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H: A) a' z l, N8 z程序员“苏享茂的死”持续发酵,头七还没出,却因其遗书中对前妻人设的全面起底,整个世界就一下子沸腾起来。人们早已撇开苏享茂的直接死因,认定他就是被前妻“逼死的”。实际上,这种讲法比较含糊,甚至可以说是不负责任。7 E2 }) I# y8 f. i- I; e
这里并非为翟欣欣开脱什么,只是作为旁观者而言,我们要厘清一些责任的脉络,才能更好的看待这样一场浮华的悲剧,才能在现实的残酷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才能在大伤大害面前保持对生命的尊重。
, m6 V) s5 |: x' ?! |4 ~很多人也许会说:“换作你怎么办?”。5 Y [$ Y$ J0 P6 y d# c) C1 z2 D
这种看起来很是感同身受的追问,实际上最险恶。说到底,人与人不同,同样的事情换作别人,都有可能预先止损。可惜,苏享茂并没这样,而是一条道走到黑,把人设俱损的妻子“以死钦定”,彻底晒在太阳底下。, q9 X( [: L3 A3 i
与此同时,媒体的指向和大众舆论都在强撸道德责任。人肉翟欣欣的好事者们,多面开化。抨击翟欣欣的主流媒体,口径一致:“骗局婚姻”。人们早已忘记苏享茂的死亡,却持续沉醉在道德的啤酒花里义愤填膺。很多人,甚至分不清是“苏茂享”还是“苏享茂”,就被卷入这场道德论战里难以分辨。
) ^2 [+ H; ~, M$ i( k/ Y# U4 u& O就因为“苏享茂的死”,从此程序员这种职业就被蒙上“傻缺”的标签。坦白讲,这只是一种想当然的臆断。作为个体人而言,职业属性是会对行为习惯产生影响,但并不会成为核心的力量。实际上,在婚姻里经受骗局的事情并不少见,只是在这件骗局中,有死亡和巨额财产的纠葛,才让这件事情被重视,被关注,被发酵。
, y9 z6 Z1 N- A- n8 v但这些也只是舆论上的一种强撸,并不等于就能改写“苏享茂的死因”。说到底,自杀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自己给自己预设的。以死亡来解脱自己无助,很多时候非但难以解决问题,反而会生出更多问题。2 B& z' }* P9 t) X4 h+ A' K
我们不得不承认“翟欣欣”的存在,是“苏享茂之死”的一个大杀器,但是造成整个悲剧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一个人太异想天开。即便“苏享茂”在商业上算是很成功的程序员,这也只能证明他是个智商很高的人而已,并非就可以证明他情商也很强。
3 _- |+ Y5 k/ e4 z/ e* \- h6 |( k实际上,从人们“挖坟”得来的事件脉络,我们能很清楚的看到,整个恋爱到婚姻的过程是比较匪夷所思的。我们一面唏嘘“苏享茂”的单纯,一面人肉“翟欣欣”的恶毒。总之,这场悲剧好像是导演好的一样,让人觉得逆天又悲愤。
, F- ]- _; t" L/ z1 [# j& X: w+ I6 l! U然而,回到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残酷其实并不少。只是平日里的残酷没有到极限,没有被公诸于众,没有被列队打分,就让人感觉岁月静好。实际上,这样的事件能被舆论推向高潮,主要是它为残酷的现实留下一处出口,让人们可以尽情释放。
1 o& R, p' f. I3 |7 `2 G可惜,舆论历来喜欢玩道德party,总喜欢在别人的悲剧里寻找制高点,总以为帮别人打抱不平就可以成全自己。只是这一切从来都没有站在同理心的位置上进行,所以这种“别人家的悲剧”终究还是一杯难以止饿的下午茶,除却能让嘴巴不停,让你有进食的感觉,一切都毫无意义。- Z9 k2 g. m& ?8 Y# p. d
众所周知,翟欣欣是抓住苏享茂的两个弱点,才最终触发悲剧的。一个是苏享茂个人有“漏税行为”;一个是WePhone有网络电话功能是灰色运营。翟欣欣用这两点威胁苏享茂,称要让其产品下架、倾家荡产。并且索要1000万和三亚的房子。
+ ?; V: }4 e5 `! D我总觉得这些或许才是事件的核心,至于问责婚恋网站,强撸道德责任,说到底还是不愿意面对现实。这个世界本来就很残酷,不会因为一个程序员的自杀就能缓解什么,恰恰是通过这样的狗血事件,让我们明白任何时候都要警惕,尤其是关乎人性和财物的分配时,一定要看清楚人品,也要直面人性的惨淡。! t4 _# x; T7 b0 H- G( Z3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