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4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女性就业难”是社会的隐痛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稿子

1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643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0 15:32: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作者:胡印斌
  女性就业难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随着高校女生比例的不断上升和“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女性在职场上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11月24日,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中心发布的《2016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显示,女性劳动参与率与工资水平均低于男性,女性在就业和晋升过程都受到限制。(《中国青年报》11月28日)
  事实上,女性就业难一直是舆论高度关注的话题。每年的毕业季,都会引来公众吐槽。某种程度上讲,这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由来已久的深刻隐痛。
  而与之对应的则是,对于这种强烈的诉求,目前的社会政策还鲜有积极回应。尽管男女平权已经不成问题,至少没有人公开歧视女性,而诸多劳动法规也一再强调公平就业,然而在现实操作中,女性在平等就业、公正评价等方面,仍面临着极大的困难。无论是从入职的难度、升职的空间,还是薪酬的分配、权利的实现等,均与男性有一定差别。
  这一点,从前述《2016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中,均有详尽的数据支撑。比如,女性收入低于男性收入的状况多年未有改变,近10年与过去相比还有扩大趋势。女性管理者中高层管理者的占比只有13.67%,女性管理者的收入为男性的93.4%。在19个行业大类中,女性多集中在进入门槛、技术含量和收入水平偏低的行业。等等。
  这些还只是高度概括后的呈现,具体到现实生活,相信很多人都有清晰的体感来佐证这些数据。女性就业长期被“抑制”、被“歧视”,甚至也会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定例”,即女性在就业上与男性是有“差等”的,这种“差等”的存在也具有某种合理性。这实际上也对女性就业在社会认知上产生某种“规训”,逼迫女性接受、就范。 可见,女性就业难应该是一个整体性的社会问题,亟待从社会文化乃至制度体系求解。一方面,社会已经习惯或者固化了对于女性就业的“偏见”,很多人非但意识不到这种不公平有碍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也会损害一个社会总体公平公正的实现。换言之,女性的就业歧视不仅仅是女性的困惑,也是社会公众普遍的伤痛。女性权利的不彰,也是社会公众正当权利的损失。
  另一方面,相关社会政策尽管也提倡平权,却鲜见明晰具体的规定,更不要说有针对性的解放妇女的政策。很多女性权利只是停留在表面,更像是一种表态性质的敷衍。以众所瞩目的二孩政策为例,这一政策出台以后,感觉到压力陡增的往往首先是女性,而我们却看不到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比如,能不能切实调整中小学上下学时间,能不能提供更多的高质量托幼机构等等。
  女性不只是“另一半”,很多时候,女性负责承担的很多家庭事物属于“隐性劳动”,往往看不到很明显的绩效,女性的大量付出也因此被低估甚至忽略。而女性在下一代培养等等方面的劳动,却是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其在人口生产、人才养成的劳动,无论怎么估量都不过分。
  我们既要反对那种将男女混杂、缺乏明显界限的“混同”,更要反对那种无视男女分工、片面强调同一性的做法。一个健康有序的社会,首先应该是一个承认男女有别、且尊重这种差别的社会。(胡印斌)

8 z" z+ ^4 O# ]: e+ a2 [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4-6-26 20:37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 5101080200038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