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4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穿越剧”这么热,如何与小孩谈论生死?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6万

稿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273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12 09:56: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不少家长带着小孩去祭拜亲人,如何谈论生死成为一个很难面对的话题。而近几年穿越小说和穿越剧兴起,让有些孩子对死亡概念逐渐模糊,甚至有孩子以为生命可以穿越可以重生。

专家认为,在孩子面前忌谈死亡,只会让其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死亡,产生错误的观点。

据媒体报道,几年前漳浦县有两名12岁的少女跳进池塘结束生命。有个女孩子还留下遗书称,要穿越到清朝去拍一部电影,让人赫然。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游戏治疗学部理事、主任委员沈丽敏表示,她不太赞成小孩看穿越剧,少数青少年觉得这辈子没有什么作为,死后可以重新开始,想象空间无限大,家长指导是必须的。

台湾辅仁大学心理学博士刘芷佑认为,孩子沉迷穿越剧有逃避现实的因素,如果没有好的情感支持,没有存在感就很危险。

别将死亡简单解释为“睡着了”

刘芷佑解释,中国人不太愿意谈论死亡,包括去参加葬礼,都觉得晦气不让孩子参加。有些孩子到初中对死亡概念都是模糊的,穿越剧混淆生死概念,也是因为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不谈死亡,没机会讨论,现实和虚幻分不清。

他说,儿童四岁左右就会慢慢产生死亡概念,如得不到正确引导,很容易产生错误认知。刘芷佑不建议对小孩用“他们只是睡着了”,“他们只是去旅游”这样的方式来解释死亡。“死亡教育”第一步就是要告诉孩子,死是不可逆转的,是人生规律。

第二步是鼓励孩子和别人讨论内心深处的恐惧和情感,孩子最需要的是“说出来”。第三步,配合儿童的认知和情绪发展阶段特点,用孩子能接受的方法告诉他们死亡的真相,做好安抚工作。

分阶段对孩子进行安抚引导

在国外,都有生命教育课程。上述相关专家建议,作为家长,可以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的特点,进行安抚工作。

第一阶段:0- 2岁

婴幼儿没有确切的死亡概念,认为死亡只有“在和不在”,“有和没有”的区别,孩子有分离或者剥夺的情绪感受。这个阶段家长可以用一些比喻拟人的方法解释死亡,例如孩子心爱的玩具坏了,没有办法修复,就是死亡。

第二阶段:2- 7岁

幼儿认为死亡是真实的,生者和死者会分离,有时会对死亡产出神奇的想法,比如会变成天使。孩子有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父母需要告知,死亡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对于恐惧,父母要做好安抚,可以跟他们说:“某某人死了,再也不会回来了,这让你很难过。你如果感到不舒服,很伤心,想不想讲出来?爸爸妈妈会一直在这里陪你。”

第三阶段:7- 12岁

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性,开始和成年人一样会产生悲伤的情绪。这时候他们会认为死亡是不可逆的,死亡有内外在的原因。他们对死亡的恐惧增加,认为死者仍然有生理机能,但死亡是最终的结局。这时候家长应从科学的角度解释,让他们以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可以带他们去自然博物馆、科技馆,看看人是如何出生、长大、老去、死亡,平静地告诉他们,他们就不会害怕,反而会欣然接受。

第四阶段:12岁以上

青少年把死亡堪称是整个生命过程的一部分,且具有个人的意义。认为死亡是最终的事情,他们会对死亡感到焦虑。所以,若他们遇到困惑,不要试图主动靠近、给予帮助,更不要企图去淡化孩子的悲伤。你只需要在那里,做好准备,能让他们随时向你求助。

刘芷佑介绍,她曾经做过一个案例,当然这样的做法是有争议的,让高中的学生去参观殡仪馆,给学生上生命教育的课程,发现半年内学生是有恐惧的情绪在,但是在两年后发现学生表现对生命会更为尊重和更积极。但是刘芷佑也不建议对太小的小孩谈论,例如幼儿园时期的孩子就会过早。

链接

国外学校“生命教育课程”怎么谈生死

英国

在英国人眼中,尊重生命是最基本的素养。在英国的教育中,要求孩子尊重的对象不仅局限于家人和朋友,还包括对所有生命都有爱心和责任感。喜爱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把珍惜和爱护动物作为切入口,教导孩子珍爱生命是英国幼儿园、小学普遍采取的方式。

韩国

“模拟葬礼”韩国有多种叫法,也称为“入棺体验”、“临终体验”,主要环节有专家讲座、书写遗书、进入棺材模拟死亡等,让参加者通过体验更加珍爱生命,并以更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从而降低韩国的自杀率。韩国这种关于生死的体验活动已经开展到了中小学。

美国

从20世纪60年代起,死亡教育逐渐成为美国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8 J: ^. F' |( g# x8 q
: c8 M' A- r% E

, A. k; }6 @$ C, _$ A, @) \1 {

美国中小学的死亡教育具有科学完整的内容,针对这些内容和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开设了正式的死亡教育课程,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作为辅助。有许多中小学将死亡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健康教育、社会研究、文学等课程中。

德国

近年来,德累斯顿卫生博物馆每年都会举办短寿展。博物馆里展示着两千多名短寿者的档案资料,且按名人、普通人分别陈列在玻璃柜中,每个柜中都有短寿者的详细说明、照片和生前使用物品。这些短寿者的平均年龄不到29岁。短寿展已作为德国联邦卫生教育机构的项目,每年在各个城市的博物馆里定期举行。

  l6 }# _1 d0 D2 e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 `' _5 w; v, u7 W( P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4-6-17 20:04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 5101080200038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