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熙维用手机拍下“温暖一幕” 17日,一辆来自甘肃陇南市的救护车,在成都感受到了这座城市驾驶员所传递的“正能量”,当救护车在红星路下穿隧道遇到车辆排行时,救护车前的车辆纷纷自觉向两边挪动,隧道内的两根车道之间瞬间让出一根“生命通道”,而这一温暖人心的场景,本报记者王熙维不仅全程记录并且也参与其中,与其他司机一起为救护车让路。让出生命通道的照片在本报新媒体锦观客户端发布后,2天内在网络引发广泛关注,不仅是成都本地其他媒体,还有众多的省外媒体也纷纷转发并点赞,成都司机的“温暖一幕”再次在全国走红。 温暖一幕 主动将车挪向两边 隧道内让出一条“生命通道” 5月17日下午3点13分,本报记者王熙维正驾车行驶至红星路下穿隧道内,“当时隧道内两根车道车辆排行比较缓慢,突然就听到救护车的警笛声,当时我还在想救护车怎么才能过去。”王熙维告诉记者,他下意识地将自己的车往右边挪了不少,与此同时,他看到周围的车辆也主动向两边靠,瞬间,隧道内两根车道中间迅速让出一条“生命通道”,救护车从“生命通道”向前畅通行驶,前面的车辆看到救护车开过来,也纷纷主动让道。 隧道内突然上演的“温暖一幕”被王熙维当场用手机记录,当天下午本报新媒体锦观客户端将这一幕的照片发布。这一群充满“正能量”的成都司机,成为近几天网络上的“红人”。 生死时速 不到2分钟通过隧道 救护车司机连呼非常感动 不到2分钟时间,一条带着温度的“生命通道”便让给了救护车,作为救护车司机李师傅而言,当天的一幕让他非常感动。当天上午9点过,甘肃省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一名危重病人需转院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抢救,因病情危急,救护车马不停蹄地赶往成都。下午3点,救护车终于赶到成都,一下高速司机李师傅便拉响警笛疾驰向华西医院。3点13分,救护车刚进入红星路下穿隧道,此时隧道内车辆正排满缓行。 “当时挺着急的,病人急需转院治疗。”李师傅回忆起当天的场景说,隧道内两根车道排满了车,救护车只能排行等待。就在李师傅焦急等待时,他发现前方的车辆慢慢地主动往两边挪动,两根车道的中间迅速让出一条车道来。李师傅立即驾车顺着“生命通道”往前开,救护车往前开,前面的车辆便主动让行,不到2分钟时间,救护车便顺利驶出隧道。 隧道内的“温暖一幕”深深印刻在李师傅心里,在随后行驶至临江中路时,救护车再次碰到“成都温暖”,单行道上成都司机再次主动给救护车让路,如此温暖的“成都印象”让李师傅非常感动。 点赞成都 陇南很多危重病人转到成都治疗 感谢成都好心司机让出生命通道 5月18日,甘肃省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也公开表示,代表医院和病人向成都的好心司机们表示感谢,感谢他们为病人让出的“生命通道”。医院方表示,他们医院有70%的危重病人都转送到成都进行治疗,救护车从陇南到成都的次数比较多,“遇到交通拥堵的情况,救护车特别希望得到其他驾驶员的理解和帮助,让病人能在最短时间内到达医院,给病人的治疗抢得最宝贵的救治时间。” 17日下午发生的一幕,只是成都近年来“温暖一幕”的一个缩影,在此之前,成都交警也多次为载着危重病人的车辆提供开道服务。成都交警表示,外地救护车将危重病人运送至成都前,可以提前与成都交警部门联系,交警可为其开道,并沿线对交通进行疏导,保障病人能快速安全到达医院。 链接 “温暖一幕”在成都已是常态 文明城市“三连冠”实至名归 成都司机的“温暖一幕”在网络走红,但其实这样的温暖美好瞬间,对成都人而言并不陌生。“撑伞妹”“桃子姐”“百元爱心哥”“成都千名的哥夜奔都江堰救援”“成都市民自发街头献血”……2015年,成都荣膺文明城市“三连冠”,曾经无数次发生在成都街头巷尾的“温暖瞬间”就是“三连冠”的最好注解。 西南政法大学法律学者邓长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市民的行为最能直观说明问题,发生在成都的这些“温暖一幕”,不仅温暖人心,还有更多的影响和教育意义。“人作为社会性动物,周围人的习惯和行为将会对自己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成都这座文明城市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政府和媒体的引导好,市民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市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又互相影响大家,城市的文明水平就越来越高。” “身为成都人,觉得自己特别的骄傲,每一次看到家乡的这种新闻,都让自己很温暖,感觉很幸福。这座城市不仅有美食、有美景,还有流淌在成都人血液里的温暖、团结和正能量。”市民何锐对记者说。 对话 本报记者王熙维: 我庆幸是 成都“温暖一幕”中的一员 19日下午,记者采访了17日下午拍下成都“温暖一幕”的本报记者王熙维,当天他不仅是记录者,也是让出“生命通道”的参与者之一。 王熙维告诉记者,“当天的场景他看在眼里,温暖在心里,大家都很主动,就短短2分钟不到,生命通道就让出来了,真心为成都司机的行为点赞,都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庆幸当天我是其中的一员。” 坐在办公室里,看着手机拍下的几张照片,王熙维的内心仍不能平静,“当时听到救护车的警笛声,能体会到车上人很着急的心情。”下意识地往右边挪车,王熙维看到其他车也主动开始挪动,那种大家的自觉让他非常感动,作为一名记者他敏感地掏出手机记录下了成都“温暖一幕”。 “以前作为记者,拍摄过很多成都市民感人的场景,这一次不仅拍摄,自己也参与其中,那种感动更加强烈。”王熙维说,这些发生在身边的瞬间,想起来就特别温暖,这是成都人特有的善良美德,是这座城市独有的“温暖气质”。 反响 “温暖一幕”感动全国 央视等媒体跟踪采访 隧道内的“温暖一幕”经本报新媒体发布后,立即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全国多家媒体在第一时间转发赞扬,众多网友在看到这一幕后,纷纷点赞评论,且网络上的点赞转发已经持续2天。 微博网友“@-mmTj”评论:“看到温暖的新闻可以暖心一整天。”微博网友“软糯清甜烤蛋挞”评论:“代表在大成都的甘肃陇南人民感谢成都好车主们。”网友“@夕阳红小可爱”评论:“成都的司机素质就是高。” 成都司机隧道内的正能量还引发了全国多家媒体的关注,其中包括中央电视台等知名媒体也跟踪采访报道。从事件发生到19日,本报记者王熙维不断接到各种采访电话,仅仅19日下午,他便接到70多个电话,“有询问当天情况的、有要照片的。”本报记者 俸奎 ' i0 A2 w0 Y$ ~: V* I$ S% G9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