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对于铁饭碗,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的确,待遇收入与付出完全不同,同样的单位,编制内和编制外也是千差万别。而一直以来各地都在强调打破“铁饭碗”,如今似乎是要动真格的了。 比如在2023年3月31日消息称,黑龙江省省府--哈尔滨市人社部门发文,称要在近5年清退一批事业编制外的人员。 无独有偶,湖北省黄冈等市、内蒙古自治区部分盟市,也宣布称要清退一批体制内的编制外冗余人员。 顿时引起网络上舆论纷起,甚至有网友认为公务员将不再是铁饭碗。
在深刻剖析这些事件背后的原因前,为了更好的了解本文的内容,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所谓编制的常识。 其实有很多网友对政府单位的各种编制感觉很混淆,容易将公务员和事业编制搞混。事业单位其实通俗来讲,就是不以盈利为目的或少数盈利的,为了人民公益服务的单位。 这其中包含一类事业单位(例如街道办事处、某地农业农村局下属的xxxx服务中心等,通常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二类事业单位(例如我们当地的卫生院、医院等财政差额性质拨款单位)、三类事业单位(例如图书馆、设计院、勘察设计单位等自收自支财政类型单位,类似于国企)。 但这三类事业单位的财政来源,基本来自地方财政;而公务员则是通常指政府、某局里面的机关和各科室等公务人员,其工资来源和财政保障,则是来源于国家或省级财政保障。在解开事业单位与公务单位之间的关系后,本文将从以下几点,来剖析本次编制外清退人员的类别,以及从国内趋势上解答大家非常关心的辅警问题。 我国事业单位机构设立,由于地区之间的经济和发展程度不同,机构名称存在不同情况,但编制外用工方式确是大同小异。、事业单位合同制职工:事业单位合同制职工,顾名思义就是与事业单位直接签订劳动合同而非事业编制的聘用合同。 此类合同制人员大部分面向专业技术岗位,拥有与事业编招聘相当的流程。 此类人员也是与事业编制的薪酬待遇最接近的编外人员,其五险一金的缴纳均由事业单位来承担。 例如某地的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公立医院合同制医生、公办中小学合同制教师这种技术岗位。、事业单位劳务派遣制职工:此类用工方式是目前政府最多的用工方式。 劳务派遣的意思,就是职工与第三方劳务公司签订合同,被派遣到事业单位从事辅助性工作,其五险一金的由劳务公司缴纳。 用工稳定性不如第一种合同制职工,属于是事业单位的一种劳务外包行为,由劳务公司负责对其职工主要责任。例如某地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采样岗位、驾驶员等。、事业单位公益性岗位:此类用工方式其实是当地政府批准设立,促进大龄青年就业、就业困难人员、无生活保障来源人员,以及下岗职工再就业的维稳就业岗位,凸显事业单位公益职能,通常为当地工资的最低标准。 例如某地环卫人员、公益林护林人员等。目前广义上事业单位编制外人员有这三类,根据国务院法制办最新数据显示,全国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约为1453万人。其实结合本次哈尔滨的清退政策来看,目前劳务派遣用工方式的编外人员,是被清退的主要风险户,由于东北地区地方财政普遍吃紧,劳务用工从报批到使用,将会越来越步履维艰。 我国的警备治安人员,其实一直是不足的,据公新网最新数据表明我国辅警人数仅在约300万。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社会问题不断更新迭代,对此也更加要求民辅警的工作能力与方法。 目前我国警务在日常的巡逻、出警、信息采集等工作上人员缺口明显。再加上各地辅警待遇基本达不到当地工资的中等水平,导致每年都有约2-3万辅助警务人员为生活所迫选择离职。 由于我国的辅警无明显的上升渠道和前景和工作危险性因素等,所以在前端招聘目前也很困难。
由此看来我国的社会维稳目前对辅助警务人员的缺口较大,更别提清退之说。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开展的事业编制清退行动中,更多集中在劳务用工和不规范用工上,例如吃空饷、年年考核不合格上。 当然这也需要结合当地的财政情况来看,例如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如政务繁忙、对人员需求确实有缺口不排除仍有招聘的可能。而辅警方面由于我国治安力量的不足,清退的可能性也不大。 ' ?! u: o2 v3 K9 G5 s4 _
% r9 T0 d) Z* A: ~0 A: p: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