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13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5年春晚热议,观众对节目质量下滑不满,怀念赵本山等老戏骨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稿子

1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916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4 17:31:5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
春节还没到,关于2025年春晚的热议已经满天飞。有人看到“巳巳如意,生生不息”的主题,热情高涨;有人翻看历年节目单,嗤笑一声:“春晚,还不如年夜饭香。”一边是怀旧与期待,一边是吐槽与冷漠。春节联欢晚会,这个曾经千家万户的团圆必备,如今却变成了徒有其名的一个标签。我们不禁想问,春晚到底怎么了?它,还能回到让全国人民捧腹大笑的时代吗? 如果和朋友聊起春晚小品,赵本山的名字一定绕不开。从《卖拐》到《不差钱》,那个站在台上带着东北口音、用家长里短讲透人情冷暖的赵本山,是无数人对小品巅峰的记忆——接地气又有社会深意。而且笑点精准,“笑是笑,袭胸别让人厌倦”是赵本山一直坚持的理念。可如今的小品呢?只剩标签化的表演,尴尬而用力过猛,又或是不谙真实的“伪幽默”。 曾几何时,小品是一家老小围坐电视前标配的“年夜饭”,可现在却变成了“白开水”——纯看仪式感。观众对节目的期待值被一再拉低,从脑洞创意的缺失到过度煽情落泪,本质上离不开内容本身的滑坡。为讨好审查口味把感动、教育硬塞进喜剧,市场迎合下也影响了片段质量。观众要的是欢乐,却看到了教科书。小品本该用幽默的方式去化解生活中的无奈,而不是让人怀疑“今年到底是看春晚,还是上课来了? 提到春晚的明星阵容,有两个字不得不提:流量。春晚本是“造星舞台”,无数经典节目捧红过许多至今仍被津津乐道的演员,比如赵本山、宋丹丹、陈佩斯和朱时茂等人。然而,这几年春晚的方向却变了——从“造星”变成了“用星”。当屏幕上涌现越来越多的流量明星,大量跨界演员出现在春晚舞台时,人们的反应却变得越来越冷淡。 想象一下,一个流量明星站在舞台上,拿着精心编排却毫无亮点的台本,用过于生硬的表演念着毫无笑果的台词。搞笑失败,演技尴尬,甚至连最基础的台词功底都不过关。观众看得满脸问号:这些人是来表演的,还是来滥竽充数的?所谓的“流量”没能带来新鲜感,反倒让节目质量直线下降。有人直言,“有些节目说是春晚的,不如说是某些明星的个人粉丝见面会。 更无奈的是,流量明星的加入并没有拯救春晚的收视率。观众热衷调侃,却很少有满眼期待地打开春节夜的电视。一句“明星熬成了观众,观众困成了寂寞”,恐怕已经成了这几年春晚的真实写照。强行摆出的大牌,不一定是观众心目中的王牌,反倒成了黯然退场的催化剂。' Q3 K2 D  M  X. h1 \

- h( q" l, j/ a% p4 f3 U# z  s今年的春晚由张一执导。这位背景独特的跨界导演一上任就带来了不同的风格。他抛出了一个让无数人感到耳目一新的主意——“开门迎春晚”,即向观众征集节目创意。“你来提意见,我来做到台上”,姿态可以说放得很低了。 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方式确实吸引了一些路人的关注。网友们甚至戏称,这就是“全民共建春晚,献上一份年夜饭”。但冷嘲热讽之外,更多的问题浮现:征集来的创意能否落到实处?由下至上的创作灵感又是否会被层层筛选、审核到面目全非?毕竟,不是所有的创新都能走得通。当年冯小刚执导春晚也是抱着创新的愿景,但最后许多“剑走偏锋”的尝试却被观众认为“用力过猛且不接地气” 张一的能力固然值得期待,但如何在传统与现代的天平间找到平衡,却是他必须面对的问题。尤其是春晚这样一个特殊的舞台,它承载的不仅仅是艺术,还有文化情感。如何照顾到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圈层的观众?张一必须给出自己的答案。; ]5 f7 K* U' m6 Z; T& w
* \  `8 Q+ e* ^, M- X3 p
有人说,春晚能不能再火,就看赵本山、陈佩斯这一波“老戏骨”能不能回归。事实上,每年关于“老演员回归春晚”的新闻都成了舆论焦点,尽管到最后真假难辨。2025年的春晚也不例外,“赵本山是否带着高徒重登舞台”、“陈佩斯和朱时茂会不会再合作一把”,这些话题一时间成了网络上的热议。这不仅是对演员本人的期待,更是对经典小品的一种情怀寄托。 观众的期盼是对春晚现状的一种无奈回应。用张一的语言来说,“老人回归靠的是存在感,青年创意靠的是新鲜感。”若观众对旧人的渴望高涨,其实更多映射的是对当下内容的失望。老一辈演员的离开确实让春晚失去了一些经典味道,但新的创作团队就不该只盯着过去吃老本,而是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找到属于新时代观众的表达。

回忆小时候的春晚,它不仅仅是一台表演秀,更是一根情感纽带。除夕夜盯着电视,和家人吃年夜饭、包饺子,嬉闹声和笑声交织在一起,春晚的动人之处不仅仅在于节目,而在于它连接了每个家庭。然而,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手机刷视频、追剧,春晚已经被年轻一代定义为“爸妈看的节目”或许,

春晚不再只是要拼节目,拼阵容,更要拼如何适应时代变化的能力。像张一提出的“征集民间创意”,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好的开始未必意味着强劲的落地能力。

拾起刚丢失的幽默,放下人设的压力;别追逐流量,也别完全回头看过去。2025年的春晚,有人期待它活过来,有人说它早凉了。只希望巅峰与低谷之间,能再给观众一份不败的年味。。


0 r; Q. l) `4 Z! o; N, Q6 d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4-12-22 18:02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