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网上流传出的一段智己LS6自动泊车翻车的视频,引起网友热议。" x& v( U" J1 A/ G
$ j% A2 o" G: X+ [) h! a视频内容显示,一位车主驾驶着智己LS6汽车进入停车场后,尝试使用其自动泊车功能将车辆停进指定车位。在自动泊车系统接管车辆后,车辆首先朝车位的左前方移动了一段距离,但在倒车进入车位的过程中,车辆副驾侧的车头与停车场的柱子发生了刮擦。
网络视频截图
5 A1 d8 L9 `" D O( o5 I
1 y! E7 G- z) d令人惊讶的是,无论是车辆的泊车系统还是车主本人,都未能及时察觉到这一异常情况。最终,这辆车成功泊入了车位,但前保险杠已被撞得面目全非。) U" C5 S3 {* A: x- k( F
1 _6 C# h1 d( c此事引起网友热议:“就问你停没停进去吧”“脸都刮没了,停还是停进去了,嘎嘎板正”“我说是自动泊车,但没说是无损泊车啊”。
% L0 u5 a- j2 k; |; N
) ]: E& r0 J5 M9 K5 j+ X对此,5月15日,智己汽车自动驾驶中心项目总监王康发布微博:
2 m8 j& w2 W% v" ~4 Q' U9 G% _
智己IMAD团队在收到“LS6 APA自动泊车刮蹭工字金属立柱”的事故后,第一时间启动案例高优分析,并提出技术解决方案,采取改进措施;同时,售后部门已和用户取得联系,积极协商处理方案。
3 k( A: B+ u* E$ p8 H: t7 ~+ A
3 k( x" k. k/ W- K% ~作为智驾团队的负责人,我将自费承担这位客户的维修费用。: f: u7 S& H* j6 x* t
+ ^1 ^7 H5 {4 a) E
关于事故原因,初步的技术分析如下:
6 E# W6 C/ m! J9 T' N* Q7 u9 h/ y! m) Y; U* b3 t, L2 Z2 q
本次事故场景中,该细柱为“工”字形金属结构,且尺寸偏小;导致车载超声波雷达、摄像头等感知传感器构建出的障碍物位置精度不足,造成车辆与金属细柱发生剐蹭。针对类似自动泊车弱势场景,我们已采集了大量细柱场景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同步快速迭代性能更稳定的融合感知算法。通过最新的仿真测评,类似场景中金属细柱的检出能力和检出位置准确性已有大幅度提高;在通过进一步优化验证后,将通过OTA进行升级推送。$ H6 O4 ]2 n* ~% ]5 f( d/ @# X6 R
! J0 _6 ?( q" X' a( A; l
再次向该用户表达诚挚歉意的同时,也感谢所有用户的批评和指正,我们在算法和模型不断优化弱势场景,增强IMAD智驾功能的泛用性和稳定性,让用户出行更安心、更放心。
8 a0 u3 R; m, x3 P; `7 o! q4 v" m0 D
随后,IM智己汽车官方微博转发回应:1 q, I: }( S# {! d9 M
/ p/ Y6 ?7 h6 O# Q3 m. T! B小编和康总一起道个歉,维修费用公司会负责的:关于“LS6 APA自动泊车刮蹭工字型金属立柱”事故,我们已和用户协商完处理方案。在此向用户诚挚致歉,我们将持续优化自动泊车对于弱势场景的应对能力,并通过OTA升级推送落地。再次感谢用户们持续向我们反馈IMAD智驾功能的使用体验和建议。
智己汽车由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集团联合打造,今年3月1日宣布获得超80亿元的B轮股权融资。+ ?; B2 `' K% D( `9 @3 n# D, x0 }
0 L' I4 [( U% `! M8 C0 [3 T
目前智己汽车推出了智己L7、智己LS7、智己LS6、智己L6四款车型。早期,智己L7瞄准的是30万元以上的高端电动市场,但在车市内卷大背景下,智己汽车的定价策略早已有所调整。之后,智己LS7下探至30万元以下,智己 LS6则下探至22万元左右。最新款车型智己L6的价格则下探到了20万元以下。
0 s; _, s6 c; j$ R; F: G: T
1 W, X& ~& i# I在智己LS7、智己LS6刚上市之时都曾凭借“新车效应”拉升了智己汽车的销量,但这样的情况并没有维持太久。比如,智己LS6去年第四季度上市,曾在去年12月帮助智己汽车月销量实现破万。但是进入今年,智己汽车销量就开始回落,4月其销量为三千辆。1 N) E7 p$ J; y" H* `1 M5 F
8 r" c9 b: v8 h( Q+ A) _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个多月前的智己L6技术发布会上,智己汽车因为对标小米SU7时将小米SU7的电驱系统参数标错,卷入了营销风波之中。随后智己汽车发布致歉函,“由于内审出现疏漏,造成对小米汽车的负面影响,我们深表歉意,也向所有粉丝、用户们诚挚致歉。”
3 ]2 W. ?7 y! Y4 d- W! {* w6 d" z/ h N
5月13日晚,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表示,“单纯与友商PK流量未必是我们的强项或者最强项,我们的最强项还应聚焦在底层技术创新与用户体验的融合之上。未来,我们要把技术强项和用户场景作为营销的重点。单纯去博流量不是我们的特色,也不是我们所擅长的。”; ?, K( I2 O0 ]1 O7 n9 Y/ x4 x0 M6 },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