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4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进攻型战机突破100架!飞行员却不够用了?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稿子

1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643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8 11:17:0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进攻型”战斗机的称号可不是所有战机都能用的。举个例子,歼-10C这型3.5代战斗机虽然很是先进,却没有彻底脱离国土防空型歼击机的范畴,因为它的载弹量、作战半径等,都是基于国土上空作战设计的。“进攻型”战斗机还必须具备对空、对地(对海)精确打击能力,纯粹的制空型战机仍是防守型战机。所以在歼-16多用途3.5代重型战机出现前,中国空军严格来说只有70多架苏-30MKK战机是进攻型战机。好在,现在随着歼-16的批量装备,这一数字已经突破了100架。歼-11A、歼-11B战机都只具备对空精确打击能力,属于防守型战机。
应该说,自从2002年引进首批苏-30MKK双重任务战斗机后,中国空军才有了打造进攻型战略军种的物质基础。因为苏-30MKK战斗机是按照中国空军要求设计的,作战半径足以飞出第一岛链很远,还能空中加油。载弹量也是苏-27全系列战机中最大的,最多超过9吨,比老款轰-6轰炸机还能带弹。
可惜苏-30MKK战机引进总数也不到80架,导致中国空军装备该型机的4个航空兵团都不能满编(24架),甚至每个团装备数量还不到20架。这一状况不但导致空军进攻型战机数量很是不足,也直接导致驾驶进攻型战机飞行员的数量,源源不如驾驶纯制空型战机飞行员的数量多。按照一般战机与飞行员1:1.5的比例计算,双座苏-30飞行员数量可能就200来人,而制空型战机飞行员要超过3000人。苏-30MKK战机飞行员远洋训练经验要比其他战机飞行员多。
在10多年间只有70多架苏-30MKK双重任务战机时,飞行员数量不多的问题还不是特别突出。但自歼-16多用途重型战机服役后,这个问题立刻就变得紧迫起来。歼-16战机的进攻性比苏-30MKK更加强烈,它就是按照多用途、远空作战等原则设计的。歼-16的对空、对地、对海精确打击子系统由机载数据链联为一体,各种信息汇集到机载中央处理器,由飞行员读取判断后,在分发回各个子系统。
所以,歼-16战机的多用途功能可以同步,或者有逻辑性地(自主排出优先接战序列)作用出来,而不像苏-30MKK战机那样,对空、对地能力分属相对独立的两个系统,两种任务之间的切换比较复杂,机载系统不能辅助进行战斗决策,非常考验飞行员的实战判断力。歼-16战机5机编队飞行。
简单来说,就是歼-16战机因为采取多用途战机原则设计,可以在实战中根据战场态势变化,比较自如地在对空、对地作战模式之间来回切换,以应对处在优先序列的作战任务。而且歼-16战机的作战半径、载弹量比苏-30MKK战机还大,可能分别位约1600公里、12吨。在进攻型任务中,该型战机可以比较轻松地飞出第一岛链,或者飞到南亚次大陆、中亚等地区。
军事论坛的消息显示,歼-16战机目前装备数量已接近50架,明年有望突破100架。加上现有70多架苏-30MKK战机,明年中国空军进攻型战机或达到200架。因为都是双座战机,所以需要约600名飞行员。西部战区空军这支歼-11A战机部队,可能在首批换装歼-16战机部队之列。
目前看来,中国空军并没有死守4个装备苏-30MKK战机的部队去培养新飞行员,而是将装备歼-11战机的部队也列入首批换装行列。那么这些部队的飞行员就要经历艰难转型了,因为他们可能精于空战,却对对地精确打击完全陌生,对实际任务中对空、对地模式随机切换应该更加没多少概念。
也就是说,换装歼-16战机的空军飞行员们,要几乎整个的换“脑子”,才能充分发挥战机“进攻性、多用途”综合性能。所以这些部队全面形成战斗力的时间,恐怕不会太短
$ Q- t- M; r6 `4 Z& o0 |& k% X6 M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5-2-2 06:41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