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后首次祭扫,故人坟前上香慰灵 四川新闻网峨眉山4月1日讯(记者 雷兹)85岁的李学明一夜辗转无眠,3月30日一大早,老人在亲人和监狱民警的陪伴下,驱车5个小时,颠簸了300多公里,从眉山彭山来到西宁,带着她半生的浓浓思念,在一别60年后第一次踏上祭夫之路。 63年前,李学明的爱人罗体文在彭山公安队参军服役,罗体文被抽调到雷马屏监狱参与改造犯人。1956年4月4日,罗体文开完会返回途中被土匪残忍杀害。一年后,他的坟茔意外被山洪卷走,一别六十载,李学明无处寄哀思。终于,在监狱民警的一次突然造访后,老人的祭扫之愿得以实现。 60多年前罗体文与妻子儿子的合影,弥足珍贵。 祭扫:60年后找到你 带着儿孙来看望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青山环抱中的雷马屏监狱民警陵园绿树婆娑,显得静穆安然。 3月30日清早,李学明一身青布衣裳,在儿子儿媳和孙子的搀扶下,紧跟着雷马屏监狱民警的步伐小幅迈进陵园深处,白发银丝的老人眼睛紧盯着前方,顺着民警手指的方向望去,丈夫罗体文的墓碑赫然出现在眼前,老人神情肃穆,但她的心早已不再平静。 “几十年了,终于找到你了!”老人走近碑前喃喃自语,却早已老泪纵横。李学明还记得,60年前农历三月的一天,她在眉山彭山收到丈夫罗体文同乡战友从300多公里外的雷马屏监狱寄来的信件,老人从信中得知,爱人罗体文在工作地被土匪残忍杀害,英勇牺牲! 由于平定土匪叛乱的局势紧张,罗体文牺牲后被战友们安葬在一处河谷边,此后一年,山洪暴发带走了罗体文的坟茔,妻子李学明从此再也找不到去处凭吊。 故人一别60年,所有时空几乎已被记忆扯碎,岁月漫漫,斯人已去。李学明望着丈夫衣冠冢前的墓碑,绵绵无尽的涟漪在她的心中再次泛起…… 几十年来无处寄托的哀思在这天终于得以安放。此前一天,老人一家做了准备从彭山出发,经过320多公里的路程赶到凉山雷波县西宁镇。“很激动,一晚上没睡着。”李学明的儿子、68岁的罗志均听说父亲的陵墓得以重建保护,也是彻夜无眠。 30日早上7点多,一家人在西宁镇上买了香蜡钱纸和鲜花,迫不及待地赶到雷马屏监狱民警陵园,四位亲属面朝故人的陵墓逐一叩首上香慰灵,为墓碑擦拭尘埃,并向其他烈士陵墓敬献了鲜花。 民政部为罗体文开具的烈士证明书 牺牲:返队归途路遇悍匪 拒作内应被杀害 沃血杜鹃映日红,迎来春色换人间。西宁河谷的枪声早已离人们久远而去。 1952年,雷马屏监狱按国家要求在冷僻孤寂的高山上建立起来,一度作为全国最大的劳动改造场所,雷马屏监狱西到凉山雷波箐口,东到宜宾屏山清平,北到乐山马边永红,占地上百平方公里。雷马屏监狱过去也称雷马屏农场,因它建立在上述三县结合部的山区而得名。监狱建成后,因遇匪患,监狱干警进行了长久的自卫战斗。 1956年4月,西宁河上游的雷马屏农场中山坪分场烂坝子中队(当时为七中队),迎来了建队以来的第三个春天,四月的桃花爬上枝头竞相绽放。 4日一大早,在跑马坪分队担任分队长的罗体文接到中队通知,叫其到中队部参加春耕生产会议。他向生产员曾凯安排布置完当日工作后,立即背上“汉阳造”步枪,带上40发子弹,急冲冲地就向山下10余华里的烂坝子中队走去。 上午11时,会议结束。罗体文向中队长、指导员道别后,背着他护身的步枪往回赶。当他走到距跑马坪150余米的路途中,突然从灌木丛中窜出几名土匪,他还没来得及反应抵抗,就被土匪按倒在地。 后来投诚的一名土匪交代了当时的场景,罗体文被拖入林中后遭到威胁恐吓,土匪要他回分队后做内应。被拒绝后,暴匪将罗体文捆绑起来进行殴打折磨,最后用石头砸向罗体文的头部,用刺刀刺入他的身体,惨遭杀害,时年29岁。后来,罗体文被屏山县人民委员会批准为革命烈士。 追忆:为见他一面走了两天 半月后噩耗传来 1927年,罗体文出生在彭山县一个农民家庭。李学明与罗体文从小青梅竹马,后来两人结为连理,李学明17岁时,儿子罗志均出生。 李学明至今还记得,罗体文身材瘦高,从小读私塾,是个文化人。1950年,罗体文报名参军,彼时在彭山县公安队任战士,参与剿匪革命,一年到尾极少回家。1953年下半年,罗体文调到雷波县公安局任办事员,从此二人分居两地。1955年,罗体文被抽调到雷马屏农场烂坝子中队跑马坪分队任分队长,参与到改造犯人和平定土匪叛乱的工作中,常年驻扎大山中,“再也没有回过家”,彼时,儿子罗志均才7岁。 罗体文的战友路喜忠今年88岁,他回忆,雷马屏监狱深处大山,自然条件十分艰苦,森林覆盖的大山中常年下雨,湿冷无比,七八月份还身裹棉衣,干警和犯人同住竹篾泥巴屋,四处透风,物资也紧缺,吃的是土豆和玉米。就是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监狱还经常遭到当地土匪袭扰。 路途遥远,车马很慢。“他一年半载很少来信,说在剿匪很忙。”李学明说,罗体文有一次来信,告诉她农场分队被土匪包围,消息急坏了母亲和妻子。1956年3月,李学明收到罗体文寄来的信,让她抽时间去他工作地方走一走看一看。思夫心切的她带着路费,在一个亲戚的陪伴下,愣是走了两天两夜,从彭山一直走到了雷马屏农场。 老人回忆,到了爱人的驻地,罗体文白天工作,也没机会陪她转一转,加上匪患猖獗,她也不敢走太远,“经常有土匪来骚扰,晚上根本不能出门,连厕所也不敢上。”考虑到人生安全,在农场住了5天后,罗体文依依不舍地送走了李学明,没想到这一次竟成夫妻永别。 回到彭山半个月后,李学明收到农场寄来的信件,噩耗传来,罗体文被土匪杀害,壮烈牺牲! 山洪无情带走忠骨 陵墓重建终圆60载祭扫愿 罗体文牺牲后,由于剿匪局势紧张,他被战友安葬在西宁河谷边上。李学明回忆,爱人牺牲后她随亲人一同前往雷马屏,但没有见上最后一面。更想不到的是,一年后一场山洪无情地带走了罗体文的坟茔,此后每年的清明节,李学明就再也没有去处寄托哀思凭吊故人。 在李学明老人的梦里,她曾无数次寻找爱人的“踪影”。她的心在爱人牺牲的土地上跋涉过山山水水,但是雷马屏太大,大得她不知道爱人的忠骨究竟被山洪带到了何方。时间一晃就过了60年,哪想监狱干警的一次探访,再次掀起了老人心中的涟漪。 监狱一直没有放弃寻找烈士家属,至今,雷马屏监狱民警陵园里还有4名烈士的陵墓。去年,雷马屏监狱方通过多方打听,得知罗体文的遗孀还健在时,派出干警前往眉山彭山找到李学明老人。 此前20年,时年48岁的罗志均因工作途经雷波县,曾试图寻找父亲坟墓的下落,但由于年代久远已无寻处,失望而返,无处祭祀父亲也成为他心中的一个结。 去年7月份,雷马屏监狱在西宁老基地重建烈士陵墓,罗体文的陵墓被建起。李学明母子得知这个消息后又惊又喜。“想他想了好多年,就是没有机会和去处看望他。”李学明说,60年后,一家人的思念终于有地安放了。 4 s; Q- V% ?* A
|