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角寨大佛建成于707年,是我国最大一尊大佛半身造像胸像。 一千多年前,震惊中外的乐山大佛面世,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修建如此巨大的佛像,让乐山大佛充满了神秘色彩。“仁寿牛角寨大佛修建时间比乐山大佛更早,两尊佛像建造风貌、排水设施等一样,我们估计这就是乐山大佛修建的模板。”仁寿县文管所所长刘红凯说。
7 ^( |/ D. F1 U0 x# G
' l$ s& u- J& {* i7 ^ X7 Y7 J( D+ w 5月3日,华西都市报记者从仁寿县文物局了解到,位于仁寿县高家镇的牛角寨大佛是我国最大也是唯一一尊大佛半身造像胸像,由于年久风化严重,石像受到不同程度损坏。目前,该大佛已被纳入“川渝地区石窟及石刻保护专项试点”,预计五年内将进行全面的保护和治理,千年大佛将恢复它以往的“颜值”。& P c+ c Q- t
" k. a0 |7 |4 w. Y- q 青苔“毁容”9 r) m1 S5 w+ i9 l' ^$ n- U6 }
8 I& y( s& }% E3 `* d
千年大佛右眼睁不开了
% R: @% g' s7 V$ h h. s; ^. }* g# l! M) E$ R2 j7 K
仁寿县高家镇是牛角寨大佛所在地。5月3日,前来参观的游人熙熙攘攘。6 T8 `/ Q3 `, D5 C9 m+ `
I, J/ \5 p( s, n. a
牛角寨石窟,包括牛角寨、坛神岩近20000平方米的范围,共101龛、1519尊,是盛、中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艺术在仁寿地区的部分缩影,四川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3 s B' Y5 w* ]# r% @
8 J' x, w F: \! O3 ] 沿石梯而上,一面数百平米的石壁上,一尊大佛坐西向东,依岩而建。据测量,大佛高15.85米,宽11米。其中头高7.7米,面宽4.6米。佛头之上,一座木质廊亭像一把巨伞,为其遮风蔽雨。胸侧各站一力士,均高1.9米,腰系裙,穿甲,甲纹似鱼鳞,身绕帔帛,立于台基上。大佛胸下部分与高耸岩石融为一体,气势磅礴。9 X4 }; T. g! T
, k/ v5 n- O, t) v5 Q8 A# g+ J5 M! \ 不过,大佛的右脸部分呈青黑色。“去年,大佛上面的亭子瓦掉了,水就和着树叶从大佛脸上流了下来,后来可能长了青苔,眼睛都看不到了。”董德伍是高家镇英头村人,已经与大佛相伴,生活了69年。他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大佛在当地人气很旺,每年来这里烧香的人特别多。现在大佛右脚、胸部等多处地方,都有明显裂纹和脱落现象。其他石像,也有不同程度损坏。部分石像由于风化严重,甚至很难辨认出来。希望文物专家能够维修,让大佛的眼睛早点“睁开”。雕刻手法 ! }) }+ O6 }$ t, |7 Y m
或是乐山大佛修建模板
& b- u# J8 {% o9 g* M2 g2 C" `
6 l0 i0 p6 T3 {7 a V 今年年初,曾有人专门发文,称牛角寨大佛是乐山大佛的模板,引发网友争议。
5 [" V5 M( `& a # a# ]) m: q& p. p; S" b
但在仁寿县文管所所长刘红凯看来,各种迹象均表明,仁寿牛角寨大佛,极有可能是乐山大佛的模板。
1 A! Y4 |$ k3 u8 g4 J
; t$ k" F0 i5 J& `+ R9 J. h0 V E “一是建造年代,牛角寨大佛建成于707年,乐山大佛建于713年,其修建时间比乐山大佛要早。两尊大佛面部表情、样貌形态极为相似;更重要的是,雕刻手法上,均系采用三面开岩雕刻而成,头部、背部建排水沟引水外流的方式排水。”刘红凯说,很多专家也来看过,认为牛角寨大佛和乐山大佛在造型、布局、开凿方式等方面极为相似,可能为乐山大佛的试雕品、模板,属于精雕艺术中的创新之举。”
1 {0 T/ d4 m8 v: d5 N
4 d) ?. E, m! C2 s4 l- m 刘红凯还认为,牛角寨大佛作为我国最大也是唯一(10米以上)一尊大佛半身造像胸像,其本身的独有性,就显得与众不同。佛像在雕刻中,往往是全身像,讲求完整,但偏偏这座佛像,是全国唯一的半身造像。刘红凯推测,佛头部分是雕刻中最难的部分,可能当时是为乐山大佛做试验,才会只雕一半。% G, v" X2 v" N) o# b& J" \
8 v+ N: m- c2 Z2 f# O 全身洗澡
: W v. L6 M/ e# Q+ n! d$ C : y; [6 x# L% r7 d
千年大佛要恢复“颜值”
l6 n* D: I* j$ ?& s5 {' O& N+ S
, L8 W( R3 j) }! x7 o 据刘红凯介绍,4月28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相关专家前往牛角寨,圈定了10处试点龛窟。除了牛角寨大佛以外,坛神岩上受生物病害影响严重的几龛造像均被纳入了试点。
# A2 u1 U0 f& H2 b( t- U& x 0 R+ q5 B0 T) O4 O
仁寿县文管所提供的资料显示,牛角寨试点的治理耗时约五年,将从生态系统调查开始,从根本上寻找病因,然后再进行治水,以避免在文物周边形成利于生物侵蚀的环境,最后才会开始除苔、解决风化等综合治理。4 O- J7 {( w' }7 [; `/ G
/ h/ ^! b5 O, j& I' [8 A1 Y “很多植物根系进入了石像内部,造成损坏。”刘红凯说,目前我国文物保护行业,在生物方向的研究仍然非常薄弱,尤其是对潮湿地区生物防治的复杂与艰难性认识不足。“在这种环境下阻止生物生长,至今国内外都没有成熟的技术。这次研究不仅是牛角寨石窟保护所必需,也填补了潮湿环境下,石质文物生物病害治理研究的空白,将为川渝及全国文物保护工作提供支撑和借鉴。”
& j7 v3 d2 k- x1 ?& _7 O i2 F* Z 1 Z$ V0 Z# u9 V t j# z4 W- U1 T
|相关链接| w) v( x6 H3 z: O8 c5 v% V! v
! a; t& T+ X/ i) \, N
四川省文物局透露,结合前期调查发现的文物不同病害特征,四川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元千佛崖和仁寿牛角寨被纳入“川渝地区石窟及石刻保护专项试点”:千佛崖将针对彩绘和窟檐保护进行科技攻关,牛角寨将启动生物病害等综合防治研究。# v* A, y( K5 U) o+ o7 T
: p" h# p7 {# J, y" A" }; p. ?% T8 G
华西都市报记者李庆摄影报道1 h6 r1 e5 ]5 v& d. _' @2 D7 I7 ^+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