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铜川环境渐好,越来越多的濒危鸟类朱鹮来到当地。 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摄 核心阅读 陕西铜川、府谷等资源型城市因煤炭、水泥、冶铁而立,也因此遭遇了环境污染困扰。近年来,陕西多地放弃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探索用环保倒逼结构调整升级,生态逐步向好。 炎炎夏日的陕西铜川,两只“吉祥鸟”朱鹮幼鸟沿河边觅食,继而追随成年朱鹮展翅翱翔蓝天。 唯美的画面背后,很难让人想到这座因煤而立的城市,却也曾因污染被称为“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其实,与铜川类似,陕西省依托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榆林市府谷县等地,也在经历了尘土蔽日的严重污染后,开始转变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 今日三秦大地,不仅是铜川、府谷,从九曲回转的黄河沿岸到八水润城的关中平原,正发生着岸绿水清、鱼儿欢游的可喜变化。 煤矿带来经济发展,也造成了污染 “地上常铺着一层灰,天空灰蒙蒙的,去地里干农活,衣服会被落满粉尘的庄稼蹭‘花’。”自小生活在铜川市黄堡镇李家沟村的张渭正已年近半百,他这样描述印象中的山村。 铜川,是一座因煤而立的城市。但由于当时发展观念的片面性、发展技术的落后性以及发展方式的粗放性等原因,煤炭、水泥、铝冶炼、火电、陶瓷等污染较重的产业逐渐成为铜川的支柱产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据记载,25年前,铜川城市空气环境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微粒等污染物,年日均值分别超出国家环境空气二级标准的34.23、3.37和6倍。当时有媒体称其为“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严重的水泥粉尘、煤烟污染,给这座“因煤而兴”的能源建材基地添上了沉重的负担。 而地处晋陕蒙三省区交汇处的府谷县,水丰煤富,探明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达20多种,曾是陕北发展工业经济“醒得最早”的一个县。 但伴随着一座座炼炉、工厂拔地而起,原本蔚蓝的天空变得灰尘蔽日。特别是2013年初,连续3次突如其来的雾霾席卷古城西安,进而蔓延至关中各市。对此,陕西省委、省政府做出承诺,省委书记赵正永提出,“一定要把生态建设放在发展的优先位置,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下决心打好治理大气攻坚战”。 回首整个过程,对于陕西多个城市而言,以煤烟、水泥粉尘为主的环境污染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隐患,但钢铁、水泥等高碳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有其发展的现实必要性。面对粗放发展带来的严重污染,它们走出了怎样的转变之路? 环保倒逼产业结构调整,污染减少,产能却在增加 府谷县开始了铁腕治污,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先后取缔关闭了552户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 污染企业的关闭尽管意味着财政收入的暂时减少,但阵痛之后,却也促使企业开始转型升级、力求循环发展。例如,过去被看作乌金的兰炭成了次要角色,而生产兰炭过程中排放出来的荒煤气和副产品煤焦油,反而成了唱大戏的主角。 “用环保倒逼结构调整升级,才能消化掉沉重的历史包袱,让城市转型、轻装上阵。”谈到结构调整的重要性,铜川市环保局局长万水库说,“铜川环境问题的‘牛鼻子’是水泥粉尘污染”。 而从2004年开始,陕西省市联动、重拳治污,在川口地区率先关闭9条落后水泥生产线,打开了突破口。据铜川市水泥产业的统计数据,当地水泥生产企业数量由治理前的30多家减少到6家,产能却由治理前2003年的420万吨增加到2013年的2613万吨,年粉(烟)尘排放量从13万吨下降到6万吨,实现水泥产能提升,获得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2014年,《陕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开始实施,首设燃煤总量控制制度,并引入环境公益诉讼、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机制,形成了治污降霾工作组合拳。 重视生态建设,寻求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 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陕西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全省人民福祉的长远大计,多地更加重视生态建设。 小小朱鹮飞来的眷顾,见证着铜川这座资源城市加快转型的绿色足迹,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生态立市”的战略。铜川市先后实施了五大生态建设工程,经济不但没有倒退,反而更具新的生机与活力。 转身之间,“煤城”铜川已建成省级卫生城市、省级绿化模范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农闲之余的张渭正干起了收购煤矸石的工作,令他感受最直接的变化,是环境改善后庄稼种得好了,“山头田地变绿了,一亩能多打不少粮食”。 打生态牌的方式不拘一格,一边是“生态立市”,另一边还建起了专门的生态区。 在古城西安东面,古时“八水绕长安”胜景中的最著名的“二水”——浐河和灞河两河四岸一个带状区域,近年来就形成了“浐灞生态区”的生态建设发展史。昔日垃圾成山、河水污浊,如今碧波荡漾、鸟语花香。 应该说,建设浐灞生态区既是生态恶化和城市增容双重压力的一种无奈选择,也是城市发展模式的主动求变。其建设实践,证明了人与环境、环境与城市、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只要处理得当,就会涌现无限生机。 如今的三秦大地,生态文明建设全面铺开,截至2014年底,陕西已建成2个国家级生态区、31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县);森林覆盖率由1999年的30.92%提高到2013年的41.42%;汉丹江保护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安全,十多年来,汉江出省断面水质满足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水质功能要求……
; s5 T+ C6 X n 对于资源型城市而言,环境保护和转型升级依旧任重而道远。陕西省省长娄勤俭在2014年陕西省第九次环保大会上指出,近年来,陕西全省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减排目标超额完成,但必须看到形势依然严峻,一些老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新问题又不断产生。对此,有专家认为,首先要摆脱对矿产资源的依赖,同时要始终坚持建机制、抓落实,切实形成整体推进合力。 ( @) M( Z( R7 X1 b+ B3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