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创新 要把“建强创新主体”作为重要着力点,支持在蓉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大力建设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积极培育世界一流企业。要把“激活创新主体”作为另一个重要着力点,让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竞相迸发 哪里集聚集约创新 要优化空间布局,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建设创新的“源创区”,依托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区、经开区三大产业板块建设创新的“引领区”,依托各个层级的产业园区建设创新的“拓展区”。要优化三次产业链条创新 创新路径 要重点在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生物医药、信息安全、核动力、新型显示技术、中医药现代化等领域推进原始创新,努力掌握一批关键技术。积极参与国内国际科技研发分工合作,通过“走出去”实现“引进来” 创新抓手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率先在制度创新、模式创新上取得突破;成都科学城要坚持“创新为魂,科技立城”;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促进双创成果充分转化、加快见效 保障创新 要坚持政府和市场双向发力,大力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发展、金融支撑、开放合作“四大战略”,强化政策、组织、法治、服务和舆论“五大保障”。要大力推动校院地创新合作制度化常态化 新的历史起点上,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科技创新之路,成都怎么走?昨日,成都市科技创新大会暨“2016创交会”“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总结大会召开,对成都的科技创新之路进行了部署。 成都商报记者从会上获悉,成都将在解决“谁来创新”、“哪里集聚集约创新”、“创新路径”、“创新抓手”、“保障创新”五个问题上争取突破,为城市的未来争取先机。 坚持“建强”与“激活”创新主体并重,在解决“谁来创新”问题上有突破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成都正站在新的发展起点,科技创新是城市实现自我抱负的依靠。谁来创新?谁是创新主体?如何建强、激活创新主体? 成都创新力量强大,科技创新有厚实的资源基础,正致力于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军民深度融合创新通道,以释放沉积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创新力量。大会提出,成都将推动建设培育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科研机构、世界一流企业,“建强”和“激活”各类创新主体。 成都已经与四川大学、电子科大、西南交大、西南财大等签约,共建世界一流大学。随着“成都新十条”的出台,鼓励职务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三权”改革,正将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赶上市场。据统计,西南交大试点职务科技成果改革以来,已有涉及7项职务科技成果的50多项职务发明专利完成了分割确权。“预计在年底以前,通过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评估作价入股将会成立10到20家高科技创业公司。”西南交大校长徐飞说。 除了支持中科院成都分院、核动力研究院等在蓉科研机构,在高能物理、光电技术、核动力设计等领域进入全球领先行列,成都还将引进国内国际一流的科研机构,建设在全球有影响力的实验室。已经引进了清华锦屏暗物质研究中心、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科研机构。 对成都的创新举措,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程建平评价道:“成都作为四川省会和西部中心城市,一直是人才荟萃的教育和科技重镇,在全省当前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崭新探索中理应一马当先,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的伟大实践中必须大有作为。清华将进一步深化市校合作,共同在成都平原奏响科技创新的美妙乐章。” 统筹优化创新空间和产业链条,在解决“哪里集聚集约创新”问题上有突破 7月28日,中科院成都分院与成都天府新区签署科学城园区项目实施协议,中科院成都科学中心正式落户天府新区。一个崭新又广具辐射力的创新创业平台即将发挥集聚力。 在哪里集聚集约创新要素?高校、科研院所是创新“源创区”。成都正逐步加强大学和科研院所创新力量布局。“科学中心将聚集中科院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批现代化研究所、一批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成都分院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建设,加快吸引一大批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在成都转移转化及产业化。”中科院成都分院党委书记王学定在会上表示。 中科院成都分院是创新“源创区”的代表之一。王学定介绍,中科院设立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点专项和5亿元的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成立了知识产权管理与运营中心和20亿元的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激发科研人员投身“双创”热情,促进科技与经济的高度融合。中科院与四川省共建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中科院四川转化医学研究医院等一大批专业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已经形成。 天府新区正是“大创造”板块,属于创新“引领区”。成都天府新区已引进清华、北大、北航、川大、华中科大、电子科大等知名院校,共建新型研发平台和技术创新转化中心。 此外,还将加快构建技术创新研发集群,目前已引进诺基亚全球技术中心、启明星辰西部研发中心、华西精准医学研究院、中地数码研发中心、亚信网络安全研究院等一批重点研发企业。在推动“军转民、民参军”方面,已引进兵器九院、航天科工四院、新纶科技高分子材料研究院等一批重点项目。 统筹推进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在解决创新路径问题上有突破 对城市产业经济而言,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提高创新效率的价值重大,成都将兼顾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原始创新的核心,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于俊崇所言:“核心科学技术是拿钱买不来的,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创新发展水平,是一个企业、一座城市、一个国家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唯一路径。” 目前,成都在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我们将以筹建中的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和国家轨道交通科技创新中心为核心,突破下一代高铁、高速磁悬浮交通、超高速轨道交通、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等前沿技术,着力提升成都轨道交通原始创新能力。”徐飞说,西南交大将把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的科技成果首先在成都转化,如真空管道、高温超导磁浮列车、现代有轨电车等都将就地转化。 集成创新则更注重围绕产业集群,整合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效率,进行产业链的上下游深度开发。既需要政府的引导,也需要企业的努力。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企业创新的代表,该公司副总裁陈得光表示,组建了820余人的研发团队,并在肿瘤、感染、糖尿病等重大疾病领域相继启动了300余项重大药物的研制,已获批临床38项,未来5年有望上市80项,进入中国医药企业创新的第一方阵。对成都的创新环境,他表示,成都凭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加快打造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的试验田,人才、技术、股权等科技创新要素齐聚,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建设既有科学合理的蓝图设计,又有切实可行的操作细则,标志着成都在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新的、重要的一步。 统筹抓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科学城建设和“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在解决创新抓手问题上有突破 8月8日,中国科技开发院西部分院项目及天府(成都高新区)双创谷项目签约仪式在成都高新区举行。根据协议,中开院将在成都高新区投资建设中开院天府(成都高新区)双创谷,包括中开院全国新材料专业孵化基地、生物医疗产业专业孵化器、无人机产业专业孵化基地、中国创客联盟西部中心以及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创新金融孵化基地等。这是成都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取得的又一个阶段性成果。 成都大力实施创新引领行动,将全面创新改革作为全市的“一号工程”,其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科学城和“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是三大抓手。 成都天府新区锁定三大目标——建设创新要素集聚区、创新发展先行区,西部创新第一城;形成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的新兴增长极;争创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据介绍,成都天府新区将坚持 “多规合一”、“产城融合”、“小街区规制”和“保护生态本底”的新理念,规划建设成都科学城,“发展新科学、创造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建设新城市”。 成都天府新谷孵化器总经理高潮表示,天府新谷深入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积极参与打造“3+M+N”格局众创空间,通过构建“孵化生态”和“创业生态”的“双生态”模式,倾力打造“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孵化培育链。 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在创新生态环境上的作用,在解决保障创新问题上有突破 成都将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发展、金融支撑、开放合作四大战略,强化政策、组织、法制、服务、舆论等五大保障,营造一流的创新生态环境。 成都近年连续出台了“成都新十条”、“成都人才新政十条”、《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版》等众多支持创新的政策。 为保护创新,成都已启动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正筹建成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及其高校分中心,加快形成“1+N”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今年上半年,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5531件,同比增长50.4%,位列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二。 成都搭建了“菁蓉汇”、“创交会”两大平台。“菁蓉汇”把“有钱人的口袋”和“有想法的脑袋”结合起来,已举办系列活动超过200场,促进意向投资超100亿元,成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个知名平台。2016年第二届创交会,不仅吸引海内外众多官员、学者、创客参与,还实现了3006个项目参加交易,交易总额185.1亿元。 通过简政放权,成都的政务服务迅速改善。成都已成全国保留行政审批项目数量最少的副省级城市之一,经过9次大规模清理,行政审批项目由1166项减少到105项,减幅达91%。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为市场活跃注入了新活力,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5.03万户,同比增29.27%。其中,科技型企业5660家,同比增长48.56%。成都商报记者 谢佳君 叶燕 $ x6 a% S* R& @
5 `6 q5 G5 J* ~)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