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而在这中间,仿制其他国家的先进发动机就成为了中国航空发动机发展中最为主要的步骤。虽然借助苏联的帮助中国迅速提高了航空工业的水平,但是也限制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在苏联中断援助后,我们的航空水平就一落千丈。全球最难仿制发动机:我国购买生产线,用30年才实现国产化。航空中最重要的就是发动机技术了,在世界上能在发动机方面说得上话的就是英美和俄罗斯了,他们在作战时就互相打造高级的武器装备用来迎战,所以说因为竞争比较的作用,各自的发动机有了很大的发展。一架战斗机的性能好不好,主要还是看它的发动机怎么样。上世纪70年代,在中美关系开始解冻的情况下,由毛泽东老一辈革命家主导下的向西方引进先进技术计划在中美两国默契配合下开始启动。英国当时闻风派代表团赶来交流,发现我们对他们的斯贝发动机非常感兴趣,经过多轮交涉,经历两年的谈判,直到1975年12月13日终于正式签署了斯贝发动机的专利协议。我国在七十年代花了5亿英镑巨资,购买了40台英国的斯贝发动机,而且还把生产线也引进了。不过由于配套机型下马,斯贝发动机的仿制工作曾一度停滞。后来,随着新款战机问世,斯贝发动机也有了用武之地,关于斯贝发动机的研究也得以继续进行。最后这款发动机在03年装机,斯贝发动机被我们命名为“秦岭”发动机。& f: x) |- K% U/ N5 h! z1 K: B0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