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3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广东著名书法家李伟逝世 享年89岁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6万

稿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273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0:38: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人生得以翰墨为乐,夫复何求!”终生与墨结缘,11月27日,年近九旬的书法家李伟老先生驾鹤仙西去。粤剧艺术博物馆、广州金融街、海珠湿地、莲花山摩岩、广州碑林……广州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他的墨迹。据其家人介绍,即便到了八九十岁的高龄,只要不生病,老先生每日上下午都会坚持在家中书房书写各一小时。

书法家李伟,1927年生,广东番禺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艺术委员、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书坛隶书代表人物之一。早年从师于岭南一代宗师吴子复,为其入室弟子。有作品刻立于“黄河碑林”、“广州碑林”、“莲花山摩崖石刻”等处。其代表作有广州市郊大型立碑《龙洞水库建设碑记》、番禺宝墨园大型壁画“清明上河图”跋等。

李伟先后多次在广州、香港等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1996年秋,时任副总理朱镕基在参观全国文史研究馆书画展时,对李伟的书法作品甚为赞赏。受文史研究馆所托,李伟书写《曹孟德观沧海》送赠朱镕基。李伟书法专著计有:《李伟隶书集》《李伟书法作品选》《李伟书法选》《李伟师生书法作品选》《李伟临汉隶六种》《李伟书法集》等多种。

2009年国庆60周年前夕,中国文联向李伟颁发“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六十周年”荣誉证书,以褒奖其在书法领域中所作出的贡献;李伟又应邀参加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翰墨春秋——百位老书法家作品展”, 该展览作品展览后全部由中国文字博物馆收藏并长期在该馆展出。

李伟数十年如一日培育后学,让吴门隶书得以薪火相传,现弟子中不少人已成为书坛之中坚力量。

李伟

写好人生每一个字

“书法写出来要让群众满意。”李伟曾经向身边亲友表示,自己做事一向作风认真,故此有时会比旁人慢。他的家人袁动群说,对于求字人,无论身份如何,老先生都一视同仁,写字非常严谨。每一个字,都力求写好。

记者了解到,李伟的严谨认真,在书坛内是口碑载道的。一个尽人皆知的例子便是他因写碑文而致罹患中风。1992年10月4日,广州市政府派出书法家代表团前往日本福冈市交流,李伟是其中一员。在日本十天,代表团行程很满。刚回到广州,李伟又接到为龙洞水库书写碑文的任务。

书写前李伟做了大量准备,熟读一千多字的碑文。翌年年初,李伟动笔。碑高6米,宽7米,李伟日以继夜,一丝不苟,三日三夜终于完成。结果写完碑文的第二天去喝早茶时就中风了,所幸抢救及时,数月后恢复过来,左侧肢体稍有不便,但记忆力仍在,右手仍能书写。

李伟在莲花山的墨迹。

曾参加慈善拍卖

近年广州相关设施建设,李伟也都积极支持,应约题名——仁威祖庙、广州民间金融街、海珠湿地、万亩果园湿地、粤剧艺术博物馆、广府庙会、洲头咀隧道……吴门书风,更加深刻进城市肌理。

2013年,广州日报书画院在从化举办慈善拍卖活动,李伟将自己作品捐出。“当时拍卖价格还是蛮高”,参加活动一名工作人员介绍。

不论为公为私,李伟从无敷衍之作,虽已年近90高龄,仍是笔笔用心,书风平和素朴。“如果不够精神,我是不会写的。”

李伟从艺数十载,他牢牢记住了他的老师吴子复告诫他的话:写字要沉得住气,不要快变,写到出神入化时境界自出。李伟严遵师嘱,如其所言:人生得以翰墨为乐,夫复何求!

师承:而立之年拜师吴子复,收百余门生一视同仁

出生在番禺米商家庭的李伟自而立之年拜师吴子复。吴子复以隶书名世,李伟也喜爱隶书。

家人曾记述李伟之语称:“几十年我只拜过吴老一位老师。我早就将老师视作亲人,以至于,老师的生前好友我会保持来往,其生前不是很友好的,我不会与之来往。好朋友连登说我 严守师承 ,就是这个原因。”

师事吴子复之初,李伟先学素描、油画,然后才习书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李伟在美术社工作。他认为,学习西方艺术可创新思维,也能使书法线条更具立体感。

李伟习书路子,谨遵师命,严守规矩。吴子复主张学习汉碑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其整理出六种重要的汉碑:《礼器碑》、《张迁碑》、《西狭颂》、《石门颂》、《郙阁颂》、《校官碑》。


, M( Y/ b7 r+ d4 }% `* ^1 H

: h, {  @& d5 ]# @/ n# {

7 U/ N; U8 r5 H# h, f, J

李伟自上世纪70年代末起,历时12年,精心整理临摹出“六碑”,后经汇总出版《李伟临汉隶六种》,其自注释文、撰写理论,为习书者答疑解惑。

吴子复收徒,必须轻名利而重艺术,品沉实而不张扬。李伟收学生,也首重人品,师生、同学以墨缘和合。老先生对学生的态度,有时候比对家人还好。李伟生前曾说:“这辈子就做了两件事:一是写字,将一生都献给隶书了;另外是做教书匠,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学生身上。”李伟的学生,最年长的与他同龄,最小的收徒时只有4岁。

百余门生,任你是达官显宦,或是平民百姓,李伟均直呼其名,一视同仁,从不厚此薄彼。

  n4 w6 i0 ]' T2 M7 Y+ h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4-6-26 20:34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 5101080200038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