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4日,是中国第3个国家宪法日。这一天,“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在浙江省杭州市开馆。杭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起草地。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了“五四宪法”。设立“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对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推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具有重要意义。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 深读注意到,“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恢复了毛泽东主席昔时在30号楼办公时的会议室、会客室、办公室、休息室等场景。会议室按当时的原貌,桌上摆放着昔时应用过的白瓷杯和6B铅笔。 由32人组成的宪法起草委员会 据介绍,“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收藏了大量珍贵文物、文献资料和历史档案。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收藏了大量珍贵文物、文献资料和历史档案 深读查阅资料发现, 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之初,因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就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制定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 但随着经济逐渐复苏,社会日趋稳定,新生政权已经巩固,《共同纲领》已经不能满足过渡时期的政权需要。 中央在经过酝酿讨论之后决定:尽快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 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由32人组成,包括毛泽东、朱德、陈伯达、胡乔木、宋庆龄、马叙伦、马寅初、李济深、李维汉、田家英等等。 委员会主席由毛泽东担任,李维汉任秘书长,毛泽东秘书田家英协助。委员名单由毛泽东提出,构成比例为:民主党派如民革、民盟、民建各2位,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位。 此后中共中央成立了宪法起草小组为宪法起草的核心,成员四人:毛泽东、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后三者当时都是毛泽东的秘书。 1953年12月27日,毛泽东带领宪法起草小组,前往杭州亲自起草宪法。 1953年3月初,毛泽东在修改审定的《宪法草案初稿说明》中指出:“宪法的基本任务,就是要从国家的制度、国家的权力和人民的权利等方面作出正确的适合历史需要的规定,使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的完成获有法律上的保证。宪法草案的主要努力,首先用在这个目的上。”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收藏了大量珍贵文物、文献资料和历史档案 据参与“五四宪法”制定的法学家董成美教授回忆,宪法起草小组成员、毛泽东秘书田家英“在宪法起草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很多条文都是由田家英亲自起草的”。 田家英非常聪明,“常常一夜能把苏联民法教材看完,第二天早上就向我提出这本教材的好处和不足之处,能提出许多令人吃惊的意见。”董成美说,“五四宪法”主要参考的还是前苏联及东欧人民民主主义国家的宪法资料。 1954年3月23日,“五四宪法”初稿完成。1954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获得通过。 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 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宪法由全国人大制定。 效力仅次于宪法的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比如刑法、民法通则、物权法等;效力低于法律的是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效力低于行政法规的是部委规章,由国务院所属部委制定。 我国至今曾颁布了四部宪法:分别是1954年9月、1975年1月、1978年3月和1982年12月先后制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12月4日颁布),并经历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四次修订。 第一次修订: 1988年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改。主要内容: 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对土地不得出租的规定作了修改,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第二次修订:1993年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改。主要内容: 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正式写进宪法。 第三次修订:1999年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改。主要内容: 将邓小平理论写进宪法;增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四次修订: 2004年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四次修改。主要内容: 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私产入宪”和“人权入宪”成为两大亮点。 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私有财产权、人身自由权、人格权、人权、住宅权、言论自由权、休息权、受教育权、获得帮助权、监督权。 白瓷杯为何叫政权杯?毛主席用的是什么铅笔? 杭州北山路62号(原84号大院),树木成荫,悠然寂静。 1953年12月28日至1954年3月14日,毛泽东率领宪法起草小组成员,在杭州北山街84号大院30号楼起草了宪法草案初稿,史称“西湖稿”,为1954年宪法的正式诞生奠定了重要基础。 路过的人可能不会想到,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就在这里诞生——1953年12月28日至1954年3月14日,毛泽东主席率领宪法起草小组成员历时77天,在84号大院30号楼完成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初稿,史称“西湖稿”,为宪法草案的修改完善和宪法的正式诞生奠定了重要基础,美丽的杭州西湖也因此幸运地载入了中国宪法史。 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 据杭州日报报道,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由五四宪法起草小组杭州办公点旧址——北山街84号大院30号楼和栖霞岭54-58号整合组成。 前者主要功能为复原陈列,展示毛主席及宪法起草小组在杭州起草五四宪法期间相关的实物、照片等;后者主要功能为辅助陈列,准备用于五四宪法档案史料陈列、研究、法制教育和附属设施。 陈列馆序厅正中,摆放着一尊毛主席坐像 陈列馆序厅正中,摆放着一尊毛主席坐像,坐像后面的配景墙上,是主席昔时在来杭州的火车上对随行人员说的一段话:“治国,须有一部大法。咱们此次去杭州,便是为了能集中精力做好这件立国安邦的小事。” 一座都会和一部法往后结下了不解之缘。 白瓷杯为何叫政权杯?毛主席用的是什么铅笔? 陈列馆西侧的平房,恢复了毛泽东主席昔时在30号楼办公时的会议室、会客室、办公室、休息室等场景。
陈列馆西侧恢复后的会议室,按照当时的原貌摆放着昔时用过的白瓷杯和6B铅笔 会议室按当时的原貌,桌上摆放着昔时应用过的白瓷杯和6B铅笔。细看杯子,盖钮是一个紧握的拳头,所以又叫“拳头杯”,是开国早期景德镇的工艺巨匠为新政权的出生创作的。 手柄,是相连的镰刀和锤头,意味工农联盟新政权,因此又叫“政权杯”。 而6B铅笔,是德国的施德楼牌,它的特色是色彩黑,笔心软,誊写流利,笔迹清楚,很适合于写大字,昔时毛主席很爱用。 主席很爱喝杭州的龙井茶,但是主席办公室的杯子倒是空的。原来,主席喝完茶水后,连茶叶也掏进去吃了。他说茶叶有营养,倒了可惜。 ( c9 g5 {; d' }% K
' W _, L& l R u
% w f) a* d* n& N3 P; n- y7 T休息室内的家具大部门是昔时用过的原件,主席曾对身旁的工作人员说:“我爱上了西湖,杭州是我的第二家乡。”每次到杭州,主席总是说“到家了!”主席还屡次说“杭州山好、水好、人更好”。 主席爱好爬山,在草拟宪法的77天时间里,主席爬了西湖周边30多座山,体重加重了近10斤。 一次主席爬山,工作人员顺手砍了一株竹子,给他做了根拐杖,主席很喜欢,带回了北京,留在身旁用,起初爬山海关等处所用的也是这根竹杖。 这根竹杖原件现保存于中南海丰泽园毛主席旧居,摆设馆展出了这根竹杖的复制件。 + [8 Y8 j E2 ?& x( r4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