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K8 l5 \% G2 m4 s" Y) ]5 F: p5 f1 I" O, s$ H
阆中某学校每年都会推荐一部分前坠由教育局开头的推荐订阅报刊之类的杂志给我们孩子。
" i6 f; {7 W" R$ ~+ x2 ?9 g+ Q我相信初衷是好的,都是为了孩子嘛,作为教育部门这个责无旁贷。
) Z3 y! m% n- h6 E: `+ M9 u) s' D. z1 B s: I
这个书就不说了,报纸这类的刊物多少年的就该淘汰了的还在往学校推荐这个就不太符合当下的形式。% s+ Z) r O4 r! V4 D2 e9 z
2 s$ x( u$ X$ Y
虽然说订购这些刊物是自愿,但是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更像不是自愿的。学校让老师发,老师让家长们积极考虑订购。甚至可能为了上级的任务去一个个咨询家长,给老师增加工作量。个人觉得咱们的教育部门不了解孩子。个人觉得推荐书记这类事情还是交给老师自己去做,因为老师带领的是实实在在几十个孩子,他们更了解孩子,更明白孩子现实阶段需要哪些课外读本。0 e( c6 Z$ }/ ?) q% T$ M
7 t8 y6 B1 r0 g8 W教育局有的只是大数据,或许大方向是好的,但是一层一层传达下来意思就变了,或许这其中还是有了其他的一些什么隐情?义务教育1,2年级的书籍基本上都是有拼音注解的,而这些刊物大多数最基本的要求都没有达到。
2 |( C/ ]+ P5 |# h
N# Z$ U& b o+ A希望有关部门自查自省杜绝这样不符合当下孩子的所谓推荐推荐到学校,不要让手中的权利成为了家长的负担,学校的负担,老师的负担和资源的浪费。) r I/ U1 ^, E: ^: a& j% [8 b
' \2 ~) d- G6 ? W; Q: u3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