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都有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个说法。虽然出嫁之后依旧是父母的女儿,但是夫家才是她的家,娘家却属于哥哥和嫂子的家。 所以,女儿一旦出嫁,再回到娘家的时候,没有必要过分干涉娘家的事物,毕竟自己常年在夫家生活,不了解娘家的具体情况。 如果觉得娘家人做事有什么不妥,挺多就是提个建议,至少是否践行,取决于哥哥和嫂子。过分干涉,只会让父母感到为难和自己感到尴尬。 就有这样一个例子,女子回娘家看到嫂子躺在床上休息不做家务,于是就和嫂子发生口角争执并拉扯,母亲见到之后上前劝说,可是她不听劝。于是母亲朝她脚下泼一盆水,她就老实了。
这名女子出嫁之后,就忙着照顾自己的小家庭,很少有时间回娘家,期间也没有寄钱回家孝敬父母,反而还经常打电话给父母寄钱给她花。 她不为娘家做贡献也就罢了,还喜欢指手画脚。记得有一次,她趁着父亲生日的时候回来探望父母,看到嫂子躺在床上休息,不做家务。 而自己的母亲忙里忙外,不仅每天要到镇上卖蔬菜,回来之后还要做家务。她觉得母亲太辛苦,嫂子太闲,嫂子不懂得体谅她的母亲,让她的母亲受罪。 于是,她把嫂子唤醒并对嫂子说:你怎么这样当儿媳妇?不知道心疼自己的婆婆吗?每天让她做那么多事,而你却什么事也不做,真不知道我哥哥娶你回来做什么。 嫂子耐心向她解释:我并不是每天什么都不做,我每天都到镇上去上班挣钱补贴家用。至于婆婆,她不愿意闲着,所以她想做什么,那是她的自由,我可管不着。 她误以为嫂子欺瞒她,于是就把嫂子拉到院子里,然后训斥嫂子,这个儿媳妇做得不合格,自从嫁来她家之后,就没有帮助她母亲做事,让她母亲受累。
嫂子跟她解释不清楚,在屋里做家务的母亲听到吵闹声之后便跑出来。当时母亲看到她和儿媳在院子里相互拉扯,于是就上前了解情况,并且劝她们有话要好好说,不能动手。 奈何她不听劝,依旧大喊大叫,责怪嫂子不替她的母亲分担生活压力。母亲出于无奈,回过头来,端起放在椅子上的脸盆,然后朝她脚下泼一盆水。她看到母亲这样做,她就老实了,不再和嫂子拉扯。 因为她知道母亲的意思,母亲是想通过泼水告诉她,这个家已经不再是她的家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不应该回来干涉娘家的事情。 那一刻她感到很难过,于是就蹲在地上哭泣。而且也感到很委屈,毕竟自己是护着母亲,心疼母亲才会和嫂子发生争执,没想到母亲竟然不护着她,反而把她当外人。 母亲和嫂子看到她蹲在地上哭泣,也没有上前搭理她,而是各自忙活去了。
其实,文中所述的这位母亲朝女儿脚下泼一盆水,这个做法会让自己的女儿感到伤心难过,但是这个做法于情于理都是正确的。 女儿毕竟长期不在家,家里的情况和需要她都不知道,同时即便知道,她也没有参与其中,所以里面的幸福或者心酸她是无法体会的。 在这种情况下,她就不应该回来干涉家里的分工。她只适合提建议,至于是否采纳她的建议,决定权还在母亲和她嫂子的手里。 可是她不懂这些道理,而且母亲和嫂子都已经向她解释了,她还不依不饶,这样只会让母亲为难和尴尬。
因为她和自己的嫂子拉扯,母亲夹在中间就很为难了。一个是自己的儿媳,另外一个是自己的女儿,无论她护着谁她自己都感到心疼。 如果护着女儿,那么儿子可能就会失去妻子,而她自己就有可能失去儿媳。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母亲也无能为力,只好护着儿媳妇。 毕竟事后气消了,她和女儿依旧还是母女,母女依旧还是母女。可是如果不护着儿媳妇,那么儿媳妇就不一定依旧是儿媳妇了。 ' E+ `, N! p Z6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