革其市场以迎合欧洲企业的期望。
$ z# d, u( ^2 C* b+ F
欧盟国家外长们一直被敦促遵守此前对中国作为合作伙伴、竞争者和系统性对手的认定,该文件称:“显而易见,近年来作为对手的方面已变得更为主要。”
% z; X+ g. B( s0 p& w! Z9 `9 W7 `- T, o7 m5 I$ a- G& a1 N
在致外长们的一封附信中,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概述了将定义未来关系的三个新的方面:价值观、经济安全以及战略安全——即乌克兰和台湾问题。博雷利也在附信中指出,不管在乌克兰发生什么,中国的崛起都将不会被改变。 不过,欧盟成员国没有被要求与中国断绝联系,而是被要求继续与亚洲巨人保持接触。 文件指出,须向中国领导层表达公开明确的信息,以及实事求是的期望。 + ]; w3 G& k# f! `# T#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