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敬一山
" l- a; n! Z# ?" O# B
! x% j* c& Y+ W9 z3 a0 Q 北京电影学院又出事了。一名自称是北电学生的网友“北电侯亮平” ,实名举报北电摄影学院以宋靖、吴毅为首的教授们多次潜规则大学生,常年贪污受贿。& p) a' u; N& v7 X# d: u4 X- ]
1 P, |5 G( A4 c/ ]
此前该校毕业的学生阿廖沙已在网络曝光,称在学校就读期间遭遇班主任之父性侵,事后又遭遇来自老师和同学的排挤和歧视。这一事件在网络闹得沸沸扬扬,后来还有该校别的学生网络曝光也曾有类似遭遇。 5月10日,北影曾回应,称将组织相关部门认真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第一时间进行发布。但一个月的时间过去,真相并没有水落石出,北电维持着谜一般的沉默。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今天的网络爆料在升级。
1 N/ A( ]! V9 g7 j3 [" K3 \% ]0 \& Y( T) \) t7 f8 K0 h
虽然@北电侯亮平 在举报文中列有相关人证、物证,但真相如何,现在还不能轻下判断。不过如果看一看网络留言,就会发现真相似乎已经不重要。大学在很多人心目中的形象,已经不堪到了相当程度。在很多旁观者的眼里,混乱污浊的大学环境,似乎本是正常。对此大惊小怪者,反倒显得是不了解国情、跟不上时代了。如此普遍的大学观感,甚至是比个案丑闻更让人觉得悲哀的。- f7 M9 P/ S2 D1 q4 k
$ n5 r! c4 r9 [/ k6 l2 b- A: r3 o1 g1 C) U 问题是,对大学普遍的失望是一种误解,还是很多大学确实就如此不堪?在今年高考刚刚结束的时刻,这一问题显得尤为沉痛。性侵或贪污受贿的丑闻,近些年在本应相对纯洁的大学中并不少见。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一个大学面临公开指控,却还迟迟不能证实或者证伪,本身就是耐人寻味的。在舆论场中,“沉默意味着默认”,是一种朴素认知。学校闹出丑闻本就是一种失败,丑闻之后还缺乏捍卫声誉的积极性,岂非一种彻底的堕落?: U# p) s! J& s: z6 ?. G
3 t8 `& N: U7 o. P6 ~
不论是可能的性侵、贪腐,还是丑闻面前的应对乏力,也许有着相同的病灶。理想的大学治理,重要特征是自治,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应该充分参与学校的事务,有相对平等的对话可能。没有神秘的独占权力,腐败的可能性就小。因为共同的参与,师生就会更注重集体荣誉感,一旦出事就要尽快和“坏人”切割。在哈佛那样的大学,一个闹出性丑闻的老师,即便是不那么恶劣的风流韵事,除了接受官方处理外,还会在一段时间被拒绝参加公众活动,比如教工会议、学术研讨会,或者同事聚会等。在自治的环境下,道德压力也更能发挥作用。
8 L8 z6 `: O s$ Z/ H4 y* x& ?% ~0 B7 K1 k' J9 L
以北电为例反观中国的大学,从学生们的描述来看,学校内部宛如官场,院领导和老师是权力拥有者,而学生处于绝对弱势的被鱼肉状态。且不说性侵、腐败是否属实,这种权力分布状态,符合很多大学的现状。在这样的大学,学生一旦遭遇不公对待,似乎也只有借助外在网络平台举报这一途径。而因为外部评价并不会直接影响大学领导或相关老师的权益,他们的反应迟缓,也就可以理解。
8 S0 |6 e, @3 e# l, ]+ U% e+ D" b&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