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一笑走了,这个世界的猜忌与焦虑依然如故
在这个世界里,我们不相信沿街乞讨的是真正的穷人,不相信一个没有背景的女演员可以当大片的女主角,不相信当街拦路的是真正的警察,不相信进足疗店的人是真的去洗脚。因为不相信才是常识,相信才是傻子。中午吃饭间隙看了眼手机,有公号刚好发推送:罗一笑走了。
质本洁来还洁去。对于罗尔一家来说,有些事情可以划上句号了,比如,他们不需要面对旷日持久的治疗引发的经济困境,不需要再被舆论逼着去卖房救女……
只是,在舆论层面,罗尔事件仍然无法划上句号,比如,关于罗尔宣称女儿遗体捐献的声明,仍然掀起了强烈的质疑。虽然罗尔作为一个父亲在此时的悲伤情绪被一再渲染,但质疑罗尔行为的人,绝不会因为罗一笑的去世而改变看法。
罗尔事件,注定会成为研究中国舆论场的一个典型案例。它典型到什么程度呢?首先,无论罗尔的质疑者还是支持者,都占据着一个绝对正确的常识高地。其次,当罗一笑去世的消息传来,即使你是莎士比亚,也不知道该把这个故事写成悲剧还是写成喜剧。
谁都没能救活她,可她的去世,救活了很多人。
罗尔的焦虑?
罗尔错了吗?这简直是一个天问。因为对和错似乎都是正确答案。
罗尔虽然在《罗一笑,你给我站住》中隐藏了自己三套房的经济状况,在社保报销情况上也有故意卖惨之嫌,但是他的文章本身并不是募捐贴,作为一个资深媒体人,他深谙如何把感情包装在文笔中的诀窍,他设置打赏,是希望读者被感情打动而买单。
把才华、文字、见识、颜值等信息包装成商品出来卖,在自媒体时代,大家都在这么做,罗尔所作的并没有越过这个界限。有人卖机灵,有人卖刻薄,他为什么不能卖焦虑卖爱心?我愿意相信,虽然有着募捐的效果,但罗尔并没打算把自己的行为单纯设定为募捐,所以,他才会说出“体面”这个词来。
但是,从读者的角度看,一部分人确实被那种父女之情感动得稀里哗啦,毫不迟疑地按下了打赏键,而这部分人,是并不受舆论反转影响的——花钱买“一笑”可以,买“一哭”为什么不行?
但还有一部分读者的打赏,既不是被感情所打动,也不是被文笔所吸引,他们看完贴子的直接感受是:这个孩子看不起病了,好可怜,就帮她一把吧。而且,也不排除很多人对罗尔的处境本身产生共鸣和同理心——这样的处境,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谁都希望在这种时候,有人能帮自己一把。
于是,当罗尔有三套房和社保报销额高达80%的事实被揭露出来后,后一部分读者的失望甚至愤怒不难理解。
举个不甚恰当的例子,一个长相丑陋的男子娶了一个女明星,男方一直认为女明星嫁给他是赞赏他的才华,但实际上女明星是误以为他很有钱。于是,当女明星发现该男士只是个假富豪真马仔的时候,理所当然是要离婚的。
还有一件与此类似的事件,是一位知识分子在出国之前在网上卖自己的藏书,一群书迷因为信任他的品位而纷纷下单。最终,他被揭发卖出的不仅是自己的藏书,还有很多临时买来凑数的新书。于是,一件雅事转变成了丑闻,这位卖书的知识人,不得不宣布退款,甚至退出网络世界。
从这个逻辑推下去,罗尔事件,不过是一场涉及到退换货的交易纠纷,而卖家罗尔,涉嫌故意隐瞒了商品包装上的一些关键细节。罗尔可以退款,可以挨骂,但卖文求赏本身是没有错的,而且文章确实写得动情感人。
我无法评价作为父亲的罗尔,这只有罗一笑和她的异母哥哥有话语权。但作为一个潜在消费者(因为毕竟我并没有去打赏罗尔的文章),我给罗尔的评价是一星差评。他不是一个可靠卖家,或者不是一个诚信的卖家。他也许谈不上可耻,但也不是一个多么有节操的人。
我不认同罗尔,但我理解他,理解他的处境。
中产的焦虑
社会动荡最容易在什么时候发生?答:人民尝到甜头且不愿意放弃既得利益的时候。
穷有穷的念想,富有富的笃定,最脆弱最彷徨的,是可进可退的中间层。
在关于罗尔处境的分析文章中,中国中产阶层的脆弱已经是老生常谈:不管你是三套房或几百万身家,一场大病就瞬间打回原形。更不必提什么70年大限和法治保障,就看北京雾霾天,特别有钱的和特别没钱的都顾不上抱怨,天天在朋友圈抱怨天气却掏不出钱来移民的,多半都是中间阶层,可能比罗尔还有钱。
我曾经因为罗尔在接受采访里提及深圳的房子要留给儿子、东莞的房子要给自己养老这样的话而义愤,但结合罗尔的家庭状况看,他与前妻协议房子要归儿子所有的承诺,并不能简单因为罗一笑的病而失效,所以这可能并不仅仅是出于重男轻女的考虑。
而养老,确实也是所有中国人心里最没有底的事情之一,这直接导致网络上一提养老话题总能成为流量猛药。
最后,阶层跌落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同时已经人过中年,还没有特殊谋生技能。
这种罗尔式的焦虑,在大城市可以说非常普遍。当中产脆弱遇到中年危机,如果再加上行业的不景气,从衣食无忧到衣食无着,不过是一个字的差别而已。
在质疑罗尔为什么不首先卖房救女的人中,仅从我的朋友群体看,持这种看法的年轻人可能更为激烈。也许,在他们看来,即使从中产跌到工薪,从工薪跌到底层,也没什么大不了,人活着总可以继续奋斗。可是,对于一个并没有什么技术优势的中年媒体人来说,罗尔对自己未来的掌控力,也许都比不上一个三线城市的国企员工。
可是,我是中产我焦虑,即使写得再天花乱坠,也是没办法换来捐款的。
比起真正底层和工薪,中产的焦虑仍然是种奢侈品。罗尔如果在贴子中公布了自己的财产收入状况,他收到的打赏能不能过万,也许都是问题。
全民信任的焦虑
无论罗尔的行为多么正当,无论罗尔的处境多么值得同情,作为一个并非最需要接受全民捐助的家庭,他的影响力一旦达到全民关注的量级,引爆舆论争议,甚至全民讨伐,其实并不奇怪。
何况,从罗尔的财产状况到财富分配,也少不了媒体碎片解读的推波助澜。比如罗尔接受采访时曾经说,他们只关心我有没有三套房,没人关心我的孩子死活。这句话引得舆论大哗——没人关心孩子,那几百万捐款是从哪里来的?尽管后来罗尔解释说,他说的并不是网民,而是那段时间骚扰他的记者们。可对他的攻击早已铺天盖地。
总之,当整个故事被解读为一个在大城市有三套房的资深媒体人骗捐时,这很容易让人想到某些类似的社会不公正现象,比如被有钱有门路的人占据的经适房名额等,这种对于贫富倒挂的渲染,是激发愤怒的极好素材。
捐钱给人家买第四套房这样的笑话,就像被卖了还给人数钱一样,用自己的愚蠢,反衬这个世界的荒谬与不可信任。
在这个世界里,我们不相信沿街乞讨的是真正的穷人,不相信一个没有背景的女演员可以当大片的女主角,不相信当街拦路的是真正的警察,不相信进足疗店的人是真的去洗脚。因为不相信才是常识,相信才是傻子。
一个郭美美,让给红会捐款到今天都是个笑话,证明了上层体系的信任崩塌;一个三鹿奶粉,让整个国产奶粉行业的污名到现在还没洗清,证明了商业体系的信任崩塌——连马桶盖都要买日货了;一个轰动京城的嫖娼事件,造成的信任崩塌更是无法估量。
那么,一个罗尔,改变的会是什么?慈善捐助?民间互助?人与人之间,还有没有点基本的信任了?对罗尔的质疑声之所以如此猛烈,就是因为对于上面一圈儿问题,答案仍然在风中。
想起一个笑话,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证明亲戚是靠不住的,《水浒传》证明兄弟是靠不住的,《三国演绎》证明盟友是靠不住的,《西游记》证明神仙也是靠不住的。
看,信任,可从来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呢。
在罗一笑去世消息传出之后,有人感叹说,孩子,希望你别再投胎到这个冷酷世界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