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北京7月22日电 (记者 李金磊)国家卫计委日前公布《2015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和相关数据的说明。结果显示,2015年居民年均就诊5.6次,医院次均门诊费用233.9元,居民健康水平总体上处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病人医药费用涨幅低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但居民就医流向没有明显改善,依然向高级别医院集中。
+ u8 q- d7 N7 s0 o1 ~& `6 v) o0 W* E: _5 _( U* _ j
资料图。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红房子医院)8日披露,该院刚刚成功接生了同卵四胞胎,四名女婴和她们的妈妈母女均安。 王珏 摄 居民健康水平怎样? ——处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居民健康水平的指标主要是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 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34岁,比2010年提高1.51岁。婴儿死亡率由2014年的8.9‰下降到2015年的8.1‰,孕产妇死亡率由21.7/10万下降到20.1/10万。 国家卫计委表示,居民健康水平总体上处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部分地区已经达到或接近高收入国家的水平。
: |. t* I3 K3 j8 q8 s
; Y8 X. H! F) S q' n3 m资料图。 中新社发 韦亮 摄 医药费用降低了吗? ——涨幅低于居民收入增幅 在大家关心的医药费用方面,公报数据显示,2015年医院次均门诊费用233.9元,按可比价格上涨4.9%;人均住院费用8268.1元,按可比价格上涨4.1%。 虽然医药费用依然在上涨,但费用涨幅低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城镇居民6.6%,农村居民7.5%)。
+ {7 e5 U3 `' g6 U: C" e1 ^0 A0 q2 I9 N
医院病人门诊和住院费用。来自统计公报 中新网记者注意到,目前新一轮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已经启动。根据7月6日公布的《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医疗服务价格将“有升有降”,诊疗、手术、康复、护理、中医等服务价格将提高,大型设备检查价格将降低。官方强调,要确保改革后患者费用负担总体上不增加。 - i! j; N) F2 P0 P$ Y8 n
资料图。中新社发 韦亮 摄 就医扎堆现象改变了吗? ——病人依然向高级别医院集中 长期以来,患者看病喜欢扎堆去大医院、好医院,这也加剧了医疗资源的供需矛盾。公报的数据显示,这一现象仍未有效改观。 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77.0亿人次,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平均就诊5.6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占比56.4%,比上年减少1.0个百分点;医院门诊量占比40.0%,比上年增加0.9个百分点,其中三级医院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19.5%,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这说明医院门诊量增速快于基层门诊量,病人依然向高级别医院集中。” 国家卫计委指出,需加快推进分级诊疗、落实基层首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诊疗模式。 6 C/ R0 E$ m% b- p! C; j2 F8 j
: F. r7 Y4 ^+ F, Z6 j2 }% h
资料图。 缑永强 摄 医生负担减轻了吗? ——日均工作量略有减少 一段时间以来,有关医生工作太多太累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那么,2015年医生的负担有所减轻了吗? 公报显示,2015年,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7.3人次和住院2.6床日,其中,公立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7.6人次和住院2.6床日。与2014年比较,医院医师日均担负工作量略有减少。 工作量的减少与医务人员增加、医疗服务利用增速明显放缓有关系。统计数据显示, 2015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1069.4万人,比上年增加46.0万人(增长4.5%)。2015年门诊总量比上年增加1.0亿人次(增长1.3%),低于前四年5.3%的年均增幅;住院总量比上年增加613万人(增长3.0%),低于前四年8.2%的年均增幅。 ; c& N; n# s$ x+ N9 ?&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