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花溪区环保举报热线12369不久前接到一个群众举报,称当地尖山村的一个地下水出水口水体被污染,颜色发黑,并伴有恶臭,直接影响到当地饮用水供应。 环保局接报后,调查发现是当地一家小化工厂的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向了溶洞。 当地村民讲,这里的地下水含钠量特别低,相当于天然矿泉水的标准,甘甜可口。由于水体受到污染,不仅当地居民的饮水受到了影响,就连附近的两个矿泉水厂也遭了殃。 矿泉水厂老板侯招宇:这个污水把我们害苦了。我们这个厂,好好的几十年的厂就垮掉破产了。一百多米深打出来的水有异味,而且是黑色的。 记者:异味是什么味道? 侯招宇:农药的味道。发现被污染了以后,我们第一时间就打了12369投诉(举报)电话。 接到举报后,花溪区环保局监察大队第一时间通知监测部门,对水质进行分析,同时对整个片区进行污染源排查。 环保局调查人员根据地下水的流向,从下游向上游进行逐一排查。终于在上游十几公里外的马洞村一个所谓的防火材料厂发现了情况。 贵州贵阳花溪区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 吴忠斌:大门是紧闭的,我们也进不去,从侧面果园绕过去的过程中,就发现了它生产废水的一个水池,一般正常的工业企业排放废水是敞开式的,它全都用钢化板进行覆盖。 这个废水池,企业主隐蔽的非常巧妙,池子的上方用钢化板盖住,然后又用黑色的防晒布、杂草等伪装起来,如果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这里有一个水池。 记者:你们是怎么找的? 贵州贵阳花溪区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吴忠斌:是靠味道,刺鼻的化学药味,使我们监察人员连眼睛都睁不开。 据调查人员介绍,因为大门紧闭,要想进入生产车间,只有从水池边绕进去。调查人员脚踩到铁板上是一颤一颤的,感觉下面是空的。 吴忠斌:那时还看不见,因为它主要就是盖的,这时候我们就把盖打开,打开以后发现里头有加工生产的水胶鞋、水套,还有防毒面具。 据测量,当时存放废水的池子长约9米,宽约5米,池内存废液约70吨。 记者:当时水多吗? 吴忠彬:水也多啊,当时都是满的。水就从这儿出来,这儿埋了一个管。 记者:从这儿下去的。 吴忠彬:下去到他挖的这个池子这儿。 调查人员发现,在污水沉积池内没有设置任何防渗措施,沉积池内的废水只是经过简单沉淀就通过一根白色塑料管道排出,顺着这根管子,检查人员沿着山路整整走了70多米,最终通到了一个两米见方的溶洞口。 吴忠斌:它的管子是这样竖下去的,这个地方和生产车间气味一样,根本站不住人,简直就受不了。你要是不顺着它排水管的话,你还真难发现这个洞,它的生产废水就排到地下溶洞,地质专家分析,这个溶洞与矿泉水厂水源是连通的。现在把这边污染源断了,那边水就好了,那就更加证明了它的污染对我们下游水质的污染。 沉积池内液体的采样监测报告显示:废水中苯、甲苯分别超标145倍和2359倍,其中化学需氧量COD高达107200mg/l,超过国家标准1071倍。 吴忠斌:这种行为已经吻合我们国家、国务院颁布的两高司法解释,利用渗井、渗坑(排放有毒污染物),可以定为环境污染罪,让公安机关进行处理。 污染罪魁祸首竟是制毒窝点 那么这家排污企业到底是家什么企业?是生产什么的企业?为什么选择在这样一个地点进行生产? 当地环保局调查人员在公安干警的配合下,为了弄清楚这个厂子的内部情况,由于没有钥匙,想要进到厂内取证,只能把厂子的门撬开。 调查人员进入厂内,发现厂房内堆放着几十个大桶,在二楼的房间内还发现了各种仪器。 在发现烧瓶、漏斗等设备的同时,调查人员还发现了很多“扑尔伪麻片”的空盒子,难道这里是个生产假药的工厂? 记者在现场解到,这里地理位置居高临下,极其隐蔽,并且非常适合逃跑。另外这个地方距离当地的水库仅有500米,同时也是饮用水源的二级保护区。 在距离这个厂房不远的另一个厂房内,调查人员发现了更多的原料桶和专业的生产器具,存有氨水、甲醇等大量化工原料,屋外空地上还存放着数十灌“溴素”。同时,还发现了几麻袋的扑尔伪麻片的空包装。 厂房内存放的反应釜、离心机、还有其他搅拌机等生产工具,再加上是利用扑尔伪麻片作为原料,经过调查人员分析,可以确定这个地方是通过提炼麻黄素,再利用溴元素合成冰毒,从事违禁化学品生产的窝点。 贵州贵阳花溪区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 吴忠斌:这里还有比方说它溴素的罐子,还有一些危险废物,还有危险化学品,都在这里封存,在这个案子全部告破以后,我们将会根据国家关于危险废物保护法的规定,对于危废的,交给省固废中心进行无害化处理。属于危险化学品的,按照安监部门的管理要求进行转移,进行处理处置。 这是贵州省环保厅今年开展环保“风暴”行动以来,查处的第一个被公安部挂牌督办的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的相关规定,这个非法加工点的行为被认定为污染环境罪。此案已经正式移交公安机关,据初步调查,共有10余人涉案,已经抓捕6人,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侦破当中。 & J% J9 w& T$ a( s. \( B3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