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北相对的两座大山上,各有一个寺院。 他们相互之间的见解、主张不完全相同,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 每天早上,两个寺院分别派一个小和尚到山下的市场去买菜。两个小和尚血气方刚、年轻气盛、互不服气,在市场上相遇,经常或明或暗地较劲使力,互使技巧。 一天,南寺院的小和尚问:“你到哪里去?” 北寺院的小和尚答道:“脚到哪里我就到哪里。” 南寺院的小和尚听到他这样说,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买完了菜,他回到寺院向师父请教,师父说:“下次你碰见他的时候,就用同样的话问他,如果他还是那样回答,你就说:‘你没有脚,你到哪里去?’这样你就能击败他了。” 小和尚听完,心里非常高兴。 第二天早上,南寺院的小和尚又问道:“你到哪里去?” 北寺院的小和尚答道:“今天的白菜很新鲜。” 答案完全出乎意料,南寺院的小和尚一时语塞。回到寺院,师父见小和尚满脸晦气,便问道:“难道我教给你的方法不灵吗?” 小和尚便将早上的事如实讲了出来,师父听了哭笑不得,对小和尚说:“那你可以反问他哪一天的白菜不新鲜呢?” 小和尚眼睛一亮,心想:“明天一定能取胜!” 第三天早上,南寺院的小和尚又碰见了北寺院的小和尚,于是问道:“你到哪里去?” 北寺院的小和尚反问:“你又到哪里去呢?” 南寺院的小和尚又没有话了。 师父知道了他们的对话之后,语重心长地感叹道:“别人的东西永远是别人的,只有自己悟出的才是自己的!” 这一哲理故事对我们教育事业有很丰富的启示。细细想来,其实,学习外地经验也是如此。在很多地方,学习先进经验只学到一些皮毛而没学到他们的本质,轰轰烈烈学杜郎口,轰轰烈烈学衡水,轰轰烈烈学潍坊,轰轰烈烈学黄冈,但最后人家还是人家,我们还是我们。在有些人的心目中,出外学习就是学习别人的操作技巧,其实这不是根本,根本在于其精神。例如,参观完杜郎口后,有些学校改变了课桌摆放方式,但改变一下课桌摆放方式就成杜郎口了吗?学习先进经验还要注意与其配套的东西。 所以关键是自己悟,悟出自己的东西,如果悟不出不是笨就是不肯下劲。 当然不是说不学习别人,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别人的再好那是别人的,只有深入思考,才能悟出别人成功的深邃,否则只能学到皮毛,最后落个邯郸学步的下场。 其实更多的时候学什么如何学等问题也不是校长说得算的,还得听上级有关部门的。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比如我们认为某种教学法适合自己的学校,结果上级有关部门却强行推荐另外一种方法,结果只得按别人的要求来做。 创造出自己的东西仍然任重道远。2 r5 V$ Y& c" Z( h$ H; t; H
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 ]$ F0 r- r6 T. O; g' A-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