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从成都市相关部门了解到,成都将加快城市生态修复过程,规划形成“六河、百渠、十湖、八湿地”的水网体系,并打造亭台楼阁游船码头等人文设施等,彰显“小桥流水人家”的水都魅力。
$ E" ]- w% [, n- S: l# m3 O西郊河-浣花溪水文化廊道示范段效果图。 重拳治水:规划形成“六河、百渠、十湖、八湿地”水网体系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诗人杜甫眼中,成都千河汇聚,商业繁荣的景象。成都,是个因水而生,因水而繁盛的城市。历史上的成都河流密如蛛网,但后来,御河、金水河等重要水系逐渐消失。成都能不能再现“六河贯都、百水润城”盛景,让今天的市民感受到,河湖与城市在共同呼吸的活力?
) Y: n* @, F2 B+ W 水的生机,将重现于市民的日常生活中。打通断头河、敞开盖板河、拆除障碍物、增设绿化带,成都市将在未来三年重拳治水。记者从成都市相关部门了解到,成都将加快城市生态修复过程,规划形成“六河、百渠、十湖、八湿地”的水网体系,并打造亭台楼阁游船码头等人文设施等,彰显“小桥流水人家”的水都魅力。
9 Q6 `: `, O O) k$ T历史上的成都2 L8 N! ~" N, ]" w5 t* z; X
河流密布的“活水之城”将重现陆游的“成都记忆”
4 {% S4 D1 h+ X5 }9 N i1 L “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诗人陆游曾用诗句,兴致勃勃地描绘出西郊河到浣花溪一带的花卉盛况。, D, t8 K- L8 W% S% h
来自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的资料显示,早在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当时的西川节度使高骈为防御南诏侵扰,就在扩建罗城(外城)时,截断郫江,引水进入新开的清远江(又叫油子河、府河),与城南检江(南河)相接,以固城防,为成都奠定了“二江抱城”的格局,并一直保持到今天。此后,被截断的郫江下游河段逐步淤填,高骈又开辟西濠护城,即今西郊河、饮马河的前身。$ _2 i5 g$ ?" y. p
此后很长时间,西郊河、饮马河、南河、府河围合,为成都点缀了一条“翡翠项链”,其间河渠纵横,孕育了成都独有的文化气质。0 l' ]# U# p7 e/ @" M0 X) O
到上世纪90年代,西郊河、饮马河因城市建设填埋覆盖而残缺不全。尽管后来数次整治,却依旧未能恢复原来的样貌。据介绍,成都现有河流中,目前约有30处河道岸线不通、457处河道滨河道路不通、233处河道滨河绿化不通。 \0 U% `) m5 M# R1 D& X" |
为了恢复历史记忆,作为成都“宜居水岸工程”系列项目之一,西郊河-浣花溪水文化廊道示范段项目、二道河流域整治项目、摸底河流域整治项目,以及摩诃池项目,将先期启动建设。陆游的“成都记忆”,也将在现代重现。
5 }: J6 |( V1 n! L) J0 q6 y宜居水岸规划' _9 x! s/ d" `* S) o$ |) d
水文化走廊串起古城风韵 增游船码头恢复游江盛世: |/ b) R$ W% q4 L2 c
根据规划,西郊河-浣花溪水文化廊道示范段,具体包括西郊河(长约1.5公里)、饮马河(长约0.9公里)、浣花溪(长约3.3公里)、干河(长约1.6公里)。7 s" a, Z" y2 o1 I
除了恢复水质,重现西郊河-浣花溪一带的文化胜景,也被放在重要位置加以考量。据规划部门介绍,该河段串联了浣花溪、杜甫草堂、文化公园和琴台路等8处文化点位,将以凸显成都古城格局和历史文化为目标,打造集商业休闲、景观展示、市民游憩于一体的古城水文化体验长廊。同时,改造中还将新增(改造)包括千诗碑、浣花山庄、润园、少城国际民俗体验区等7处文化点位,并结合各自资源特色发展文化创意、休闲商业等特色产业。
6 y3 t) d3 ?: U8 {3 ` v5 s3 k 不仅如此,结合增设景观点位,该项目还将打造“一河十五景”的文化步道。其中,围绕打造“十三桥”文化景观,将新建4座文化桥梁,改造提升9座桥梁,展现古城历史韵味;还原城墙城门,打造散花楼、存梅亭以及甲府园等亭台楼园和汇水点景观,并在以上三处新增游船码头,恢复游江盛世等。9 v( q7 M/ c0 _# L! [) w
根据计划,该项目近期将对河道两侧规划控制线范围以及新二村等节点实施综合整治改造,力争2017年底建成。远期则将结合城市设计实施区域保护性开发。
; T6 |2 ]4 M e2 {送仙桥现小桥流水人家7 Q; x, w+ o* m# e2 H
摩诃池打造滨水文化游赏场所9 E4 y! W8 E1 o* O
按照“宜居水岸工程”实施方案,整个水网体系将实现七水共治、三脉贯通。“七水”,即洪水、内涝水、污水、雨水、自来水、中水、调配水;“三脉”,即文脉、水脉和绿脉。) N& ]4 R5 [5 Q, T: l
全长21.3公里的摸底河,流经送仙桥等人口稠密地区,先期启动的示范段建设长约3公里,其规划目标是:以提升居住环境、增加居民活动场所为目标,打造集宜居、环境、游憩活动、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小桥流水人家”宜居水岸。
% Q8 P+ _3 g" w 改善水质、打通滨河通道和增设绿化是这一河段的改造重点。据介绍,摸底河沿线的9个排污口将被截污,此外,深隧工程的实施也将有效改善这一河段水质。
3 L6 w( j& {% Q; c5 ? 在送仙桥一带,不仅两处不通的河道将被重新打通,沿岸建筑、河堤驳岸和滨河植被也将得到整体提升。该项目将重点围绕“小桥流水人家”的宜居文化主题,对沿岸建筑、河堤驳岸、滨河植被等进行景观风貌提升。此外,在河岸还将增设开敞空间,方便植入社区活动设施。在塑造特色产业功能上,将以送仙桥古玩市场为基础,强化文化博览、收藏鉴定、藏品拍卖等相关产业功能,打造为送仙桥文博中心。: }4 K& u) X1 h7 ~
备受关注的摩诃池项目,则将以展现成都历史文化和城市特色为目标,启动摩诃池古湖泊恢复实施工程,打造滨水文化游赏场所。
6 F. P! E% z: }, U8 }治水( A: _% e1 N0 Y7 B
深隧工程排污治涝 562个排污口全面截污7 L# I7 @% b) _' `4 W
目前,成都中心城区水系由6条主河道、76条支渠组成,总长约583公里。尽管水网纵横交织,但缺乏系统治理,普遍存在河道水质差、水量不足,水系、河岸和风道不通,水景观缺乏特色、品质不高等问题,需要全面系统地实施综合整治。7 h) c& x9 b! n5 g2 F1 x
系统治水工程包括黑臭河道治理、截污清淤工程、引水工程和管网扩能改造四个方面。5 I, n Y/ s! o: `- J3 M3 s
为了提升河水的“清洁度”,一方面,成都将利用面源治理和活水循环等手法,对黑臭水体进行治理,另一方面,还将对全市562个排污口全面截污,并对中心城区河道清淤。7 `; w( R1 y. N/ e2 c' B) ~
为给河水“增量”,成都计划实施引水工程,同时新建10座再生水厂,将中水回用率提升至60%,从而补充支流沟渠的景观用水。
8 L7 E$ f) m5 B/ w5 y* U 值得关注的是,成都正加快研究论证污水深隧工程建设的详细方案。污水深隧工程目前在国内仅有广州和武汉引进,通过建设在地表30米以下的深层大型隧道,直接连接到污水处理厂或城市下游。当位于上层的城市老旧污水管网超负荷运转或是突发洪涝灾害时,污水深隧管道就能及时发挥大型排水功能,既实现了防洪排涝又让中心城区污水可控可调。4 V7 H/ E- X* q9 G% T
此外,在89个易淹区,成都还将实施改造工程,改扩建8座污水处理厂,新建雨污水管网逾千公里。9 A% s, ?6 d; O
连水
2 \* Q$ i9 j' V. `# a1 a$ G水系通河岸通风道通 中心城区水系长度将增至660.6公里
8 _+ G+ V: }5 | 如果水系不通、河岸不通、风道不通,即便水资源再丰富,也不能连点成线、串线成景。“水岸三通”工程就是要实现水系通、河岸通、风道通。' o8 z" n+ d$ A$ S4 Q' o: s9 t2 Q# N
在“水系通”方面,成都计划先后恢复御河、金河局部河段,恢复摩诃池,同时打通桃花江、三吏堰等近20条断头河,敞开二道河等约10条盖板河。据悉,连通水系后,成都中心城区水系长度将由583公里增加至660.6公里,水面面积由4.45平方公里增加至28.58平方公里。
& L3 w& k3 e! A$ v& j0 x' ` 为了实现河岸连通,成都还将对河道两侧保护区范围内的违法建筑、违法侵占等情况进行清查,打通中心城区所有断头河道。
( d) R: x# h. t" G' R4 B 此外,成都还提出,要依托河道,构建“6+X”通风廊道系统。“6”,指6条引导东北和西北方向软轻风贯穿城区的一级通风廊道;“X”,则是多条连通建设区内河道、公园、绿地、道路、低矮分散建筑群等通风能力较强区域的二级通风廊道。
/ l$ W8 l1 ]9 i. `1 k; Y 在宜居水岸工程中,成都将通过新增支流沟渠等方式,使水系连通并形成城市廊道,从而实现风道通。8 @7 s9 t u2 p( y) j- J
亲水1 _* M. i4 e* s* g4 h
彰显成都特色水文化 传承城市水蕴- V! G. }" A6 U
成都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此次宜居水岸工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传承城市水蕴。为此,在水生态治理同时,水岸景观提升也被放在重要位置。通过三年的宜居水岸工程,成都将营造百水润城、水清岸绿的水环境和开敞宜人的水景观。
% V0 r9 |! Q" W' C- b | 河岸提升重点,是对两岸进行生态化和亲水性改造,通过减少河道两侧建筑物,增加绿化面积,增加开敞空间和景观节点。1 k# }! u# J2 S0 P
为提升滨水区域宜居品质,成都将打造滨水景观小品,实施滨水特色种植,整治沿河建筑立面,丰富两岸邻里交往与游憩活动场所。
* t( {/ q! v2 H 此外,沿河桥梁也将成为重现成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沿河特色街区的打造则将在少城片区、青羊宫片区、浣花溪片区等街区,按小街区规制要求率先启动。华西都市报记者赖芳杰实习生丁峰 $ Y. C* Y3 n% x+ U; [
2 @5 @0 H6 G: Y5 U* T* U( y+ G/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